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大陸)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ий
Категория: не указана


囬歸中華正統傅承,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實現還政於民,還權於民,還地於民,還財於民。重建拥有民主,自由,人權,法制,共和,憲政,聯邦,新的中的華民國。备注:1此為官方平臺。2本平臺https://t.me/ROC1912。 3討論區https://t.me/wufan2019。 4備用區https://t.me/chinaroc1912。5資訊平臺https://t.me/wufan2020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ий
Категория
не указана
Статистика
Фильтр публикаций


黄浦江封:中国陷入冷战的漩涡—解读中俄联合声明

2023年3月24日 00:25
江枫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协议。(2023年3月21日)

评论

编者按:这是江枫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冻结了整整三年,在今年两会之后,中国政坛似乎才开始睁眼看世界,并且急于以元首外交的方式打开孤立局面。这是中国元首在走向终身主席的历史时刻踏入莫斯科的基本背景。

当然,莫斯科或许自诩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是这次普习峰会并不是莫斯科向北京的加冕,而是相反。北京自称面对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试图重塑中俄关系的主导地位,却更像回到了1956年的历史漩涡里。

也就是说,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中俄峰会结束之后,虽然更多的评论集中在中俄以促和谈、以“三不原则”的名义掩盖两国非正式结盟、以联俄抗美的方式进行长久对抗美国和西方民主世界的战略企图。但是,在这些难以否认的现实考量背后,对中国来说,或许有着更深的历史因素,那或许才是这次访问为中国元首更看重的象征意义。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为习近平的到访举行欢迎仪式。(2023年3月21日)

中俄声明凸显北京的期望与担忧

如果仔细解读中俄联合声明,就能发现北京更在乎的只是两点:

第一,中俄关系的差序已经颠倒。在强调不同于冷战时期军事政治同盟的同时,这种关系是所谓注重“中国的繁荣稳定、俄罗斯的强大成功”,并且辅以中国对俄经济的全面参与,表明目前俄罗斯的相对弱势,且正需要以俄的能源等帮助维持中国的繁荣,而中国的稳定又有赖于俄罗斯以及普京能够在这场战争中支撑下去。相对朝鲜战争苏联老大哥的地位而言,甚至相对1990年代江泽民对苏联军工可能帮助中国军事现代化寄予期许的意义,都算是一个颠覆。

第二,更重要的,中俄双方的纽带,也是中国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而中国政府至今不肯承认其侵略性质的关键,在于这一联合声明强调的借口——所谓正当的安全利益。他们言必称联合国宪章,却以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所谓安全利益为共同诉求,代表了中俄双方对这场侵略战争的一致态度。而且联合声明特别提及所谓防范颜色革命,如果考虑到乌克兰2004年第一次橙色革命对所有后共国家的冲击,那么,俄罗斯在其后对乌克兰的不断干预以及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源便更为清晰。中国同样如此,害怕的是橙色革命模式的颜色革命对中共政权的冲击。这是中国领导人过去十年加强个人集权并且破坏共和制谋求终身制的一个基本借口,也是中俄两国元首最大的恐惧和共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仅看到中俄联合声明明确反对美国和整个民主世界“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原则”,准备携手继续对战后联合国秩序的破坏,而且这种破坏是以中俄两国共享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为条件。不能理解联合国体制内部发生的这种自我破坏倾向,就不能理解中俄联合声明当中所装饰的维护人权和联合国宪章的辞藻的用意,也不能理解国际社会对联合国安理会体制改革的迫切呼声。

莫斯科旅游纪念品商店里摆放出售习近平与普京的俄罗斯套娃。(2023年3月21日)

中俄争老大,历史再重演

对中俄关系孰为老大哥的霸权心态和相互间对安全的共同担忧,这种关联几乎就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翻版和升级,那是中苏政权共同面对苏共20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引发的整个共产主义阵营内部的动荡。尤其是面对匈牙利人民的反抗,中共曾经经历了短暂的犹豫,例如在苏共中央1956年10月30日的声明之后,中共在11月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强调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也第一次谴责了所谓大国沙文主义,虽然这更多的指向波兰问题,表明对哥穆尔卡的民族主义立场的尊重。但随后,中共在和平解决还是军事干预的选择两难中,比赫鲁晓夫更为激进地支持了武装干预,将纳吉政府和匈牙利人民的起义视为反革命。

随后,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高调出席了1957年1月6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党大会,并且在1月16日作为匈牙利事件之后第一个到达的外国领导人参加了匈牙利的工人党大会。欧洲惊呼中国介入到了欧洲事务,中国也从此开始了与苏共争夺国际共运领导权的竞争,直到两党两国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结束。

对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等人来说,斯大林的神话被戳破是最大的危险,不仅意味着附属的中共神话的破产,而且是中共权威和正当性的丧失,从而带来当时在波兰和匈牙利所发生的人民起义。这种起义在1989年的中国终于发生了,在后共时代则演变成发端于乌克兰的颜色革命。这种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革命危险,如同梦魇般始终缠绕着中共统治集团,甚至也是曾经的共产阵营内部互相竞争其镇压模式优越性的动力所在,互相争夺阵营的老大地位、争夺马列主义的正统性、并且互相批判兄弟国家为修正主义。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为习近平的到访举行欢迎仪式。(2023年3月21日)

北京将中俄带入与西方的新冷战

今天在莫斯科发生的一幕,与周恩来1957年1月在莫斯科、戴着钢盔进入布达佩斯的情景何其相似,却又少了几分英勇,多了几分机会主义,也多了几分霸权或者沙文主义。毕竟,从2022年2月乌克兰战事爆发至今,随着战场形势的逆转和西方阵营的空前团结,苏联式沙文主义的军事干预遇到了真正的失败,也将威权阵营的危机彻底暴露出来,中共党内的理性声音逐渐抬头,对元首无上限的亲俄倾向起到了牵制作用,也让这次中俄莫斯科峰会变成一个不孤独的互助联盟,也将元首个人的面子外交,和官僚集团对俄、欧、美的四方平衡带入其中。

如此,方能解释为何迟迟捱到俄乌战争爆发十三个月、战线陷入僵局之际,中国才正式介入这场侵略战争的调停,将其一贯的虚伪中立变为所谓“十二条”立场声明以及最新的中俄联合声明,俨然以摘桃子的轻松姿态坐享俄乌战争的地缘政治收益。中共统治集团的官僚们正在从“中俄七十年”的历史中学习到1956年的经验,并且转为今天的现实主义战略。

也因此,在两国领导人交换角色和地位的同时,在双方努力维持俄罗斯和中国威权政权的安全利益的同时,尽管双方除了元首之外的精英和大众们仍然互不信任,中国正在不可避免地卷入冷战的漩涡,将中俄双方都带入与西方民主世界长久对抗的新冷战。


https://www.voachinese.com/a/jiang-feng-on-china-russia-joint-statement-by-xi-and-putin-20230323/7018399.html




德國電信與華為秘密協議避美制裁

2023.03.23

德國電信日前被曝光在2019年就和華為簽署協議,被認為是規避美國制裁令。
德國電信官網圖片

美國政府不斷增加力度制裁華為之際,德國媒體曝光,政府佔股3成的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四年前與華為簽署協議,為規避美國制裁,提前在歐洲儲備華為組件。事件在德國、歐盟乃至美國引起關注。歐中問題專家批評前默克爾政府利益至上的對華政策下,國內企業將利潤凌駕國安,呼籲西方覺醒,加強監管,將華為連根拔起。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周三(22日)披露,德國電信與中國華為集團早於2019年就達成了一項可以規避美國制裁的協議。合同稱,為「防止含有美國組件的華為產品潛在供應風險,重要的部件應該在華為歐洲倉庫存儲和管理」。

本月初,媒體透露,美國拜登政府考慮撤銷向美國供應商發放對華為的出口許可證。

德國聯邦政府持有德國電信30%的股份,事件在政治層面具有爆炸性。德國內政部長費澤爾(Nancy Faeser)在接受德媒採訪時,呼籲聯邦政府對此進行調查;基民盟聯邦議員羅特根(Norbert Röttgen)表示德國電信所有決策都應該考慮德國的國家安全利益;歐洲議會對華小組主席包瑞瀚(Reinhard Bütikofer)認為,該協議超越了德國的基本利益,指德國聯邦政府和議會有義務提供相關信息;美國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稱這一協議令人擔憂:德國和在德國經營的公司應該與我們合作,而不是幫助專政政權破壞國際安全。

德國內政部長費澤爾(Nancy Faeser )呼籲政府對德國電信和華為早前疑規避美國制裁令的協議進行調查。(費澤爾臉書圖片)

德國的歐中問題專家吳文昕表示,導致德國電信與華為簽署該協議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默克爾政府經濟利益至上的對華政策。

吳文昕說:從深層的角度來看,很大的問題就是德國當時的默克爾政府,重視中國市場,對國家安全不吭聲,不管人權。總理就是這麼一個態度,德國電信怎麼會主動比政府先走一步呢?雖然企業就是要賺錢,可是一個企業應該有一個國家安全的概念。

一直關注中共海外擴張問題的法國時評人王龍蒙在接受本台採訪時指 ,不僅是德國電信,在英國、德國、法國均傳出電信企業緊急儲備華為產品的消息,企業試圖巧妙躲避國家層面的制裁令。他批評有短視的企業為了利益不惜葬送國家安全。

王龍蒙說:早在2020年,在美國不斷推動對華為制裁之時,英國電信企業就儲備很多華為零部件,以免受制裁影響。華為多年海外佔域,早已在舉國之力加持下,佔據很大的海外電信設備市場,美歐的制裁令生效,電信運營商就會加大成本,所以它們想出的招術提前儲備很多零部件以逃避制裁。這些企業根本不會考慮國家安全。

王龍蒙認為,民主國家應該推出更加徹底的制裁令,不僅要禁止華為進入5G,而是要將華為連根拔起。

王龍蒙說:有業內人士說,儘管很多國家5G中禁用華為,但4G中華為設備可以進行升級,禁令就形同虛設,因此民主國家必須得推出更為徹底的制裁令。

本月初德媒披露,德國政府已要求多家電信運營商提供使用華為、中興設備的清單,為從移動網絡中移除這些組件做好準備。傳聞德國擬於今年秋天前正式禁用兩家科技公司產品,因這些設備「讓中國有能力對德國施加政治壓力」。

記者:吳亦桐/程文 責編:畢子默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de-huawei-03232023104621.html


严防"颜色革命" 中俄全面合作联保政权

2023.03.23 07:45 ET

路透资料照。

近日,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联合声明,承诺通过公安、内务等部门举办年度会晤,加强防范"颜色革命",打击"东伊运"、"三股势力"等活动的力度。有评论指出,此举凸显中俄两国正在社会控制方面相互取经。

中俄"结盟"剑指西方 学者:世界增添不确定性风险
中俄携手 加拿大警告中国不要站在错误一方
习普互称"亲密朋友" 避谈俄侵乌酿灾难
中俄发表联合声明 不提停火

中国政府网站本周三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内容显示,中俄两国的合作领域除了共同对抗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建立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等,还提出要防范国内的“颜色革命”。

上述声明显示,中俄双方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同意协商举行公安、内务部部长年度会晤,加强在防范“颜色革命”,打击包括“东伊运”在内的“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等执法领域合作。

中俄公安部、内务部互相分享国内情报

对此,在美国的资深媒体人马聚本周三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此举显示中俄公开表明将分享反政府情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国)又和俄罗斯强调防范颜色革命,这和公安部、内务部的领导就要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包括(中俄建立)定期的会议机制,并和普京双方共同在情报方面,特别是俄罗斯情报委员会等,都会和中国就各种情报进行分享。”

中俄两国合作还扩大到海外。声明说,双方高度重视维护两国海外人员和机构的安全及权益,将进一步推动双多边机制建设和对口交流,不断拓展海外公民、项目、机构安全保护合作方式和领域。该声明还采用了习近平的口语说,双方将“夯实两国关系物质基础”等。

马聚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中俄合作已不仅在于两国间的政治和外交、经济等领域:“而是双方在共同控制社会的能力方面,要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取经;还提到‘三股势力’,指的是恐怖主义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双方这种合作会不会出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对于各少数民族在苏联境内的打压,双方共同掩护和配合彼此,这都是值得关注的。”

中俄合作消息快速淡出热门话题

时事评论人士毕鑫认为,此次习近平和普京达成多项战略与经济合作协议,透过共同合作进一步防范各自国内的所谓不稳定因素。

他说:“可能更多的是防范意识革命,怕他们两个国家的政权不稳。在我看来,这两个没有底气的人想抱团取暖。俄罗斯的传统核心概念是个人服从国家,这和中国如出一辙。”

中国官媒新华社周三发文,力挺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新华社的标题是《引领中俄关系行稳致远,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不过,在新浪微博热搜榜上,前80的排行中未见中俄两国相关新闻。


记者:古亭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何平 网编:瑞哲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gt2-03232023074504.html


瑞銀32.5億美元收購瑞士信貸 要點一次看

財經地產 2023/03/20 19:54

瑞士銀行集團(UBS AG)併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之後,將誕生瑞士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銀行巨擘。在瑞士,銀行業是國家認同的核心。

瑞信與瑞銀緊急合併。路透

以下是法新社整理這起在瑞士政府、金融主管機關和央行斡旋下,經過密集協商,於19日拍板,規模高達32.5億美元併購案的要點。

● 金融穩定

瑞士信貸陷入混亂達2年,是全球30家被認為太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之一。

瑞士總統柏塞茲(Alain Berset)在宣布這項交易時說:「因此,它的命運不僅對瑞士、對我們的企業、對私人客戶、對其本身的員工具有決定性意義,而且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亦然。」

瑞士財政部長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表示,瑞士信貸破產恐造成「無法修復的經濟動盪」,「瑞士因此必須承擔超越本身邊界的責任」。

「瑞銀集團併購瑞信已為瑞士和國際上更廣泛穩定奠定基礎。」

● 財富管理巨獸

瑞士銀行集團董事長凱勒赫(Colm Kelleher)指出:「兩家銀行合併後將進一步強化瑞銀集團在全球財富管理的領先地位,在最具吸引力成長市場總投資資產超過5兆美元。」

「同時也強化瑞銀集團身為瑞士普通銀行業務的領先者,進一步擴大我們身為最重要瑞士全球銀行的地位。」

瑞銀集團在聲明中說:「兩家業務結合後料在2027年前每年降低成本超過80億美元。」

● 無股東表決

瑞銀集團併購瑞信將以全股票方式交易,瑞信股東持有的股票每22.48股可以換得1股,相當於瑞信每股0.76瑞郎,遠低於17日收盤價1.86瑞郎。

然而,根據瑞士當局和其他監管當局達成的協議,這起併購案無須付諸股東表決。

瑞士競爭委員會對於這起瑞士兩大銀行間的特殊交易也沒有發言權。

● 存款保障

瑞信在聲明中說:「如果可能的話,這起合併案預計在今年底前完成。」

與此同時,瑞信將持續進行重整,以利和瑞銀集團的整合。

瑞士金融市場監理局(FINMA)表示,瑞信所有的服務將持續不會中斷。

「這將確保對存戶的保障,一如帳戶、安全帳戶和其他服務(臨櫃、提款機、網路銀行、簽帳金融卡和信用卡)一樣,如常提供服務。」

● 就業影響

瑞銀集團將合併瑞信旗下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及其瑞士國內銀行業務,其中包括零售金融,以及對中小企業的授信。

瑞銀集團董事長凱勒赫說:「瑞銀擬縮減瑞信投資銀行事業,以符合我們的保守風險文化。」

無論是凱勒赫或瑞信董事長雷曼(Axel Lehmann)都未透露可能的裁員細節,但希望不確定期愈短愈好。

●1000億瑞郎流動性

為促成這起交易,瑞士政府提供瑞銀集團90億瑞郎,以承擔併購特定資產引發的潛在損失。

同時,瑞士中央銀行也將以高達1000億瑞郎流動性的方式,對這兩家銀行提供大幅援助。(中央社)


https://tw.nextapple.com/finance/20230320/189E94260C92027AC7EEF1D6BF972587


瑞士聯合銀行收購陷入困境的瑞士信貸

評論

華盛頓 —
大型瑞士銀行集團瑞士聯合銀行(UBS,簡稱瑞銀)已同意接管其陷入困境的競爭對手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此前進行了緊急談判,目的是使這家陷入困境的銀行在星期一市場重新開市時避免股市出現暴跌。

這個以銀行業聞名的富裕阿爾卑斯山國家的兩家最大銀行整個週末都在進行談判。

瑞士總統阿蘭貝爾塞(Alain Berset)表示,政府相信此次收購是“恢復信心”的“最佳解決方案”,而這種信心最近在金融市場上一直缺乏。

阿蘭貝爾塞說:“在過去的幾天裡,幾個金融市場經歷了重大動盪,這種動盪動搖了最脆弱的銀行,瑞士信貸就是這種情況,儘管資本充足,但瑞士信貸已經失去了市場的信心 ”

瑞士信貸曾經是瑞士銀行業的支柱,但很快就崩潰了,它的根基被反覆失誤嚴重削弱,當銀行業風暴開始席捲時,它變得搖搖欲墜。

在瑞士信貸借入高達 540 億美元的計劃未能讓投資者和該銀行的客戶放心之後,瑞士當局敦促瑞銀接管其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

在美國兩家銀行倒閉引發人們對全球金融體系中其他可能搖搖欲墜的機構的擔憂之後,瑞士信貸和其他銀行的股價出現暴跌。

瑞士信貸是 30 家被稱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金融機構之一,當局擔心它倒閉的後果嚴重。

瑞銀高層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數月和數年內出售瑞士信貸的部分股份或縮減該行的規模。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ry-switzerland-ubs-credit-suisse-green-20230320-ry/7012729.html


特朗普、成人片女星和“封口费”:丹尼尔斯案是怎么回事

2023年3月23日

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称他将在周二(3月21日)遭到逮捕,但是他的预测尚未成真,至今仍未被检察部门提出起诉。

有关事件牵涉到他涉嫌在2016年支付成人片女星丹尼尔斯(Stormy Daniels)的一笔“封口费”。

丹尼尔斯称她和特朗普曾有过婚外情,并且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前接受了特朗普私人律师迈克尔·科恩(Michael Cohen)的13万美元作为“封口费”、答应不声张此事。

科恩后来被控多项罪名;特朗普则否认他和丹尼尔斯的这段婚外情关系。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65037367


乌克兰誓言将“很快”发起反攻

2023年3月24日 05:17

美国之音

乌克兰军人向巴赫穆特进发。(2023年3月22日)

评论

乌克兰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周四(3月23日)宣布,俄罗斯企图占领巴赫穆特的攻势已经陷入停顿,乌克兰目前正计划“很快”发起一场期待已久的反攻。

乌克兰陆军上将亚历山大·瑟尔斯基(Oleksandr Syrskyi)在社交媒体平台“电报”(Telegram)上表示,俄罗斯的瓦格纳集团(Wagner Group)雇佣军——通常是从监狱中招募的囚犯——在企图控制巴赫穆特时“实力大损而且精疲力竭”。乌克兰此前曾考虑从这个东部城市撤退,但后来决定坚守,同时派出增援部队。

瑟尔斯基说:“很快,我们将利用这个机会,就像我们过去在基辅、哈尔科夫、巴拉克利亚和库皮扬斯克附近所做的那样。”他提到的是一些乌克兰成功保卫或收复失地的战例。

在去年头几周的战斗中,瑟尔斯基参与乌克兰战略决策的最高指挥官之一,这些战略击退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进攻,并在2022年下半年击退了俄军。

周三,英国国防部表示,乌克兰军队在巴赫穆特以西发起了局部反击,这可能会缓解市内乌军的主要补给路线所面临的压力。

英国国防部表示,巴赫穆特的乌克兰军队仍然面临被包围的危险,但是存在“这样的现实性的可能”,也就是“俄罗斯对该市的攻击很可能正在失去其此前获得的有限势头”。

近几个月来,乌克兰东部前线基本陷入僵局,双方伤亡惨重,却都无法夺取大面积的新地盘。

莫斯科尚未对乌克兰声称俄军在巴赫穆特失去势头的说法发表评论,但瓦格纳雇佣军的拥有者叶夫根尼·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最近几天悲观地警告说,乌克兰可能会发起反击。

本周早些时候,普里戈津发表了一封致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Sergei Shoigu)的信,警告说乌克兰正试图切断瓦格纳部队与俄罗斯正规军的联系,并要求绍伊古采取行动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普里戈津表示,如果他失败了,将会产生“负面后果”。

周四,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继续巡视前线省份,在巴赫穆特附近与军队会面的次日,他访问了南部的赫尔松地区。 一段视频显示他与波索德-波克罗夫西克的居民会面,这是一个被炸毁的村庄,位于此前的赫尔松前线,在乌克兰去年最后一次重大推进过程中被收复。

泽连斯基写道:“我们将恢复一切;我们将重建一切。就像每个因占领者而遭受苦难的城市和村庄一样。”

在战场之外,欧盟领导人预计将于周四批准一项加快向乌克兰军队运送弹药的计划。

本周早些时候,欧盟各国外长和防长批准了这项20亿美元的计划。该计划呼吁从现有库存中提供弹药,并呼吁欧盟国家共同努力订购更多新的弹药。

乌克兰领导人告诉西方盟友,乌军迫切需要更多弹药,尤其是155毫米炮弹。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参加了周四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领导人会议,泽连斯基稍后向他们发表了视频讲话。

(本文参考了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报道。)


https://www.voachinese.com/a/ukraine-vows-counteroffensive-very-soon-20230323/7018897.html


TikTok“灾难性的一天”,CEO周受资遭国会两党议员轮番炮轰

2023年3月24日 06:45

孙承

2023年3月23日,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国会山作证。(视频截图)

评论

华盛顿 —

在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在美国面临被禁的强大压力之下,其首席执行官周受资星期四(3月23日)前往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作证,遭到两党议员轮番严厉抨击。

“对于今天正在收看的美国人民,请听好:TikTok是中国共产党用来监视你、操纵你所闻所见、和剥削你子孙后代的武器,”来自华盛顿州的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凯茜·麦克莫里斯·罗杰斯 (Cathy McMorris Rodgers) 说。

“你的平台应该被禁,“罗杰斯在听证会的开场白中对周受资说。

TikTok的一场灾难

TikTok虽然有十亿全球用户、在美国也已拿下半壁人口,但星期四,当周受资坐在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听证会上,面对几十位议员长达约5个小时的轮番抨击,他几乎全无招架之力。

“惨不忍睹。”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战略技术项目研究员陈智美(Caitlin Chin)说。“我实际上不得不暂停视频,因为它看起来太痛苦了。 ”

陈智美对美国之音说,周受资说什么都已无济于事,而且许多议员“甚至不让他回答问题,他们打断他,他开口他们也说,一位国会女议员甚至替他回答问题。”

“这对TikTok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委员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对福克斯新闻说。力主封杀TikTok的卡尔说,周受资还不如以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来拒绝回答。

“对于TikTok来说,这是艰难的一天”。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Darrell M. West)对美国之音说。“因为大多数立法者都对该公司怀有敌意,并利用听证会在各个方面抨击该公司。”

周受资星期四提出了一些意在亡羊补牢的措施,其中包括将以防火墙保护美国用户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外国访问,并允许独立的、第三方对TikTok的运作进行监测。他甚至说,TikTok可以公开他们的一些源代码,而且强调说,他不知道还有任何其他大公司会这样做,尽管如此,周受资仍难平众怒。

周受资被反复问到的一个问题是,TikTok是否与中国政府共享数据。周受资说,“我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可以接触数据,他们从未问要求过我们提供数据。”

“我发现这实际上很荒谬。”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主党议员安娜·埃舒(Anna A. Eshoo)厉声反驳道。

有议员在听证会上放了一段TikTok平台里一段威胁该委员会主席的视频,并说视频已经贴了长达41天。

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目前正就有关TikTok以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涉嫌监控美国记者数据的指控进行调查。在被问及TikTok员工是否可以监视或瞄准美国人时,周受资没有直接回答。他说:“我们将保护美国用户数据并将其全部存档,防止所有不受欢迎的外国访问,这是我们向委员会做出的承诺。”

在星期四颇具火药味的听证中,一些议员明确指出他们不相信周受资的回答,委员会主席也多次提醒周,做出虚假的答案将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TikTok、也是任何一家中国大型跨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首次到国会作证。

在美中关系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之下,布鲁金斯学会的安全问题专家韦斯特对美国之音说,考虑到问题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周受资虽已尽其所能,但“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TikTok或气数未尽

星期四的听证虽然大有封杀TikTok之势,但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科技问题立法专家陈智美提醒说,国会的气氛并不能完全反应一亿多美国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们的态度。她说,国会议员们看来决心已定,TikTok的用户亦是如此,很多年轻美国人可能并不那么担心来自中国政府的虚假信息,“归根结底,Z世代的孩子们是随着互联网长大的,每个人都习惯在线交流,所以我认为这也有代沟的因素。”

目前TikTok所面临的是全面被禁、或出售给一家美国公司。中国政府的介入也可能会使TikTok之争更加复杂化。

纽约大学丹顿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副教授贾斯汀·卡波斯(Justin Cappos)在上海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他尚未在中国听到关于TikTok可能被禁的强烈反应。

不过,在周受资在美国国会作证的同时,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说,这将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投资者赴美投资信心。如果该消息属实,“中方将坚决反对”。中国的这一表态有可能使得美国其他公司很难接手TikTok

有关TikTok之争的另一个复杂层面是,其被指责的很多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社交媒体公司,纽约大学的卡波斯曾在网络操作系统虚拟化领域作出过一些开创性的贡献。他指出,国会议员们提出的许多批评实际上也适用于脸书以及社交网络领域的其他公司,美国总的来说,应该对数据进行更严格的控制。

在中国能够接触美国数据的问题上,卡波斯说,美国很多科技公司都有很多在中国的员工,过度关注TikTok与根本问题的解决并不“和谐”。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TikTok需要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典型代表,我认为这种情况对全球都有好处。”

2018年,脸书被曝多达5千万用户信息失窃,一度引起轩然大波,纽约大学副教授卡波斯说,他当时也以为国会会有所行动,会有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但很失望没有看到他们这样做。”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陈智美也提醒说,国会往往行动缓慢。

她指出,早在五年前国会就曾传脸书的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就泄露用户机密等问题出席听证会,也对扎克伯格提出一系列尖锐指责,但时至今日,国会仍没有通过任何立法来实际改善隐私等问题,“国会很难真正采取什么具体行动。”


https://www.voachinese.com/a/tiktok-disastrous-day-20230323/7018998.html


美国企业对在中国开展业务“更加消极”

乔纳森·约瑟夫斯(Jonathan Josephs)

BBC商业记者

2023年3月23日

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图像来源,AFP

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G20峰会上会面,但两国仍存在诸多分歧。

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总裁表示,美国企业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态度“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更加消极”。

随着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继续加剧,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表示,这种较量“使商业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的政府似乎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从乌克兰到新冠疫情,从台湾到Tiktok,以及半导体。

这反映在中国美国商会对其900多家会员企业的最新年度调查中。该调查首次显示,55%的多数企业不再将中国视为前三大投资重点之一,即它们应投资发展业务的地方。

去年,认为“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其在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的企业上升了10%,达到66%。与此同时,认为中国对外国公司的欢迎程度降低的企业也增加到49%。

习近平普京峰会:中俄元首同意“通过和谈解决乌克兰危机”
习近平与普京会晤:这场中俄元首会谈预料将带来什么?
中美关系年终回顾与展望:大国竞争将走向何方?
中美关系:历史上三次大国争霸给当今中美对抗的启示
G20峰会:习近平拜登三小时闭门会后中美都透露了哪些信息
何迈可(Michael Hart)
图像来源,AMCHAM CHINA

何迈可表示,美国企业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态度“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更加消极”。

五年前,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以知识产权盗窃和贸易逆差在内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开启贸易战,对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中国兑现了其承诺,同样加征关税进行报复。

建立在贸易基础上的关系
中国美国商会的成员包括耐克(Nike)、英特尔(Intel)、辉瑞(Pfizer)和可口可乐(Coca-Cola)等美国最成功的企业。

1978年12月,时任领导人邓小平宣布对外开放,可口可乐成为首家进军共产主义中国销售其产品的美国消费企业。从那时起,贸易一直是两国关系的核心。

1979 年,可口可乐在香港装上火车。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自1979年1月可口可乐的第一批饮料从香港运往中国大陆以来,可口可乐一直是在中国的美国公司的先驱。

何迈可表示,美国企业对当前美中关系的悲观情绪反映了这几年的动荡不安。

“在经历了三年的新冠疫情后,企业真的很累。”他补充说。他还强调了其他一些问题,包括差旅变得更加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高管们“不愿意”接受前往中国的委派、政治压力,以及中国对于经商来说变得更不可预测。

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但数据显示,两国之间的贸易去年创下690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全球贸易政策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区前负责人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认为,这种相互依赖对全球经济的健康构成重要意义。

康奈尔大学全球贸易政策教授普拉萨德教授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康奈尔大学全球贸易政策教授普拉萨德教授表示,美中贸易关系对更广泛的全球经济至关重要。

“现实情况是,中国确实需要大量产品,尤其是来自美国的技术产品,而美国确实有很多公司的供应链涉及中国。”他说道。

“这对全球经济很重要,因为这两个国家不仅对供应链至关重要。全球贸易的基调也是由这两国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世界贸易组织(WTO)本应通过维护全球贸易规则来保持这一基调的和谐。

然而,去年12月,拜登政府强硬地拒绝了世贸组织两项对中国有利的裁决,其涉及前总统特朗普作为其贸易战的一部分征收的关税。美国表示,这些关税是基于国家安全而征收的,世贸无权就这些问题作出裁决。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总体而言,66.4%的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和58.3%的中国自美国进口商品仍需缴纳关税,几乎没有迹象显示双方会降低关税。

普拉萨德教授表示:“美国处理与中国关系的方式,可能导致美国和中国同意的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恶化。”

他补充称:“如果美国开始退出与多边机构的接触,这对全球治理来说不是好兆头。”

供应链困难
美中关系恶化还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正考虑将供应链转移到中国境外。苹果通过在中国生产大量iPhone,已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但它现在越来越多地在印度等国生产。

然而,上海的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这对解决中美紧张关系的影响有限。

“即使美国成功地建立了一条替代供应链,这条替代供应链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她说。

上海的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
图像来源,DAN WANG

王丹认为,即使西方公司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它们仍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王丹解释说,其他国家仍将依赖中国的零部件,尤其是在绿色能源、医疗技术和电子产品等行业。

虽然美国企业并没有完全回避中国,但何迈可表示,“它们正试图降低其供应链风险”。他补充称:“因此,它们正在采取更多的‘中国+1’战略,它们意识到不能再依赖中国。”

由于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影响了商业活动,中国去年经济增长率已放缓至3%。在最近的中国全国人大上,新总理李强表示现在这些措施已经取消,今年的目标是5%的增长,但实现该目标依然不易。

王丹表示:“北京方面仍希望美企在中国投资,我认为这种态度短期内不会改变。”

何迈可补充道,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可能仍是美国企业“最乐观”的地方。麦当劳(McDonald's)、星巴克(Starbucks)和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等公司都有在华扩张的重大计划在进行。

国家安全问题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两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的背景下发生的。

国安担忧导致拜登政府采取越来越多的措施,试图阻止中国获取美国技术,其中包括试图限制美国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的新投资。

两国都在努力增加当局认为的对全球经济未来至关重要的技术的支持。

拜登总统在上月的国情咨文演讲中说:“我已经向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我们寻求竞争,而不是冲突。”

G20峰会:习近平拜登三小时闭门会后中美都透露了哪些信息?

“我不会为我们投资让美国更强大而道歉。投资于美国的创新,投资于将界定未来而且中国政府意图主导的产业。”

然而,这种做法在北京并不受欢迎,习近平主席最近表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这种较量正越来越多地影响到独立的公司个体,并蔓延到全世界。

由于美国压力,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已经在多国受到限制,德国是最新考虑采取行动的国家。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平台Tiktok在美国受到全面禁用的威胁,在英国也面临限制。

普拉萨德教授表示,美中之间的所有这些摩擦意味着“紧张氛围肯定高涨”,而其代价可能远远超出美国和中国的范畴。

“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加起来约占全球GDP的40%,它们之间不断升级的敌意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波动和不确定性,这是已经脆弱的世界经济现在最不需要的东西。”他说道。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5048234




俄国要变中国殖民地?白俄媒体:老大哥沦为小老弟...

文章来源: Newtalk 于 2023-03-22 08:44:55

Samples From Near-Earth Asteroid Reveal Building Blocks of Life
Keep Watching

今(22日),白俄罗斯电报频道《NEXTA》在其推特帐号中发文,以“俄罗斯将成为中国的资源殖民地”为题,说明乌俄战争下,中俄关係的不对称性正逐渐扩大。更表示,到 2023 年底人民币将成为俄国主要贸易货币。

贴文中指出,俄罗斯正不断向中国提供自然资源以换取支持,俄方认为这对乌俄战争的继续至关重要。

去年,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增加了近 10% ; 煤炭增加了 21% ; 天然气增加了 1.5 倍,首次成为中国的最大供应国。 作为回报,中国则向俄罗斯输送了价值 48 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和技术,以取代离开的西方公司。

近日,普京在与习近平的会谈中,俄罗斯表示将向中国提供“不间断的石油供应”,并大幅增加天然气的出口。普京表示:“到 2030 年,天然气供应总量将至少达到 980 亿立方米,外加 1 亿吨液化天然气。”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人士表示,“事情的发展似乎表示著俄罗斯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的资源殖民地。”、“到 2023 年底,人民币将成为俄国的主要贸易货币”。俄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则表示,俄中关係的不对称性正逐渐扩大,“很难掩盖俄罗斯现在是中共『小弟』的事实。”

另外,在推特帐号 @NiKiTa_32156 的贴文中更出现一张引人关注的图片。图片背景是在近日“普习会”的会面场所,图片中疑似普京双膝跪落在习近平面前并紧握著习的双手。虽然图片来源不明,真实性也尚未获得证实,更像是遭合成的。然而,仍然引发网友的高度关注,有网友留言表示,图中的普京像是在对习哭诉著“儿啊,快来救救爹吧...”还有人调侃道,“现在是爹(普京)给儿子(习近平)下跪了?”更有人表示,“天啊,看来普京这次是真著急了。”

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并会晤普京。 图:央视网影片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3/22/12217916.html


【習普會】《金融時報》:俄羅斯正漸成中國資源殖民地

2023.03.22

《金融時報》:俄羅斯正在逐漸成為中國資源殖民地。
路透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二(21日)在莫斯科舉行正式會談,兩國簽署了聯合聲明,普京保證有能力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接近克里姆林宮消息人士」形容,「事情的發展似乎表示著俄羅斯正在逐漸成為中共的資源殖民地。」

《金融時報》報道,該消息人士稱:「我們的伺服器將來自華為。我們將成為中國所有東西的主要供應商。他們將從西伯利亞的電力公司獲得天然氣。到2023年底,人民幣將成為我們的主要貿易貨幣。」

報道亦引述俄國國際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沙吉娜(Maria Shagina)表示,俄中關係的不對稱性正逐漸擴大,「很難掩蓋俄羅斯現在是中共『小弟』的事實。」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uk-colony-03222023063917.html


布林肯:美国正面临来自中俄的挑战

2023.03.22 14:06 ET

3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听证会告诉美国立法者,美国正在面临着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挑战。
法新社图片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本周三告诉美国立法者,美国正在面临着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挑战。他表示,目前没有看到中国触及美国的红线、向俄罗斯输出致命武器的证据,但中国提供了政治和物质方面的支持。

习近平访俄 布林肯:为普京战争罪行“提供外交掩护”
中俄"结盟"剑指西方 学者:世界增添不确定性风险
中俄携手 加拿大警告中国不要站在错误一方
习普互称"亲密朋友" 避谈俄侵乌酿灾难

3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出席联邦参议院拨款委员会的听证会。他指出,美国面临着来自俄罗斯的独裁威胁及中国的长期挑战,中国必须从世界团结起来抵抗侵略中吸取教训,更谨慎对待台湾。

布林肯在开场词中直言:“这将加强我们在竞争中战胜中国的能力。拜登总统坚定地致力于推进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这就是为什么在提案中要求在2023财年中将该地区的预算增加18%……以进行新的投资来超越中国。”

他还在听证会上表示,虽然中国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外交支持力度,但中国并未提供实质性军事援助。

布林肯说:“就今天的讨论而言,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越过那条线……但我认为他们对俄罗斯的外交支持、政治支持及某种程度上的物质支持,肯定不符合我们结束这场战争的利益。”

他此前警告中国,如果中国触及美国的红线,向俄罗斯提供物质军事支持,美国将实施会引发严重后果的经济制裁。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目前没有看到中国触及美国的红线、向俄罗斯输出致命武器的证据,但中国提供了政治和物质方面的支持。(美联社)

布林肯周三再次强调这一红线,他表示美国及盟国已经向中国重申该行为的严重性。他说,虽然目前没有看到北京向莫斯科提供致命武器的证据,但有迹象表明该意图的存在,美国的盟国也在就这一迹象与中国高层接触。

他还表示,如果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际刑事法院(ICC)发出逮捕令后出访,美国将鼓励其他国家引渡普京。而共和党籍参议员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则表示,一旦普京踏入美国领土,美国应立刻逮捕他。

本台日前报道,在本周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会见普京后,布林肯曾批评中国试图通过提出一个模糊的和平谈判计划,在俄乌战争中扮演调停角色。他还指出,习近平无视国际刑事法院向普京发出的逮捕令,坚持访问俄罗斯,相当于北京为俄罗斯继续犯下战争罪行提供“外交掩护”。

俄乌战争的僵持引发了台海关系的辩论。布林肯表示,美国人不希望看到大国欺负小国。如果美国允许俄罗斯继续侵略乌克兰而不受惩罚,就会为侵略者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导致世界冲突继续加剧。

他在听证会上说:“因此,乌克兰的利害关系远远超出了乌克兰,具有深远影响……我认为,如果中国正在审视这个问题,而且他们非常仔细地权衡,就会从世界团结起来抵御侵略中吸取教训。”

习近平日前在莫斯科与普京签署“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其中提到了俄罗斯“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表示将“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举措。


记者:经纬 责编:梒青 网编:瑞哲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w-03222023111508.html


中俄深化经济伙伴关系,抵御西方制裁影响

VALERIE HOPKINS, 储百亮

2023年3月22日

俄罗斯官方媒体周二发布的一张照片显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 PAVEL BYRKIN/SPUTNIK

莫斯科——周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宣布建立持久的经济伙伴关系,并承诺将更多的俄罗斯能源带到中国,将更多的中国公司带到俄罗斯,两位领导人都试图让自己的国家免受西方制裁影响以及乌克兰战争带来的其他后果。

在习近平对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二天,两位领导人大力宣扬经济承诺,由此可见,中国将继续与俄罗斯开展正常业务往来,双方至少在经济上正严阵以待,反对来自美国或欧洲的任何惩罚措施。

在两位领导人周二会面之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基辅以示支持,这进一步凸显出俄罗斯入侵造成的地缘政治断层线。

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重大变化,该国在俄乌战争中立场分明,与七国集团的其他国家一道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援助。

俄罗斯的经济已经陷入了困境,并在世界舞台上遭到孤立,自西方突然断绝经济关系后,该国一直严重依赖中国来弥补损失的商业业务。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加布耶夫表示,普京本周的经济拓展清楚地表明,北京在向这个邻国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在获得对它的影响力。

“这是在告诉俄罗斯,‘要知道,别担心;我们站在你这一边,’”加布耶夫谈到习近平的访问时说。“但这也是对西方和发展中世界的一个声明,即中国是不会受人支配的,西方人试图说‘普京是个坏孩子;别在操场上和他玩’,这对中国不起作用。”

本月,一名乌克兰士兵在巴赫穆特地区的前线受伤后获得救援。 TYLER HICKS/THE NEW YORK TIMES

尽管乌克兰的西方盟友警告,北京可能会为莫斯科的入侵提供武器,但普京和习近平都没有提及军事援助,而是将重点放在经济合作上。

中国政府称习近平此行是为了和平,此前,北京于上月发布了政治解决战争的宽泛框架。但周二两位领导人不置可否的评论表明,双方没有取得任何突破。

相反,他们的联合声明暗示,西方大国通过组成安全集团来阻碍和平。

“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中方对此表示赞赏,”中国外交部发表的联合声明摘录中称。“解决乌克兰危机必须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并防止形成阵营对抗,拱火浇油。”

白宫对联合声明进行了尖锐反驳,指责中国照搬俄罗斯的宣传,并表示如果北京真的想促成和平,它可以做得更多。

“如果中国想在这场冲突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那么它应该向俄罗斯施压,要求其从乌克兰撤军,”美国国家安全发言人约翰·柯比告诉记者。

相比之下,美国官员对日本首相表示了赞赏。在岸田文雄对基辅极不寻常的突然访问中,他宣布向乌克兰提供4.7亿美元的援助用于能源和其他领域,并通过北约信托基金向乌克兰提供3000万美元的非致命性装备援助。在新闻发布会上,他称俄罗斯的行为是“动摇国际秩序根基的侵略”。

这场战争促使日本采取更加积极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因为其宪法限制参与军事行动,而且公众长期以来对官方逐渐背离和平主义立场有抵制情绪。但自入侵开始以来,日本已着手将未来五年的军费预算翻一番。预算的增长将军事支出提高到年度经济产出的2%左右,这一比例与北约成员国持平。

日本更为坚定的立场既是战争的反映,也反映出该国对朝鲜的挑衅以及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控制力感到越来越担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岸田的访问称,日本应该“多做有利于局势降温的事,而不是相反”。

自战争开始以来,关于普京对美国和北约的不满,中国既表示理解,但也提出北京相信应该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中国还没有向俄罗斯提供用于战争的武器,尽管它向俄罗斯出售了无人机等可能具有军事用途的技术。

在会谈中,习近平表示,他也可以向普京提供一条经济生命线,尽管这条生命线也会通过扩大中国对俄罗斯资源、能源和市场的准入而使其受益。虽然习近平称会谈“坦诚友好,富有成果”,普京称会谈是“成功的”,但不清楚这位俄罗斯领导人是否实现了他所寻求的所有目标。

俄罗斯官方媒体发布的一张习近平和普京的合影。 中国政府称习近平的莫斯科之行是为了和平。 GRIGORY SYSOYEV/SPUTNIK

根据克里姆林宫公布的清单,这些协议包括两项关于战略和经济合作的广泛声明,以及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林业、大豆、电视和工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的较小项目。一些协议是对峰会前所做决定的增量更新,比如关于俄罗斯正在中国建设的一座核电站的协议。

普京曾经夸耀,一条通过蒙古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新管道将在2030年之前准备就绪,但习近平没有证实这样的协议已经到位。

分析人士称,这次会晤的弦外之音是,俄罗斯在过去13个月以来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大。在这段时间里,习近平和普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总是像这位中国领导人曾经公开表现出来的那样热情。

去年,在普京命令军队进入乌克兰几周前,他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该声明显得有些好斗,甚至是趾高气扬。两位领导人宣布两国之间的友谊“没有止境"。

今年的声明则更加慎重。

俄罗斯官方媒体发布的照片显示,周二招待会后的习近平和普京。 PAVEL BYRKIN/SPUTNIK

声明称:“双方指出,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

这样的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尽管两国确实指责美国“破坏”全球安全。
在去年的峰会中,习近平支持普京反对北约的所有扩张,而普京赞同中国反对美国在整个亚洲的军事联盟,他们在周二的联合亮相给人的感觉则是两位领导人希望低调行事,专注于经济命脉。

对乌克兰的入侵耗尽了俄罗斯经济和克里姆林宫的资金。在中国,习近平专注于修复因三年来的大流行限制而疲软的经济。虽然习近平可能不愿意冒着遭美国制裁的风险向俄罗斯出售军事装备,但他似乎愿意在其他方面支持普京。

分析人士称,习近平可能对结束乌克兰冲突没有兴趣,但他确实想确保普京继续掌权。

“中国对这场战争持无所谓的态度,”卡耐基的研究员加布耶夫说。“他们关心的是,他不要输掉这场战争,导致政权崩溃,一个亲西方的政府出现在俄罗斯。”

由俄罗斯官方媒体发布的照片显示,周二的习近平与普京。 PAVEL BYRKIN/SPUTNIK

加布耶夫说,俄中坚称乌克兰问题是两国共同议程的首要议题,这是中国在两国关系中发挥更大影响力的“遮羞布”。 他还说,习近平试图向白宫显示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如果中国认为自己同美国处于长期对抗之中,那么俄罗斯作为一个次级伙伴,更深地受中国影响,除了中国没有其他选择,这将是非常有益的,”他说。

周二,美国及其盟友与俄中之间的分歧似乎显得更加确凿。五角大楼宣布,它送往乌克兰的数十辆M1艾布拉姆斯坦克计划在秋天抵达,快过预期,也许能在预期的反击之后及时增援乌克兰。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来到布查的一座教堂。布查位于基辅郊外,如今已成为俄罗斯针对平民暴行的象征。 IORI SAGISAWA/KYODO NEWS

Valerie Hopkins自莫斯科、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台湾台北报道。Ben Dooley、Hiroko Masuike和Hiroko Tabuchi自东京、Anton Troianovski自柏林、Ivan Nechepurenko from自格鲁吉亚第比利斯、Victoria Kim自首尔、Anushka Patil自纽约、John Ismay和Peter Baker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Valerie Hopkins是一名国际记者,负责报道乌克兰战争、俄罗斯和前苏联国家的新闻。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她:@VALERIEinNYT。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首席中国记者。他成长于澳大利亚悉尼,在过去3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居住在中国。在2012年加入《纽约时报》之前,他是路透社的一名记者。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ChuBailiang。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30322/xi-putin-russia-china-ukraine/


中国批准首款自主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

2023年3月23日 06:31

美国之音

2021年9月5日,参观者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观看国药控股子公司CNBG使用mRNA技术生产的巨型COVID-19疫苗样本瓶。(美联社照片)

评论

中国石药集团有限公司(CSPC Pharmaceutical Group Ltd)周三(3月22日)表示,中国已批准了其首款国内研发的针对COVID-19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中国一直拒绝使用西方研发的COVID疫苗以支持其国内研究,这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由于中国本土生产的疫苗被认为不如莫德纳(Moderna)和辉瑞-生物科技(Pfizer-BioNTech)的mRNA疫苗有效,自2020年初以来,中国一直在积极开发使用信使RNA(mRNA)技术的疫苗。

对这款自主研发疫苗期待已久的批准,正值中国自去年12月突然取消严格的“清零政策”以来,新冠病毒感染率急剧下降;因此使新批准的疫苗的销售前景趋向温和。

但科学家们表示,这将为中国提供应对未来疫情的更多选择,并为应对新出现的病毒变种提供研发基础。

周三,中国首款mRNA疫苗研发成功的消息并未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引起太大轰动,因为中国已恢复正常,边境也已重新开放。

上个月,中国高层领导人宣布对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石药集团表示,该公司进行的疫苗试验显示,与成人组相比,老年人组的不良反应要低得多,这可能会有助于中国,因为中国强调需要重视保护脆弱的老年人口。

该公司表示,其自主研发的mRNA疫苗SYS6006针对一些主要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临床试验中,其加强剂量对奥密克戎亚变异株BA.5、BF.7、BQ.1.1.、XBB.1.5和CH.1.1显示出良好的中和作用。

在一项针对12月10日至1月18日中国感染病例激增期间的4000名参与者的研究中,该疫苗在加强针接种后14至28天显示出85.3%的有效率。

石药集团没有透露计划生产多少剂量,不过说疫苗可以在2摄氏度至8摄氏度(35.6华氏度至46.4华氏度)下储存很长时间。

“集团已经建立一个符合良好生产规范的生产工厂(用于疫苗生产),”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

“关键原料和赋形剂都由集团生产,实现了供应链的独立控制,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公司于去年4月获得了mRNA疫苗临床试验的紧急批准,与另一家正在测试mRNA 奥密克戎加强针的中国公司康希诺(CanSino)大约同时进行。

石药集团周三报告称,2022年净利润增长了8.7%,这得益于国家药品采购计划中包括的几种新推出的仿制药。

在试验结果和批准消息公布后,该公司的股价上涨了7.7%。

“mRNA疫苗是一项重要的新技术,将在未来预防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传染病专家大卫·黑曼(David Heymann)说。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过去曾将mRNA疫苗描述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的“非常可靠的选择”,特别是对于脆弱群体和用作加强剂。

黑曼表示,石药集团现在必须与世卫组织分享其疫苗数据,以便世卫组织也能够评估该疫苗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

(本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oks-its-first-mrna-vaccine-from-drugmaker-cspc-20230322/7017139.html


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中国前些年的发展,三十年的发展确实很快,但是不可能永远那么快,再加上习上台以后很多政策,这十年来他对于经济发展并没有直接的正面意义,在很大程度他是吃过去的老本,而这个老本越吃越少,所以中国现在这十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一在向下走,过去认为到这个十年,中国就会取代美国,就是总量会超过美国,现在大家都不看好。但是反过来中国经济也不会完全崩溃,两个方面都不现实。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中国现在都不具备取代美国的实力条件。前不久读过一篇文章,是过去中情局的一个分析员写的,他说,中国无法取代美国并不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而是一种现实的描述。确实我觉得这个现实描述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会存在,不管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中国都没有办法取代美国。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中美两国就像兰普顿说的一句话,还是要给各自留下空间。美国也不必那么害怕中国取代你,中国也别觉得自己能够取代美国。

为了饭碗和待遇他们必须服从政治领袖

记者:你曾经谈到作为驻美大使的秦刚,在美国促进民间交流的作为和能力,但是你用的是过去时态,那时他已经当上外交部长。你看到了他在人大记者会上的表现,包括警告美国“继续沿着错误道路狂飙下去,再多的护栏也挡不住脱轨翻车,必然陷入冲突对抗”,而且言必称习主席说。你认为,他是否已经变成战狼?

赵穗生:中国这些外交官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最聪明最能干的外交官。他们完全懂得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儿。把他们放在不同环境下,他们完全懂得怎样适应环境。所以这是他们的能力所在。秦刚,在美国做大使两年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外交官能力,作为一个大使,他做得非常成功。但是他回去做了外交部长以后,他就不再是一个外交官了,他就是一个政治任命,完全是个政客了,他就要完全服务于大政方针。在中国现在这个形势下,这个外交的最主要的是什么?就是要展现斗争精神,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所谓核心利益就是不可妥协,不可谈判。所有的错误都是美国的,都是其他国家的。所以在他担任这个职务以后,他马上就适应了这个新的角色,就成为一个政治上跟政治领袖完全相吻合的一个政治人物了。这种人是非常聪明的能干的人。

其实你刚才讲其他外交官也是,你说杨洁篪,当时美国人都喜欢他,叫他老虎,他因为跟布什家族关系很好,六四以后,他在当中牵线,两边减少误解,传达中国的想法,他做得很多。包括王毅,原来做驻日大使,然后在外交部,他开始当外长时,大家认为这个人很具有外交专长,有外交官的温文尔雅。

但是换了一个新的领导人,他们两个人全变了。原来他们在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要求外交官能够展现中国的风采,就是温文尔雅,能够继续推行他们的这种低调,就是比较谦恭的外交政策。现在强调斗争精神,那他们要保住他们的饭碗,要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政治待遇,他们必须服从于新的领袖的要求,所以就变了。所以,不是他们个人到底是什么风格,或者他们个人有什么想法,而是这样一种体制所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政治领袖塑造他们的吧。

资料照:西藏拉萨公路旁展示的中国领导人图像。(2015年9月17日)

记者:印度有一家媒体说,仔细观察 1949 年以来中国领导人的政策,他们的长期目标几乎没有分歧,邓小平并没有背叛毛泽东,习近平也没有背叛邓小平,他们在更大的目标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运作方式不同。换句话就是,他们的外交政策也许有所不同,但他们外交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当研究其不同时,不能过分强调这种不同,而要看到他们的一致性。这种说法跟你的理论有冲突吗?你对此怎么看?

赵穗生:正好这是我这本书当中的观点。我书结论那一章就专门把这些领袖的共同点说得很清楚。所谓的共同点,不光这三位,所有中国的政治领袖,从蒋介石、孙中山一直都提倡富国强兵,因为中国过去很强盛,然后那200年所谓受到欺负以后,中国政治领导人总有一种强国梦,表现在他们要恢复中国的大国地位、强国地位,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军队,要中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所有中国的政治领袖都一样,不管叫共产党还是叫国民党。

这就是民族主义梦。但是,如何实现这个梦他们看法不一样。他们所处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也不一样,最后决定了他们的外交政策重点就不一样。

毛时代中国相当弱,建立新中国后他的所有重点就是维持政权,维持边境安全,不被扼杀。所以他采用了非常对抗性的外交政策,打了朝鲜战争,跟印度、苏联打了仗,跟美国打越南,他做所有事情就为一个目标,政权安全、边境安全,把豺狼拒于国门之外,为此他什么都敢做,但是外界看来他非常挑衅,包括支持第三世界所谓民族解放运动,跟苏联对抗。

邓小平也一样。他也是个民族主义者,也要中国富强,也要维护共产党的政权,但是毫无疑问他跟美国建交做了那么多让步,但政治上一点都不让,四项基本原则完全不变,共产党的领导绝对不能放弃。但他同时放低身段,因为他觉得要搞经济发展必须跟西方国家打交道,要西方的技术、投资、贸易,他此可以做出很多政策调整。

习也一样。他现在过度膨胀他的欲望、他的政策目标,而且他认为在他有生之年,他已经可以看到这个目标的实现。所以,他的政策现在很大程度上,英文叫Overreach(过度伸张),我博士论文的导师谢淑丽(Susan Shirk),她那本书的名字就叫Overreach,这其实对中国长期目标是一种伤害。但他们的长期目标都是一样的,这个观点是绝对的。习近平现在这么做在很大程度上让美国觉醒了。我最后一章就谈到美国觉醒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个人风格和决策环境使非理性决策成为可能

记者:补充一个问题。习近平过度伸张的做法对台湾会是什么后果?台湾总统蔡英文要马上过境美国,并要到智库发表演讲。美国从军方到民间对中国武力攻打台湾有许多预测,你对有分析说习近平要在有生之年解决台湾与大陆统一、会不会爆发战争怎么看?

赵穗生:我确实很担心。我过去不担心,但这几年他的集权变化可以看出他大国外交的发展趋势,即使受了这么多挫折仍然这么强硬,仍然要展现大国领袖的能力,你可以感到他的生活和角色环境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尤其他现在周围都是他信任的人,他的老友,只会告诉他想听的话。从理性的角度,习近平不应该在最近几年发动台海战争,但他现在的决策环境,他的个人的领袖风格,决定了这种判断不能完全基于理性基础之上,现在习的很多决策在某种程度上是非理性的。所以如果从非理性决策的角度来讲,我就很担心他有可能在即使我们认为他没有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去武力攻台,仍然会采取这样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记者:美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赵穗生:两方面,一是不要给他理由刺激他对台动武,二是帮助台湾加强防御能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威慑中国,告诉他这个代价会有多大。两方面都要做到。

记者:非常感谢。


https://www.voachinese.com/a/suisheng-zhao-on-chinese-foreign-policy-and-xi-putin-china-relations-20230322/7016408.html


还有一个制度资源,就是不断改结构,不断地重塑外交决策机构。比如毛跟官僚之间的互动,因为他是战略家,完全是个斗士(Crusader),对官僚根本不予理睬,但是他建立中央外事领导小组,让周恩来跟官僚制度打交道,但是重大决策自己做。而邓小平,我叫它Delegation by Consensus,就是他用那些傀儡,他从来没有做过第一把手,用胡耀邦、赵紫阳们,或者一些官僚机构,因为对外开放以后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好多事情他只管大事,其他事情就让这些代理人去对付,只要这些人能够达成一致意见他就不去干涉,只有他们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他才干涉进去。所以,他后来搞集体领导,到江泽民胡锦涛也继续这种集体领导,就是达成共识的方法,中国的决策过程因为这种制度和体制的变化,对中国那一段时间的外交政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变得比较可预测,当时的北京变得像华盛顿一样,各种利益集团在里边博弈。

现在习近平又重新将权力集中,他担任各个中央小组的主席,什么事都管,所以整个机构又发生很大变化。

这本书就是把这三位变革型领袖,他们的外交政策重点,怎样实现一些重点,做了全面描述。最后就是说,这里面国际因素、国内因素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有独特战略眼光的政治领袖起了最关键的作用,把这些东西全部给牵在一起了,就是这么一个理论框架。我很高兴这本书出来恰逢其时,因为现在大家都很关注中国。

美国总统拜登从白宫通过视频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2021年11月15日)

习近平大国外交核心是抗衡美国

记者:作为中共的变革型领导人,习近平在成功完成第三次连任后,有多项外交行动,沙特和伊朗复交外交,最近又夺走了台湾所剩不多的邦交国洪都拉斯,现在出访俄罗斯,见普京,然后还可能与泽连斯基视频会晤。你如何描述习近平的外交政策?他的外交政策与内政的关系?你认为他的外交政策能否取得成功?能否至少部分地在取代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

赵穗生:你刚才讲的这些新的外交举动都符合他的外交政策重点,就是大国外交。大国外交一个方面是要恢复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心的地位;另外,中国要负起大国的责任,就是让大家都尊重中国,最主要就是尊重他作为大国的领袖地位,某种程度程度上也就是成为一个世界领袖。

所以他在所有外交活动中,其实就一个考虑,要大国格局、大国风度、大国行为、大国智慧,所有语言都从这个角度,尽管国内现在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清零政策失败后,很多人都认为,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会有所收敛、有所软化,至少对西方的对抗会有所软化。我当时就跟很多人说,这个不符合他的外交风格、眼光和战略重点,因为他绝对不会放弃他的大国外交地位。而且在他看来——在我们看来虽然受到一些挫折——他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中国仍是很有力量、举足轻重的大国。这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建立在和美国对抗的这种想法之上的。

因为,你看从他还没有上台、访问墨西哥时就说,这些西方大国吃饱饭了没事干,整天对中国指手画脚,他有这样一种心态。所以,他做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平衡美国的力量。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向美国示威,就是我仍然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国家,你美国拿我没有办法,不能够把我怎么样,诸如此类的。

所以,他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是向美国展示,中国和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对抗的,可以平起平坐的。但是,这里边还牵涉到,实际上中美之间这个对抗现在已经到了某种程度上很难停止的地步,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必须巩固在国际上的地位,来增强与美国对抗的的筹码。

他能不能成功?我觉得他可以取得很多战术上的成功,比如说洪都拉斯,这个很简单,美国当然不愿意看到洪都拉斯和台湾断交,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经济利益在里边,而且中国能提供这样一些经济利益,那他肯定会成功。伊朗和沙特复交,现在断言还有点为时过早。因为当年美国也斡旋了埃及和以色列的外交,当时卡特总统还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中东这个地方很复杂,美国在这个地方屡遭挫折,中国觉得这是个机会,但是,中国进入中东这个机会到底对中国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机会?中国能不能真正取得正面的效果,现在我觉得还要拭目以待。

习近平这次访俄和可能与泽连斯基视频,我感觉习他内心还是倾向于俄国的。他不可能完全中立,而且他的十二点和平方案也很清楚,完全不是中立的。但他要顾及整个国际社会的情绪,就是说绝大多数国际社会还是不认可俄国的做法。今天大家又看到国际法院对普京发出的逮捕令,这些国际舆论,他必须会有所顾忌,所以他至少要做出公平这样姿态。那么他和泽连斯基的谈话,甚至表示能达到所谓外交解决方案,但是我觉得他更害怕的是普京政权倒塌,这个对他来讲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现在处于很难的境地,就是两害相权,两个都对他不利,完全倒向俄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但是如果不对俄国表示一些支持,俄国一旦垮台,中国就处在跟美国对抗的最前沿了。他现在是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从这个角度来讲,他要想取代美国重新塑造国际秩序,我觉得很难很难。他只不过是在平衡美国,保护他的一些利益而已。

北京举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1年9月4日)

用对抗和竞争定义美中关系很危险

记者:拜登总统表示,他准备跟习近平通话。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说,美中竞争需要对话和外交。你对这一消息有何评价?

赵穗生:我觉的这说得很有道理。美中关系无论是螺旋式下降,还是处于建交以来最低点,这个变化有很多因素,拜登讲是意识形态,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有这些因素在里边,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的国力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些削弱,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国家如何相处,是美中关系的核心。

兰普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大卫·兰普顿(David M. Lampton))最近有一篇文章,我引用他的话,美中关系的核心在于双方在亚太地区和全球体系中是不是各自给对方留有一席之地,或者是一方独大把另一方压下去。目前这两个国家都想把对方压下去。中国虽然还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在美国人看来,中国是想取代美国。中国人说我没想取代美国,但中国很多老百姓也认为这样,尤其是从2009、2010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认为中国国力日益强大,美国受到很大伤害。这些年,中国民间舆论认为川普又对美国造成很大伤害,美国衰落了,像杨洁篪说的,美国不应该从实力角度跟中国说话了,我们平起平坐了,甚至有人认为不仅平视,你们得仰视我们了。所以这两个国家现在都是一种零和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你的赢就是我的输,我的赢就是你的输,这样一种格局。而这样一种状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力量对比本身所产生的一种心态。

还有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缺乏沟通。两国都说我们不想打冷战,美国想建立护栏,中国说我不取代美国,但是没有一种沟通机制来避免误判,这是中美之间很大的问题。在川普之前,中美之间大概有一百多个对话机制,包括高层战略对话、战略经济对话、经贸对话,各种各样的对话机制,后来川普全部取消了,然后逐渐想恢复也没有能够恢复。其实去年十一月份,拜登和习近平见面时想逐渐恢复一些对话机制,这之前电话讨论时已经要恢复一些机制,佩洛西访问台湾,一下把那些对话机制全部停掉了。中国人对美国最常用就是只要你一得罪我,我就停止对话。然后习近平又想恢复,这次又搞个气球事件,又把布林肯到中国去对话的机会又给终止了。两个核大国不仅没有一个对话机制,而且没有一个路线图(roadmap),就是没有一个我们怎么行为的规则,当年美苏冷战时,有侦察机过来或者什么事情,拿起电话就可以讨论,中美之间没有这些东西,你这个国防部长想跟中国的国防部长通话,中国谁敢接啊,接了说话了,谁敢负这个责任啊?没有很明确的机制,这是很大的问题。

记者:目前美国国内政治对立,加上美中竞争激烈,你认为美中之间的沟通有可能恢复正常吗?

赵穗生:我觉得在最高层的沟通是有可能取得进展的,拜登总统和习近平的沟通,其实从他上台后一直比较正常。但是现在就是没有一些在最高层之下的各种对话机制,或者其他的一些官僚体系、制度和结构性的支撑,所以他没法贯彻下去,问题在这个地方。

美国国内现在整个气氛就是两党一致要对中国强硬、进行制裁,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下,中美之间的对话交流,我觉得是只能是越来越困难。但是,并不是不可以做,(因为)没有其他选择,必须进行对话,必须相互要了解对方的底线在什么地方,要能够找到他们在共同利益上能合作的一些点。这个我觉得太重要了。否则的话你只是完全以这种所谓的对抗和竞争来定义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很危险的。

“东升西降”判断导致中国“战略透支”

记者:你曾谈到习近平自己表示无意取代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但是你说,那时因为实力不够,如果条件成熟,他会毫不犹豫取代美国。你如何看待美中之间目前的实力对比?你如何评判习近平“东升西降”的战略判断?

赵穗生:这个战略判断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现在完全没有取代美国的能力,这确确实实是实话。前些年,中国人自己也好,西方很多国家也好,都夸大了中国崛起的速度、中国发展的实力。其实中国国内很多学者都也有自己想法,比如时殷宏,他觉得这种做法是“战略透支”,就是中国根本没有达到这个实力。包括阎学通也说过这样一些话,就是说中国在做一些跟中国国力完全不相当的事情,最后只会损害中国自己的利益。


中国外交政策专家赵穗生:中美对抗植根于习近平的“东升西降”世界观

2023年3月22日 23:40

方冰

习近平与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2023年3月21日)

评论

纽约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顾国际社会强大压力,包括国际刑事法院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逮捕令,如期访问莫斯科,将其在中国权力场上大获全胜后的首访献给他“亲爱的朋友”,并与普京达成抗美共识。长期研究中国外交政策的学者指出,“习近平更害怕普京政权倒塌”,他访问俄罗斯“很大程度上就是向美国示威”,因此他认为,“中美对抗已经到了难以停止的程度”。

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研究学院中国政治与外交政策教授赵穗生。(赵穗生提供)

“他(习近平)做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平衡美国的力量。”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研究院教授赵穗生告诉美国之音。“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向美国示威,就是我仍然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国家,你美国能拿我怎么样” ,“他是向美国展示,中国和美国是可以对抗的,是可以平起平坐的。”

赵穗生认为,中美之间的对抗现在已经到了某种很难停止的程度,“他(习近平)必须要巩固他在国际上的这样一种地位,来增强他与美国对抗的筹码。”

习近平在获得前所未有的第三个国家主席任期后,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包括在中东促成沙特和伊朗复交、夺走台湾所剩不多的邦交国之一洪都拉斯,以及这次高调出访俄罗斯,为深陷战争泥沼的普京打气。

“我觉得他(习近平)更害怕的是普京政权倒塌。这个对他来讲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现在处于一种很难的境地,就是两害相权,两个都对他不利,完全倒向俄国他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但同时,如果不对俄国表示一些支持,一旦垮台,中国就处在跟美国对抗的最前沿了。”

不喜欢美国、跟美国对抗是习近平由来已久的成见。“你看从他还没有上台,他当时访问墨西哥,就说这些西方大国吃饱了没事干,整天对中国指手画脚,他有这样一种心态。”

赵穗生教授在课堂上教中国外交政策20多年,最近出书《巨龙怒吼:变革型领导人与中国外交政策的驱动力The Dragon Roars Back: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 and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来8位领袖的分析,得出结论:驱动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最大动力,不是经济实力,不是政治制度,而是最高领导人的世界观(Vision)。他称这一理论框架为“领导人是最重要的决定外交政策因素的变量”(Leader Centered Approach)。

赵穗生教授新著《巨龙怒吼:变革型领导人与中国外交政策的驱动力》封面。The Dragon Roars Back: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 and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领导人在所有的政治制度里都重要,”赵穗生说。“但在中国这样列宁主义、一党制体制下,政治领袖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是其他国家不可以比拟的,因为他既不受公众舆论的牵制,也没有反对党,甚至于最强势的领导都没有任期限制。”

“他(习近平)现在过度膨胀他的欲望、他的政策目标,而且他认为这在他有生之年,他已经可以看到这个目标的实现。” 赵穗生说。“这其实对中国的长期目标是一种伤害。……他现在这么做在很大程度上让美国觉醒了。”

赵穗生认为,习近平“东升西降”的国际战略判断是错误的。“中国现在完全没有取代美国的这样一种能力,”赵穗生说。“中国人自己也好,西方很多国家也好,都夸大了中国崛起的速度、中国发展的实力。” 他说,中国国内也有一些学者指习近平的做法是一种“战略透支”。

习近平与美国对抗的外交政策使一些原本可以温文尔雅的外交官变成了“战狼”。“作为一个大使,他(秦刚)做的非常成功。但是他回去做了外交部长以后,他就不再是一个外交官了,他就完全是个政客了。”赵穗生说。

“他们要保住饭碗,要得到他们应得的政治待遇,他们必须服从于新的领袖的要求,所以就变了。” 赵穗生说。“所以不是他们个人到底是什么风格,或者他们个人有什么想法,而是这样一种体制所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政治领袖塑造他们的吧。”

以下是对美国丹佛大学国际研究院教授赵穗生的专访:

实力和制度不是中国外交政策关键动力

记者:你写此书的动机以及在这本新书中有哪些新的重要发现?

赵穗生:写作这本书有两个动机。一是我长期在美国大学里教授中国外交决策这门课,我发觉很少能找到全面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七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背后的驱动力、历史纵深和现实动态状况的书。二是从理论上讲,大家都想认识中国崛起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很多人用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就是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野心和行为就日益扩张,所以中国现在的所有行为,尤其是这些年的大国外交行为,完全是由于其国力驱动的,也就是中国人讲的国强必霸这样一种观点。但是,毛泽东时代中国国力并不强,而且打了八年抗战、四年内战,毛的革命外交却非常强悍,整个外交安全政策是非常对抗的。所以用国力解释中国外交行为,我觉得有问题。

再看邓小平时期,中国国力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他的外交政策非常实用温和,没那么多对抗性,而是集中于国内经济建设,尽量避免各种冲突,包括跟美国、苏联的冲突,还利用一些国际的杠杆来为国内服务。

到胡锦涛和江泽民时期,他们都继续了邓小平的所谓低姿态(Low profile),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即使中国国力在胡锦涛时期已经开始崛起,但他的行为并没有如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所说,中国的国力发展起来以后对外行为就开始扩张。

莫斯科旅游纪念品商店里摆放出售习近平与普京的俄罗斯套娃。(2023年3月21日)

习近平这十年很清楚,中国国力并没有很大增强,中国的外交行为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有很多学者都认为,习近平这些年开始了一种中国学者称之为“战略透支”,就是做了他的外交政策和他的国力不相符合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结构现实主义不能解释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尤其是长期的变化。

还有一种理论来解释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英文叫Regime Type,政治制度类型理论。也就是说,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是和平的,Democratic Peace Theory,民主和平论,而专制国家是扩张型的,是要打仗的。所以中国的这种进攻型外交政策,是由其专制制度决定的。换言之,如果想改变中国的外交政策,只有改变这个政权的性质。但把这个放到中国长期外交过程中,你也解释不了。中国的这种所谓的集权专制体制一直没变,但是中国外交政策这七十年来却有很大变化,尤其是邓小平时期,政治上仍然很专制,但是外交政策却相当没有对抗性,中国政权的性质并没有变化,但是外交政策变了,所以用这种政权类型解释中国外交也是没有很强的说服力的。

我就想把这些结合起来,发展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我用英文叫它Leader Centered Approach,就是领导人决定论,领导人是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外交政策因素的变量。也就是说,领导人在所有政治制度里都重要,但在民主国家,领导人也许没那么重要,因为它受到公共舆论、任期制、反对党等各种各样的限制,他能做的事情相当有限。

但在中国这样的列宁主义体制、一党制条件下,政治领袖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是其他国家不可以比拟的,因为他既不受公众舆论的牵制,也没有反对党,甚至于最强势的领导都没有任期限制。这里面有个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八个领袖人物:毛泽东、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并不是每个领导人都能够运用专制权力来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改变的。

毛邓习是有战略眼光的变革型领导人

我把8个领导人归纳成三种不同类型,一种中文叫变革型领导人(Transformational Leader)。这种领导人有自己的眼光(Vision),就是在中国他到底想要做什么;他有政治智慧,在这个政治体制中能生存下来,他能动员国内的舆论资源、制度资源、体制资源,战略性地应对国际权力格局变化和游戏规则,然后,把他的这种战略眼光变成现实。在中共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这么三位领袖人物做到了这一点,毛、邓,和现在的习近平。

第二类领袖人物,我叫他们Transactional Leaders,他们关注一些具体事物,没有宏大眼光,而且没有新的眼光,他能够生存在这个政治环境中,但是他做不到变化,只是遵循前任的眼光,中文就叫他守成型,最典型的就是江泽民、胡锦涛,他们都遵循了邓小平开创的外交政策,继续往前走,不管国内国际上多大变化,他们继续守成。

第三类,我叫他们为失败的领袖。这些人也许有新的眼光,但是他们在政治漩涡中丧失了权力,最典型的是华国锋、赵紫阳和胡耀邦。他们也许有新的想法,想要做一番变革的大事情,但是他没生存下来,那就没法变化。

我的这本书,基本上集中在三位变革型领袖上,谈他们的眼光是什么,想把中国带向哪里,他们想中国的外交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毛想做什么?邓想做什么?现在习近平想做什么?然后他们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当中怎样运用权力,我尤其集中讨论了几个方面,一是塑造舆论环境,主要两方面,一方面是有选择地记忆历史,就是所谓中国百年国耻,或者是5000年文明辉煌,怎么样让这些历史记忆服务于他们的政策目标,比如毛当年强调,为了不重蹈百年国耻就要闭关锁国,要自力更生;邓小平重新又塑造了,邓小平说,你关起门来,国家落后就要挨打,这不是外国人欺负你,而是自己没有发展;现在习近平又重新强调5000年辉煌历史,要实现中国梦。他们重塑历史,历史完全是他们手中的玩物。

还有一个,我谈了民族主义,这三个领袖怎么样能够动员人们的愿望(aspiration),就是中国人的所谓强国梦,来打造他们的外交政策目标。我叫它“意识形态资源”。


习普峰会中俄联手抗拒西方,解决乌克兰冲突却毫无突破

2023年3月22日 22:41

松仁

莫斯科旅游纪念品商店里摆放出售习近平与普京的俄罗斯套娃。(2023年3月21日)

评论

华盛顿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莫斯科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的会谈以及在会谈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声明,除了表达对美国的极度不信任和全面协调和加强中俄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外,北京一再鼓吹的乌克兰和平方案却未获一丝进展。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到访举办招待会。(2023年3月21日)

习向普送温暖

习近平是在乌克兰仍然笼罩在俄罗斯入侵的战火和硝烟之际出访莫斯科的,并且在普京因入侵乌克兰而在全球陷入孤立的时刻去向普京投怀送抱的。因此,他受到俄方最高规格的接待。与此同时,由于习近平在与美国的战略竞争中遭遇越来越大的困难,他也的确需要与普京抱团取暖。

中国政府一再表示反对在国际事务中出现阵营对抗,但是习近平前往莫斯科看望他的“亲密”老友普京,本身就是协调两国立场,以便建立一个不同于在美国及其民主盟友主导的国际秩序。换言之,中俄联手抗拒和挑战西方,这本身就是阵营对抗的一个戏码。习近平访俄期间,双方签署了十多项协议,全面强化在贸易、科技,甚至宣传领域的合作。

习近平访俄期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突然未经宣布地访问乌克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岸田首相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而习近平与普京同一天分别举行峰会非常鲜明地显示,欧洲大陆发生的这场冲突已经加剧了亚洲地缘政治的分裂。

CNN在一篇分析报道中表示,习普峰会有五个引人注目的看点。

未在俄乌冲突上取得任何突破

首先,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宣称中方如何在俄乌战争中保持中立,并且一再劝和促谈,但是习普峰会恰恰在这个全球关注的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或进展。

习普二人在《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呼吁停止“加剧紧张”和“延长”战争的行动,但是并未谈及俄罗斯的入侵和对乌克兰的军事攻击才是战争爆发以及目前乌克兰人道危机的主因。两人在联合声明中还呼吁北约尊重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明显暗示是由于北约东扩的才导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也是两国用于大外宣的一贯立场。

习近平与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中俄协议。(2023年3月21日)

中国政府近来特别起劲地放话要调解俄乌冲突,并提出了一项12点停火和谈的建议。普京在与习近平峰会结束后向记者表示,中方建议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在“西方和基辅做好准备时”,作为乌克兰问题和平解决的“基础”。

但是对西方和基辅而言,北京的和谈建议没有丝毫的价值,因为建议里根本没有俄罗斯从乌克兰被占领土撤军的内容。

泽连斯基本人星期二表示,停火只是将冲突“简单冻结”,让俄罗斯有时间“做好准备,在他们领导人个人希望时卷土重来,那就是占领我们的国家”。

国际新秩序以及联手抗美

CNN引述专家的话说,中俄为了抗美而联手强化双边合作关系并构建一个更符合两国专制议程的国际秩序,是这次习普峰会的主要动力与目标。呼吁解决乌克兰冲突可能只是招牌和幌子而已。

CNN报道说,习近平在出席普京星期二晚为他举行的国宴结束后向普京告别时再次谈及国际关系百年未见之大变局。习近平的所谓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就是指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及其西方的衰退。

“我们应该一道推动百年未见之大变局,保重,”他与普京边握手边说。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出席招待会后走出克里姆林宫。(2023年3月21日)

中俄在联合声明中还呼吁推动一个“多极”世界,并且要合作“维护国际秩序和联合国体系”。两国还“呼吁美国不要为了维护自己单方面的军事优势而破坏国际和地区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关系专家亚历山大·克罗廖夫(Alexander Korolev)向CNN表示,联合声明表明了“中俄在对待许多国际问题的看法上全面趋向一致“。

“在把美国确认为重大安全威胁这一点上是非常明确而清楚的,”他说。

军事互信与防务关系

习普峰会非常关注双方认定的来自北约以及由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成立的新的军事联盟“奥库斯”(AUKUS)的威胁及其对亚洲局势的影响。

习近平与普京在联合声明中对北约“持续与亚太国家加强军事安全关系”表达“严重关切”,并且表示,两国“反对境外军事力量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

随着中国在南中国海等地的侵略行径升级,美国不仅增加了在印太地区的存在,而且加强了与印太地区盟友的关系。

中俄两国则承诺“进一步深化军事互信”,除了加强双边军事交流和合作外,还定期举行联合海上以及空中警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中俄在世界各地举行的联合军演并未减少。

经济与能源合作

普京星期二表示,莫斯科支持中国企业“取代”那些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撤离俄罗斯的西方企业。

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遭到西方全面经济制裁之后,莫斯科越来越依赖中国这个出口市场,同时也越来越多地从中国进口电子产品。

俄乌战争爆发后,由于欧洲切断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中国过去一年已经大幅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产品。而在习普峰会后,双方更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双边能源贸易。

习近平与普京表示,中俄“将建立更密切的能源伙伴关系,支持两国企业加强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和核能等方面的合作项目”。联合声明还提及要就一条新的“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进行“研究和磋商”。


https://www.voachinese.com/a/no-path-to-peace-five-key-takeaways-from-xi-and-putin-s-talks-20230322/7016141.html

Показано 20 последних публикаци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