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lar filtri




简单做了一个宇宙世纪高达作品的风格坐标轴,如果群友们补完0079后还有兴趣继续看其他作品的话希望能帮大家对不同作品建立起一点预期。以0079为基点,横轴代表新人类神棍浓度,纵轴代表塔塔开(大概)浓度


https://blog.yitianshijie.net/2025/02/01/fighting-ai-with-making-my-bed/

印象中一天世界停更了非常久一段时间,以至于我都退订了,没想到偶然间发现它又开始高强度更新有一阵子了。

不出所料地,李如一对于 LLM 的态度和当年对待推荐算法时的态度别无二致,有种在日本生活得久了的傲慢,以及上世纪某些科技的昔日荣光的崇拜。(当然,我还是喜欢读,毕竟我也并不讨厌这种怀旧的论调。)


https://www.thefp.com/p/trump-tower-cruel-kids-young-conservatives

在满地都是自由派的纽约,一个记者潜入川普大厦,在某个由保守派约会软件赞助的社交派对上进行了一波人间观察 😄




法国文学 dan repost
他梦想着伟大的爱情、辉煌的友谊、热烈的激情和崇高的抱负,然而这一切都像遥远的风暴,在他的平庸生活中连回声也没有。

《情感教育》居斯塔夫·福楼拜

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source


网上之前流传的各种图片我当初还在想也许是巧合,但配合无量仙翁的言论,私货感还是很明显的。

前几天和我妈也讨论对比了1979年版哪吒,她认为那版片子透露出的价值观是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即个体(哪吒)应当为了牺牲自我而拯救整个群体(陈塘关),不知道这种东升西降的论调会不会随着哪吒试水的成功,在接下来几年的文艺作品中越来越多(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战狼」精神的延伸)。

嘛,反正都是 propaganda ,历史上两边(包括冷战期间)这种事都没少干,普通人在哪边都是韭菜,我觉得吧还是别跟着嗨了😇




刷淘宝看到一本包装看上去很日本成功学的书,《完美度日:如何有效度过每天的24小时》,结果查了一下竟然是不知道多少年前一个英国作家(相对来讲并没有很有名气,说真的)写的 😅 可能最近又被国内书商重新包装出版了吧,反正我也被骗进去了。

篇幅很短不到一小时就能翻完,比较鸡汤鼻祖,虽然不是很深奥但也给了 actionable items,虽然现在 LLM 都能做总结了但我还是记个笔记吧。

1. 我直接默认想看这本书的人,都是除去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想有点追求、至少做点能锻炼脑子的事情

2. 所以从时间规划上作者直接给了现成的 planning:2天双休+3天工作日,每天1.5小时 = 每周花7.5小时,工作日作者认为应该把 9-11:30PM 作为 buffer 预留出来(不会影响通勤/刚下班的休息/吃饭/社交/睡觉),这其中找1.5小时作为实际执行时间。

3. 早上通勤时,不方便拿东西出来,可以锻炼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让自己一直想着一件事情不要走神

4. 晚上通勤时,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反思复盘,然后关闭相关的思考模式

5. 至于这7.5小时具体做什么,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可以是自己工作专业相关的学习精进,也可以是任何让你感到好奇的内容,不一定非要是陶冶情操的内容——不过作为小说家,作者说小说不算数,所以我觉得看二次元和打游戏也不算哈

6. 虽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还是要有一个大方向,并且有意识地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思考,而不是以自己的进度为目标,作者将这种误区称之为“唯一的目标就是保持这种运动的状态”

7. 最后,如果你真的决定执行这个计划,不要因为自己这么做就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也不要太依赖规划或者非得雷打不动地保持它,更不要搞着手头的但为了第二天的本职工作而焦虑


https://blog.douchi.space/tags/career/

把椒盐豆豉博客里带 career 标签的文章都看了一遍。博主本身比较佛系,你可能不太常在卷王扎堆的地方看到类似的内容,这种特殊性导致了博主自嘲这个标签下反而是最受欢迎的文章(我其实也因为只对这个标签感兴趣,所以完全没有看博主的其他博文)。

而且,能够坚持高频更新十分难得,这些时间跨度极大的记录随着博主的职业变化而起伏,其映射出的时代大背景以及博主不同的心境我认为比文中提供的建议(有时效性)本身更有意义——从随便刷刷 Leetcode Easy 就能拿到不少 offer 挑挑拣拣的黄金年代,到匆忙上岸为数不多还在招人的血汗工厂,任何 career advice ,不管是让你卷还是让你躺,有多少其实都是在借东风呢。






财经慢报 dan repost
美国总统特朗普 20 日签署行政令,将 “墨西哥湾” 更名为 “美国湾”。






https://t.me/talkjfh/6005

王川的个别观点在我看来确实太过硅谷式理科沙文主义,但这种将社媒作为带有外部反馈的卡片笔记的想法值得参考,也是我开频道评论区的一个原因🥰

另外,这也意味着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待「网络喷子」:看似是负反馈,其实至少代表两件事:一,这个世界上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同你的观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本身就是一种思考练习;二,有人反驳,本身就说明这种观点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可以继续加以修正。






每日沙雕墙 dan repost
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房子、车子、妻子、孩子、工作了。忙碌了一年的你,看着亲戚朋友家里车房妻子都有了,与此同时背上了重重的贷款,预防着种种家庭矛盾,孩子的吃住睡穿用,为了调和而又只能忍受着各种工作下老板的PUA。而身为宅男的你现在却可以不用去想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用这不多的假期去做你想做的事。人生在世,能为自己的爱好付出,为自己的梦想去放手拼搏是十分难得的。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人各有志,没有必要去硬套别人的价值观念。自己的路总归还是自己一个人走,直到最后,或许,我们体验着与别人所不同的人生,也是一件幸事。



20 ta oxirgi post ko‘rsatil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