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GIE 讲座+知识库频道 - LGBT 女权 同志 性别 多元 社运


Kanal geosi va tili: Xitoy, Xitoycha
Toifa: ko‘rsatilmagan


在线讲座 影片 文章 书籍 研究报告 调查报道 播客 在线展览
📖 影片、文字、声音
🎥 即时直播/随时回顾
🔎 LGBT LGBTQIA Queer 女权主义 性别平等 多元成家 平权 酷儿 讲座 课程 网课 直播 经历分享 社会运动 社运 研究报告
投稿/反馈请联系 @webinar_cn_bot
RSS:https://rsshub.app/telegram/channel/sogie_webinar

Связанные каналы

Kanal geosi va tili
Xitoy, Xitoycha
Toifa
ko‘rsatilmagan
Statistika
Postlar filtri


飛蛾書庫 dan repost
读书会一周倒计时,大家准备好了吗?


飞蛾书库第七次读书会将于2025年2月15日(暂定)北京时间(UTC+8)晚9:00在Jitsi 准时开始。届时将在频道分享参会地址。仅语音,无视频。如有需求请提前准备好变声器。

根据投票结果,此次阅读的书籍为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https://t.me/MothLib/17496

请准备参加读书会的朋友提前准备好一本想要在下次读书会讨论的书籍,可以重复推荐。我们将会在读书会时征集大家的书目。

#读书会


十年跨国镇压数据的十项发现
自由之家
https://freedomhouse.org/article/ten-findings-ten-years-data-transnational-repression

1. 十个镇压性政权犯下了世界大多数跨国镇压暴行。全球四分之一的政府(48个国家)正在使用跨国镇压手段,但其中10个国家对2014至2024年间自由之家记录的所有身体和直接暴力事件几乎承担了80%的责任。中国政府仍然是最猖獗的实施者,记录了272起事件,占案例的22%。俄罗斯、土耳其和埃及政府也是主要的违规者。塔吉克斯坦和柬埔寨当局尽管在欧洲和亚洲针对目标实施了大规模跨国镇压,但受到的关注较少。

2. 最恶劣的实施者针对的是团体,而不仅仅是个体。2024年记录的案件中,大规模同时针对三人或以上的事件显著增加,这也大幅提升了与主要源头国家有关的事件总数。柬埔寨政府因其在2023和2024年大规模针对于澳大利亚和泰国境内的柬埔寨公民而跃升至十大违规者之列。2024年7月,乌干达政府在肯尼亚对36名参加领导力培训的乌干达活动家实施了引渡。而中国政权在埃及、马来西亚和泰国针对一群维吾尔人展开了追捕。

3. 政府间的合作助长了跨国镇压。在流亡者定居国,既有民主国家也有独裁国家的当局,与实施国合作,自2014年以来促成了780起事件。接收国家政府根据带有政治动机的国际刑警组织通缉令采取行动,批准可疑的引渡请求,甚至允许实施国绑架并将目标人物从其境内带走。对于流亡异议者而言,同类独裁者之间的合作尤其危险。白俄罗斯和中亚当局依托与俄罗斯政府根深蒂固的联系推动了他们的跨国镇压行动。此外,自2014年以来,独裁国家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协议已导致中东、北非和东南亚数十名活动家被拘留。

4. 拘留是最常见的战术。跨国镇压中最常见的事件类型为拘留,在我们的数据库中共计503起。非法驱逐事件共发生241起。当实施国政府操纵驻在国官员逮捕并遣返目标个人时,驻在国的法治—包括民主国家—都受到了侵蚀。

5. 实施国政府借助恐怖主义指控作为武器。专制政府利用驻在国对恐怖主义的恐惧来为其跨境恐吓行动站台。自2014年以来,超过46%的案件中目标个人被指控涉及恐怖主义或极端主义。实施国往往基于宗教理由以及针对分裂主义运动成员(例如对锡克教、库尔德和比亚法拉领导人)提出恐怖主义指控。

6. 穆斯林群体承受了跨国镇压的主要冲击。64%的事件中,目标个人具有穆斯林背景。这一数字既反映了我们数据集中埃及、伊朗、塔吉克斯坦和土耳其等穆斯林为主国家的普遍性,也反映了中国政府持续无差别地针对维吾尔人——他们中大多数是穆斯林。在欧洲和欧亚的驻在国中,被针对的个人中有75%为穆斯林。

7. 跨国镇压直接干涉了基本的自由。无论移民身份如何,每个人都拥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结社自由的权利。然而,本国政府试图阻止跨国镇压目标在其他国家行使这些基本权利。2024年,泰国执法部门显然应柬埔寨当局的要求,拘留了5名原定在2月抗议柬埔寨总理洪马内首访泰国的柬埔寨活动家。2021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土库曼斯坦领事馆外抗议时,一组10名土库曼斯坦活动家同样被土耳其当局拘留。

8. 跨国镇压使国际旅行变得风险重重。机场、火车站和其他边境口岸的安全检查和护照查验都为跨国镇压提供了机会:我们记录了369起个体在过境时被针对的事件,其中超过一半涉及寻求庇护者。肯尼亚、马来西亚、泰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成为这些事件的热点。这些对过境个体使用的手段不仅限于拘留、驱逐和引渡,还包括袭击和暗杀。

9. 记者是主要目标。实施国政府经常跨越国界威胁记者并压制真实报道。自2014年以来,26个政府对流亡记者进行了124起跨国镇压事件。专制领导人视独立媒体和举报人吹哨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为威胁其权力的活动家。

10. 民主国家正对此做出回应。自自由之家2021年发布首份跨国镇压报告以来,民主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政策反应稳步加强。美国采纳了“整政府”方法,动员联邦调查局(FBI)、司法部、国务院和国土安全部共同起诉跨国镇压行为,对实施者实施制裁,并协助海外侨民。英国和加拿大也推出了新立法来打击这种做法。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委员会(PACE)都已开始关注保护流亡异议分子的问题。展望未来,七国集团(G7)计划在2025年把跨国镇压作为一个核心议题,通过多边行动进行应对。


行动主义者的信息安全基础
Drew Bjorn, Mark Sherman, Ph.D., and Blake Skinner
https://infosecforactivists.org/

美国有着悠久的行动主义传统,这可以追溯到奴隶起义和印第安人起义,甚至早于美国建国。今天,美国的行动主义依然十分重要。街头抗议是行动主义者用来提高公众意识并推动体制变革的关键工具。话虽如此,挑战现有权力结构始终伴随着风险——被曝光可能导致骚扰、逮捕或遭受“人肉搜索”。

你的个人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取。本文将讨论敌对团体如何利用信息来对付行动主义者,以及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本文主要针对那些面临特殊需求和风险的行动主义者的数字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其他人也曾就抗议安全(以及日常数字安全)撰写过一般性文章。如果我们不提醒你:切勿与警方交谈,那么就未尽告知责任。

如果你时间紧迫,请先查看下面的工具图表。你会找到可以立即使用的信息!我们还包括了一些建议和概念,帮助你在行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你为什么要在意?尽管挑战现有权力结构历来都伴随着风险,但如今无线数字环境使风险变得更高。执法机构通常与科技公司合作获取用户数据,而这些数据原本被视为私人信息。数据泄露可能暴露姓名和其他个人信息,从而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你在进行行动主义活动时保持安全,避免将不必要的警察监控、暴力或对就业的威胁带到你的家门口。本文旨在为你提供一份指南,帮助你掌控自己的敏感信息。




香港政治犯数据库 Political Prisoners Database
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
https://www.thecfhk.org/prisoner-profiles

(以下摘自 Bearing Witness: Telling the Stories of Hong Kong’s Political Prisoners
2021 年 1 月 6 日,大多数美国人和世界大部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国会山上发生的事情上。但就在同一天,在世界各地,香港有 50 多名民主活动人士因组织和参加民主初选而被捕,这是香港《基本法》承诺给他们的权利。

被捕者中的大多数人后来被称为香港 47 人,他们被控颠覆国家安全法,此后一直被关押在监狱里。对我来说,他们是朋友、导师和香港民主运动的领导者,我深深钦佩他们。

当他们被拘留时,我已经离开香港,准备在美国寻求庇护。现在,四年过去了,我从远处看着专制压迫对我的城市造成的破坏。虽然现在设法离开的香港人的言论自由受到我们所生活的民主国家的保护,但那些被关在监狱里的香港人却被压制了声音。

但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被关在监狱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 (CCP) 会针对他们?当我努力克服幸存者的内疚感并寻找讲述香港故事的方法时,我通过将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找到了安慰:2022 年,我与 CFHK 基金会一起发起了“政治犯简介”项目,记录了因政治原因被监禁在香港的个人的故事。 这不仅是一种扩大他们声音的方式,也是个人重新联系和倡导的过程,帮助我保持一种使命感和对那些被监禁者的团结。

这些人不仅仅是名单上的名字;他们是具有独特故事、抱负和牺牲的个人,推动了我们的运动。CFHK基金会的数据库就是他们的见证,见证了中共对香港公民社会、自由和法治的全面镇压。独裁政权指望世界的冷漠来改写历史、抹去异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义务不视而不见——确保世界了解中共的犯罪行为和那些仅仅为了追求他们被承诺的民主而被关进监狱的人的英勇牺牲。

在我们编写这些资料时,一个事实脱颖而出: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代表了香港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的职业、年龄、背景和社会阶层。 他们的故事彰显了民主运动的广度以及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的共同价值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加拿大的外国干涉和跨国镇压:来自弱势侨民社区的启示
PRC Foreign Interference and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in Canada: Insights from Vulnerable Diaspora Communities

Digital public square
https://www.digitalpublicsquare.org/insights/community-consultations-on-foreign-interference-in

本报告审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PRC) 对加拿大的干涉,重点关注其破坏民主进程、侵犯主权信息空间以及在加拿大对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的社区、团体和个人进行跨国镇压 (TNR) 的努力。根据加拿大维吾尔族、藏族、香港、台湾和法轮功社区领导人的见解,报告强调了北京利用恐吓、虚假信息和海外操纵来推进其威权主义议程并压制批评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跨国镇压和外国信息操纵与干涉 (FIMI) 运动对加拿大构成了重大威胁。通过 TNR,中华人民共和国以骚扰、恐吓和监视为目标,针对活动人士、海外侨胞领袖和批评其政权的人。这些策略通常涉及威胁中国境内的家庭成员、在线骚扰以及使用微信等平台监视和胁迫加拿大境内的个人。 这些行动的普遍性营造了一种恐惧氛围,破坏了目标社区的自由和安全。

北京的 FIMI 行动旨在影响公众舆论、抹黑批评者并宣传对中国的有利叙述。通过利用国家控制的媒体和社交媒体应用程序、针对侨民的宣传和协调的虚假信息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试图通过操纵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压制少数民族权利、文化和基本人权的努力的集体理解来破坏加拿大的民主价值观并侵犯我们的认知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的核心是统战部 (UFWD),这是一个强大的机构,其任务是影响海外华人社区并推进中国共产党 (CCP) 的目标。通过文化协会、媒体合作和基层渗透,统战部放大亲华叙述,压制异议,并使侨民团体与中共的议程保持一致。 这种复杂的网络使北京能够开展影响力行动,同时将其角色隐藏在表面上独立的组织背后。

尽管加拿大努力应对这些挑战,但其政策和执法反应仍然存在重大差距。虽然 C-70 法案和《外国影响力透明度和问责法案》(FITAA)等措施代表着进步,但由于缺乏对外国干涉和 TNR 的明确定义,它们受到限制。此外,执法挑战和碎片化的响应框架阻碍了加拿大有效应对这些秘密行动的能力。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报告提出了加强立法和社区复原力的建议。对外国干涉和 TNR 的明确定义对于创建有效的法律工具来识别和阻止这些活动至关重要。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杀伤链框架来系统地对抗中国的行动,使政府、执法部门、民间社会和加拿大的民主盟友能够在威胁发展和执行的每个阶段单独和协作地应对威胁。

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同样至关重要。 加强数字安全培训、提供方便的执法报告机制以及建立支持 TNR 受害者的网络是赋予和保护那些遭受北京策略攻击的人的必要步骤。与民间社会组织和社区团体的协调和合作对于帮助防止、阻止和阻止针对加拿大人的 TNR 和 FIMI 行动至关重要。


无处可逃 以数码跨国镇压为目的的性别问题武器化
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
中文 英文原文

数码攻击中使用的科技和技术:活动人士所遭受的数码攻击是利用了一系列工具和技术,包括社交媒体监控、黑客入侵电子设备或社交媒体账户、网络骚扰与虚假信息传播,以及通过虚构或私人信息以对他们进行抹黑。
加害者特征:受访者指出,加害者
包括政府官员、国家支持的网络攻击者、虚假账户、政权支持者以及其他具有沙文主义和厌女思想的流散成員。
网络威胁和攻击的性别层面:参与者遭受了基于性别的网络攻击和威胁,包括性侮辱、骚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粗俗评论、详细描述性幻想的信息、强奸威胁,以及攻击目标的个人生活。这些行为反映了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意在剥夺女性在政治和社会议题上的发言权。
基于性别的数码跨国镇压的动机和诱因:威胁的目标通常是那些能够引发国际关注,从而损害专制政府声誉并加剧外国监督压力的女性人权捍卫者。许多研究参与者认为,他们所遭遇的威胁与其揭露本国政府滥用权力和侵犯人权的工作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攻击会进一步针对那些通过线上活动和言论挑战母国审查制度及父权规范的女性。
基于性别的数码跨国镇压之影响: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受访者经历的数码攻击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受访者感到疲惫、压力和焦虑,並提到了倦怠、失眠和抑郁的状况。这些袭击事件深刻影响了她们的安全感及人际关系。网络骚扰、攻击和监控所带来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往往导致家庭关系和伴侣关系恶化。这种不信任感逐渐蔓延至流散群体和线上网络,使研究参与者陷入孤立和退缩的状态。
基于性别的数码跨国镇压之影响——行动主义和专业工作:曾被抹黑的调查参与者担心抹黑活动可能对她们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因为这些活动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声誉和可信度。许多人开始质疑行动主义的代价,以及是否值得继续坚持下去。日益恶化的心理健康影响了她们工作效率和工作流程。有些人被迫暂时甚至永久。然而,其他受访者似乎未因此而退缩。这些研究参与者认为,她们遭受攻击正意味着其工作正在对政权及其附属机构产生影响。然而,即使这些研究参与者坚持自己的行动主义,她们仍需不断评估和应对相关风险。由于担心受到间谍活动的监视,一些人选择拒绝参加与其他流亡者的较大型聚会。有些人选择不公开发声,而是专注于研究和写作、幕后组织活动,或仅在更小型更能信任的圈子内聚会。
管理安全风险——安全措施与行为改变:研究参与者采取了多种措施以减轻数码攻击带来的危害。她们调整了自己的网络行为,并采用了多种工具和方式以实践数码卫生。然而,这种「预防性工作」
的负担显然落在了目标研究参与者的肩膊上。她们持续不断评估网络环境的风险,并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寻找保障数码安全的解决方案,並加强自身的防护措施。
基于性别的数码跨国镇压之应对措施:为了应对攻击的影响并减轻其造成的心理伤害,研究参与者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她们努力培养心理韧性,积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并寻求家人、朋友和同伴的支持。这些应对策略需要付出情感、社交和工作上的代价,需要目标个人付出大量精力和资源。
寻求庇护国的支持:庇护国当局对受访者提供的支持仍然不足夠。对于在原籍国遭受国家基于性别而作出威胁的女性而言,这种保护缺口更加显著,因为执法部门往往不了解此类攻击背后的政治动机,也缺乏帮助网络虐待受害者所需的性别和种族敏感性。因此,许多研究参与者对在居住国报警的有效性有所质疑。
社交媒体平台和基于性别的数码跨国镇压:研究参与者于大型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信息、倡导和实现行动主义。这些平台因此也成为威胁和攻击的主要目标。加害者利用平台的技术特性,操控由人群和算法所驱动的新闻推送,以病毒式传播的方式散布骚扰和诽谤信息。平台的内容审查往往无法有效发现和阻止网络滥用,尤其是在非英语社区中。一些受访者表示,她们的账户因收到大量虚假举报而被接管或冻结。由于平台反应迟缓,她们常常感到孤立无援。总的来说,活动人士对如何保护账户及其内容感到不确定和焦虑,这加重了数码威胁所带来的心理负担。


2024全球超级选举年 选民怎样影响国家方向
歪脑

https://www.wainao.me/wainao-reads/2024-global-elections-democracy-voter-07042024

两年前的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迎着欧盟盟歌《欢乐颂》的旋律,意气风发走上埃菲尔铁塔下的战神广场。他刚在总统大选第二轮选举中获得55%选票,击败第二次挑战他的极右派领袖马琳·勒庞。马克龙感谢选民阻止“极右翼”扩张,又向勒庞的支持者喊话,说自己要做“所有法国人的总统”。

彼时,各国刚从新冠疫情的阴霾中走出,人们迫不及待走向世界,重拾旅行的乐趣;靠政府补贴的日子结束了,各行各业都在抢夺人才;特朗普的乖张成为历史,美国和欧洲巩固了伙伴关系;俄罗斯大军的入侵奇迹般止于基辅城下。那股从欧洲难民危机而起,伴随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到来的极右浪潮,好像戛然而止:自由贸易、中道政治、国际合作似乎都将回归。

乐观情绪掩盖了不少隐忧。2022年的总统大选中,马克龙在首轮投票只获得28%选票,紧随其后的是极右派勒庞的23%,和极左派候选人梅郎雄的22%。换言之,持激进变革立场的选民已接近甚至超越半数,远胜中间派。美国总统拜登同样赢得吃力,特朗普在任期最后一年应对新冠疫情失据,以微弱劣势败选,但右翼“基本盘”并未崩塌。

在2024年的当下,强烈的“亡国感”笼罩着大西洋两岸的自由派。法国人不敢想像曾经一手创立并领导欧盟的法国,会走回民族主义老路;百年的共和主义传统,似乎很快要被种族主义取代。民主党选民眼见拜登在6月首次辩论后令人失望的表现,也陷入集体焦虑:撤换拜登的声音从布鲁克林公寓的沙发上,一路传到《纽约时报》的编辑部。

当旅行者自由地穿州越界,因疫情暂停数年的人口流动恢复,当地人对移民和难民“入侵”的恐惧回来了。当打工人可以轻易找到工作,缺工问题也来了,伴随的是顽固的通货膨胀。当俄罗斯的“闪电战”成为“持久战”,依仗强大国力消耗着自由世界援助乌克兰的耐心和信心。当特朗普再次发起挑战,却照旧口出狂言,这不禁让很多人担忧,极右浪潮,卷土重来了吗?

但左翼亦不甘人后。根据民调,英国工党即将在暌违十四年后重新执政。曾被认为是欧洲坚定的保守堡垒的波兰,在去年迎来了亲欧派的新总理。刚刚过去的印度大选中,民族主义者莫迪遭遇了执政生涯以来可能最大的挫败,仅以微弱优势保住执政地位。而法国议会选举中,虽极右翼政党强劲领先,左翼政党得票数也紧随其后。

吸票能力往往反映关注度和认可度的高低,却不代表微弱的声音不重要。在左右政党崛起之际,中间地带的选民是否感到无所适从?他们正在失去必要的政治影响力吗?

包括这些备受瞩目的“选举大国”在内,2024年,全球有64个国家和欧洲议会陆续举行大选,涉及逾40亿人,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虽然看似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能够参与投票,但是各国选民手中的选票的有效性,其民主、公平程度却有天壤之别,因此选举对各国公民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歪脑跟踪了其中60个国家的选举进程和结果,结合独立研究机构的各国政党政治的分析数据,为读者探测2024全球选情对未来几年政治政策的影响。

选民们共同形塑的浪潮,会将世界推向何方?


就心理學家應對多元性別 及性傾向人士的立場書
香港心理學會
2024 年 5 月

簡短版本(中文)
Full version (English)

本立場書概述了香港心理學會(下稱「本會」)修訂的立場,是為目前正在執業、培訓或有志支持多元性別及性傾向人士之心理健康與福祉的心理學家而設。

這些修訂以下列的概念為基礎,與國際心理學及跟心理健康有關的機構看齊:
• 肯定式心理實踐:視性別和性傾向的多元性為自然和非病態 (Pachankis, 2018; Pachankis et al., 2015; Pachankis et al., 2019; Parrish, 2017)
• 小眾壓力理論:承認結構性、社會性和人際的偏見和污名,對多元性別及性傾向人士的心理健康與福祉造成影響 (Flentje et al., 2020; Frost et al., 2015; Meyer, 2003; Meyer et al., 2017)

此立場聲明所採納的證據亦來自以下不同渠道:
• 過去十年本地及國際大量增加的有關多元性別及性傾向群體的知識和實踐手法的研究結果 (Chan & Mak, 2018a, 2018b, 2018c; Chan & Mak, 2021; Hatzenbuehler, 2014; Hatzenbuehler, 2016;
Hatzenbuehler & Link, 2014; Kwok, 2016; Kwok & Wu, 2015; Suen, Chan, & Wong, 2020; Suen et al., 2021a)
• 多階段和協商性的審議過程,整合了各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心理學家的專業知識、觀點和見解
• 本會專業守則中的原則與價值(守則指導所有研究和專業執業中的思想、決策和行為) (Hong Kong Psychological Society, 2012b)
本會尊重每個人基於社會、宗教和文化信念以及價值觀,而對何謂規範、期望行為及偏好持有不同意見的權利。然而,這並不否定心理學家的介入手法須以實證為本的原則,以保障服務對象的福祉。

此立場聲明分為六個部分,以確保涵蓋香港各種心理實踐手法與各個心理學專業領域。


地方层级的外宣中心持续增加
中国传媒研究计划 China Media Project
2024 年 6 月 12 日
https://chinamediaproject.org/2024/06/12/more-local-centers-for-global-propaganda/

过去两周,浙江和天津的对外宣传基地相继成立,使省级对外宣传基地的总数达到 23 个。这些国际传播中心的建立,旨在重塑中国对外宣传的方式。


中国互联网审核员的罪与罚
作者 / Qin Shi
编辑 / 莽莽

https://read.mangmang.run/p/c8d

生长在“互联网一代”的人,同时也是在墙内长大的一代,ta们的一些人长大后成为了互联网审核员。我们不禁会问起,这样庞大的互联网审核系统是如何运转的?系统中的人如何使这套机器有效运行?而身处于“螺丝钉”之位上的人们,ta们的故事往往隐身,被这个强大的系统本身所过滤掉,鲜有人知。《莽莽》特约作者采访了多位互联网大厂审核员,聆听ta们谈“墙”、谈“圈禁下的人生”。


十三月评论 dan repost
上周末,我在Berlin Contemporary China Network (BCCN)组织的一场线上活动中分享了我的博士论文(同时也是我正在写作的书稿)的主要内容,两位对谈人Joel Andreas和Rebecca Karl对书稿给出了极其中肯和富有洞见的评议。活动录影已经在BCCN的官方YouTube频道上上线,在此分享给大家:https://youtu.be/pmIRGVip4BA 希望能为大家理解八九民主运动的劳工史线索、“长八十年代”的阶级政治、以及中国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过程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Safeguard Defenders 保护卫士 dan repost
#中国 专门制定了一些法律来打压 #人权 捍卫者,例如与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国家安全有关的罪名。我们将这些特定法律与官方的整体犯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后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https://safeguarddefenders.com/zh-hans/node/708


镇压如何改变了中国的 LGBTQ 活动
How a Crackdown Transformed LGBTQ Activism in China

Darius Longarino
2024 年 9 月 26 日
https://www.chinafile.com/reporting-opinion/viewpoint/how-crackdown-transformed-lgbtq-activism-china

由于高调的活动和组织已无法进行,中国的 LGBTQ 倡导者开始寻求更微妙的渠道来寻求改变


中国大陆良心犯资料库 Prisoners of Conscience Data
https://tenchu.org/pocd/public/

本资料库收集整理从2019年1月开始,截至2024年09月25日共 收录良心犯资料共3469人。其中,仍在监狱服刑者有 1451人,羁押未判者有237人,在此一期间,有1657人已获释。
本网站的良心犯数据库,使用“良心犯”来描述那些因为和平行使或捍卫人权而被剥夺人身自由(被拘押、监禁、或强迫失踪)的人士。


公民記者x流散媒體迷你課程

一般人也能對新聞報道有貢獻嗎?身處香港或者海外港人社群的你,如果不是職業記者,但都想一齊發掘重要議題,掌握事件發展,讓更多人知道有甚麼事情正在發生,應該從哪裡開始做?

或者,如果你就是記者或編輯,面對在香港、在海外港人社群採訪的種種困難,又可以怎麼樣與公民記者合作,借助他們的力量來做得更多更好呢?

下週四到週六,9月5日至7日的三天晚上,你可以線上聽到五位專業講師傳授他們的經驗:公民記者是什麼,可以怎樣和流散媒體合作?實際上採訪需要注意什麼?如何保障自己和合作對象的數位安全?跟社群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一個媒體組織又有怎樣的需求和策略?

課程日期:9月5、6、7日三天晚上

招收對象:對流散媒體工作/公民記者有興趣者,不需要有任何經驗、不論身處任何國家,都歡迎報名參加!

※ 課程優先錄取「香港媒體工作者」和「對公民記者和流散媒體工作有興趣的香港人」,亦歡迎「報道香港事務的非香港人」報名(請留意多堂課程將以廣東話教授)

授課語言:以香港話為主,僅有9月5日以華語進行。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3MA13jsipdqN9git7

進行方式:線上平台進行,報名後會以email 發放課程連結。

課程內容:

▲ 9月5日(四) 香港時間 20:00 - 21:00

課程一:公民記者與流散媒體總論

講師:李家聰 (前香港《蘋果日報》總新聞主任)

|講者介紹:李家聰兩年前到台灣,修讀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課程,研究香港《蘋果日報》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同時於台灣一間國際媒體擔任資深編輯。他擁有二十多年新聞工作經驗,曾任職電視台、報章及新媒體,最後為香港《蘋果日報》總新聞主任。工作以外,李家聰曾於不同大專院校演講及授課,教授新媒體等課程。

內容:本課程將談論公民記者的入門知識,包含公民記者的定義與任務究竟為何,與一般認知中的記者有何異同,與流散媒體又有什麼樣的關係。

▲ 9月5日(四) 香港時間 21:10 - 22:10

課程二:公民記者採訪與編輯實務知識(註:本課程以標準漢語 Mandarin 教授)

講師:S. (《如水 Flow HK》編輯;Editor, Flow HK)

|講者介紹:如水編採實務負責之編輯。

內容:本課程將以《如水 Flow HK》的實務經驗為基礎,教授公民記者在採訪時以及在和編輯合作時,有哪些應該留心的原則,能夠運用的技巧,以及可以採取的模式。

▲ 9月6日(五)香港時間 19:00 - 20:00

課程三:公民記者數位安全須知

講師:Stella (數位安全訓練工作者;Digital security trainer)

|講者介紹:前香港記者,現在專注研究網絡自由、數位權利(digital rights),以及如何避開網絡中斷(internet shutdown circumvention)相關教育工作。

內容:面對數位打壓和資訊安全威脅,公民記者應該如何保護自己,以及受訪者和訊息來源?本課程將講述保障安全時須遵循的大原則,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

▲ 9月7日(六)香港時間 20:00 - 21:00

課程四:公民記者與流散媒體的社群關係

講師:梁嘉麗(《光傳媒》總編輯) Shirley Ka Lai Leung (Chief Editor, Photon Media)

|講者介紹:現《光傳媒》總編輯,《光傳媒》是報導香港新聞的線上新聞平台,成立於台灣。梁嘉麗在媒體業有超過18年的工作經驗,過去曾任職香港《蘋果日報》及其他香港媒體。

內容:本課程將從流散媒體的實務經驗出發,呈現流散媒體與公民記者合作時如何建立並維繫與在地社群的關係,又如何借助社群關係構思題目,並且執行訪問、影相、寫稿、發布等工作。

▲ 9月7日(六)香港時間 21:10 - 22:10

課程五:《如水 Flow HK》實例case study

講師:Candia Tong(《如水 Flow HK》 副秘書長; Vice Secretary General, Flow HK)

|關心台灣本土議題,亦關注海外香港社群的發展,現為《如水 Flow HK》副秘書長。

內容:在先前四堂課的基礎之上,《如水 Flow HK》的副秘書長將從組織的整體視角,完整呈現流散媒體經營運行時的實際策略,以及與公民記者及其他合作方的互動方式。




在美记者的法律权利指引
Guide to legal rights in the U.S.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https://cpj.org/2024/07/guide-to-legal-rights-in-the-u-s-2/

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回应美国记者的需求,因为他们面临各种挑战,从示威活动中与执法单位的对抗,到突袭报社,并学习如何在对许多媒体人而言日益敌视的环境中 游刃有余。

以下的忠告和建议旨在让读者对记者在报导抗议或其他政治事件时遇到执法人员时的权利有高层次的了解。 鉴于这些事件通常会迅速升级,而且有些抗议者和警察并不总是遵守法律规定,因此一般而言,为了谨慎起见,即使执法人员的命令不合法,也应遵守,并保护自身安全。



20 ta oxirgi post ko‘rsatil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