台灣由於戰後發生二二八事件,以及隨後漫長的白色恐怖時期,激烈的社會運動與學生運動傳統遭到國家暴力中斷,直至七○年代初期才逐漸溫和復甦,經過八○至九○年代的民主化浪潮,從二○○八年的野草莓學運、二○一四年三一八學運以及今年的青鳥行動,當代學運分子與先行世代的運動者之間,擁有相當密切的合作與傳承關係。
透過思想論述與行動經驗的連結與承繼,台灣學生運動日漸成熟,成為維持並推動公民社會的一股重要能量。
或許是台灣學運相當重視國際連結,雖然發展脈絡極為不同,近年來,台灣對於述說或描寫日本六○年代後期至七○年代初期的學運,亦即「全共鬥」的相關書籍、演講和創作極為關注。
歷史社會學家小熊英二的著作《1968:日本現代史的轉捩點,席捲日本的革命浪潮》,近日由台灣「黑體文化」出版中文版。這套書共分為四冊,結合了歷史書寫和社會科學的敘述方式,描繪日本19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學生運動,是認識「全共鬥」運動、團塊世代,乃至日本現代史的轉捩點的學術作品。
歡迎點擊連結,閱讀來自東吳大學學者張政傑的推薦序: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41222-booknote-1968
透過思想論述與行動經驗的連結與承繼,台灣學生運動日漸成熟,成為維持並推動公民社會的一股重要能量。
或許是台灣學運相當重視國際連結,雖然發展脈絡極為不同,近年來,台灣對於述說或描寫日本六○年代後期至七○年代初期的學運,亦即「全共鬥」的相關書籍、演講和創作極為關注。
歷史社會學家小熊英二的著作《1968:日本現代史的轉捩點,席捲日本的革命浪潮》,近日由台灣「黑體文化」出版中文版。這套書共分為四冊,結合了歷史書寫和社會科學的敘述方式,描繪日本19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學生運動,是認識「全共鬥」運動、團塊世代,乃至日本現代史的轉捩點的學術作品。
歡迎點擊連結,閱讀來自東吳大學學者張政傑的推薦序: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41222-booknote-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