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onW in the box


Kanal geosi va tili: Xitoy, Xitoycha


@sheron_w 用来剪藏碎片化内容/脑洞的个人频道 | 兴趣使然什么都写

Связанные каналы

Kanal geosi va tili
Xitoy, Xitoycha
Statistika
Postlar filtri


ᴊᴜsᴛ ᴀ ᴘᴇᴇᴋ dan repost
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塞纳河畔升起十座在法国历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女性的雕像。开幕式策划者意识到当前巴黎有五分之四的雕像是男性代表,所以才特意竖立了这些雕像。她们包括:

奥林普·德·古热Olympe de Gouges
起草《女权与女公民权利宣言》,为废除奴隶制而斗争,1793年被送上断头台。

爱丽丝·米利亚特Alice Milliat
于1922年组织了首届世界女子运动会,在她的努力争取下,之后奥运会大幅增加了向女性开放的运动项目。

吉赛尔·哈利米Gisèle Halimi
捍卫妇女权利,反对战争和殖民主义,是推动堕胎合法化和将强奸定为犯罪等社会议题的先驱。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保莱特·纳尔达尔 Paulette Nardal
黑人女性主义者,黑人文学运动先驱,创办《黑人世界杂志》,是第一位在索邦大学学习的黑人女性。

珍妮·巴雷特 Jeanne Barret
第一个环游世界的女性。乔装为男人环游世界,收集和鉴定了许多植物。

路易丝·米歇尔 Louise Michel
积极参与1871年巴黎公社的活动,被驱逐后继续与法国当局的殖民政策作斗争,毕生为人民争取自由解放。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 Christine de Pizan
哲学家和诗人,是所有作家里首位靠自己的笔谋生的人。她撰写《杰出之城》赞美杰出女性,构想了一个女性政府。

爱丽丝·盖伊Alice Guy
她是世界最早的女性导演之一,1891年上映的《甘蓝仙子》被认为是第一部叙事电影。

西蒙娜·韦伊 Simone Veil
1974年提交堕胎非刑罪化法案,致力于推动欧洲一体化。
source


去看了「去唱卡拉OK吧」,导演 Q&A 的时候有观众问,聪实上高中之后会去搞摇滚吗?

山下敦弘很老实,回答说漫画已有续作,聪实高中毕业后去了东京,变成了一个无聊透顶(つまらない)的大学生,目前续作的情节也和音乐没有半毛钱关系。台下一片笑声。

我猜测问这个有趣问题的人大概对日本动画有所涉猎,但没看过原作者和山やま的其他作品。讲高中生组建摇滚乐队的动画不计其数,而教黑社会唱K这件事也算是个象征叛逆的符号,好像也算契合。但看过和山やま的其他作品就知道,音乐只是布景素材,作者只是想写日常中人与人之间不可思议又带点好笑的连结(很隐晦的BL漫画)。

正因如此,聪实放弃了唱歌并不让人感到可惜,主角会成为无可救药大学生这件事过于真实而又无奈,反而成了一种笑点。




同人作品是不是也是一种 don't reinvent the wheel


频道主的快乐很简单,看几本后马克思主义的社科哲学书,其实根本也没看懂,但看着看着就用精神胜利法觉得富佬们花钱都是消费主义的奴隶,自己一分钱不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赢麻了😄


最近为探索新爱好做功课,发觉控制住不为爱好花钱有点难。消费已不再是花天酒地的代名词,在发展能够代表中产阶级品味、成为社交资本的「积极向上」爱好时,很容易被社群以及意见领袖裹挟下消费,让我觉得哪里不太对。

比如像跑步这种理论上有腿就行的,也有不少种类的商品可以被购入,并且社群中的“成员”会向新加入者宣讲其必要性,比如好的运动鞋、速干衣、装东西的绑带和腰包、凝胶或是运动饮料这样的补给品、护膝乳贴膝贴,甚至去参加赛事也要交钱。中产最爱、门槛更高的户外和滑雪更是重灾区。

规模庞大的景观对爱好本身进行指导,让人产生别人都有我也该有的错觉;数量繁多的小规模圈子又形成了自己有趣的文化,为这一品类的消费找到足够的理由,并认为其他圈子的人在交智商税🤣

在这个连摇滚、大麻、音乐节都成为商品拜物教的一环的年代,像嬉皮士一样生活真的还能够称作是一种叛逆吗?我认为这个时代的叛逆可能是抵抗消费主义,我自己也许都做不到,但还是觉得这种行为很酷🥰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42483

上周末第一次试着跑了8km,之后几天下楼梯膝盖疼,遂查查询了正确跑姿🌚之前没考虑这方面是因为自己作为菜鸡能坚持去跑步就不错了先不管这些🤪

TL;DR
摆臂:平行垂直向前,不要左右交叉为身体增加左右旋转的力;大臂小臂同时转动,不要仅以肘关节为轴。
摆腿:髋关节为轴,带动膝关节和踝关节(臀部肌肉要利用起来)。
着地:长跑短跑的着地方式不同,这里仅考虑长跑——脚跟先落地,并由从脚的外侧过渡到内侧。
头:向前看,不要低头或者前倾。


布告栏上的贴纸 dan repost
时间来到 2024 年,资本主义终于被颠覆了……

你以为是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哈哈,不,是封建主义复辟了。

这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Technofeudalism: What Killed Capitalism》书中的观点。

https://1q43.blog/post/5901


上班摸鱼划水群 dan repost
嗯!


ᴊᴜsᴛ ᴀ ᴘᴇᴇᴋ dan repost
不知道大家现在能否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很容易在一些文娱作品中看到一种压倒性差评的现象。我当然不是在说那种烂到根里不值一提的东西,我说指向的是那些优缺点都有,但却被差评完全覆盖的作品。

如今的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场,可以说今天的人们普遍携带着自己的历史情绪在看待一部作品,这种情绪不仅仅是对该作品的,还包含对更早期其它这类作品的情绪,对该作品粉丝的情绪,甚至是这些年上网面对大多数人所体验到的情绪。

这些作品充当了一个β情绪的收集器(Bion),也就是人们会下意识的将自己最不耐受的感觉一次性的投放到某个到来挫折体验的事物上,试着把它作为自己所积累的历史情绪的出口。人们不喜欢一个东西并不会单纯漠视它,而是停留在舆论阵地持续斗争,有了各种“带节奏”和“反串黑”的情绪行动,有了不断集火的欲望,尤其是这种情绪能够和其他人的这类情绪发生连锁反应并获得大范围的共鸣时,它就越是能帮人们宣泄积累已久的情绪。

因此,情绪性差评的本质是一种迁怒,一种非常复杂的,收集了不同维度事件情绪后的集体迁怒。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文娱作品越来越习惯于讨好市场情绪,甚至是运作这样的情绪,这时候人们对情绪价值的需要已经超过了作品艺术性本身,就好像我们越来越需要任何形式的“糖”了,如果这颗糖能激发出我们对抗那种持续的系统性 dufuff 的体验,那它就会被市场所接受,甚至是被推崇。 source




最近进行的实验:小红书是可以用海外手机号注册的,而豆瓣和微博虽然明面上有这个选项,实际上都处于不可用的状态。


谈到摄影的历史,再结合最近 AIGC 的热潮,很难不在读摄影史时将两者进行对比,以下是我认为也会在 AIGC 上出现的现象:

摄影技术发明伊始,被归为技术还是艺术的争议就从未停息,摄影作品也被早期的万国博览会归在技术/科技展厅,但至少现在,摄影已经成为了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艺术类别。

摄影在早期作为一种新潮并昂贵的爱好,需要较高的学习门槛、充足的时间(早期照片的显影时间非常长)以及经费。因此,摄影多被那些有钱有闲的人群研究,很多早期技术的发明或改进者都过着 trust fund baby 的生活。然而,当摄影技术推广并找到了商业化之路后,又替代了大量平民或中产阶级的娱乐。

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样,摄影并没有完全取代绘画等艺术,而是互相影响。不可否认它确实让一部分画家失业,但许多早期摄影师都由画家转型。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在初期(欧陆尤甚)想要做出像绘画般的画意主义摄影,当然后来摄影圈找到了自己的路所以这个流派早已消失,但不得不说构图等基本要素还是被传承了下来。

而摄影对绘画最直接的影响是出现了一批乐意通过拍照片然后对照着进行创作的画家(定影技术出现之前就有人利用透镜来试图照着描),这在今天很常见;更深远的角度来讲,摄影更大的影响应该是倒逼了艺术圈创造出更革新(所以我看不懂了)的作品吧。


翻完了内奥米罗森布拉姆的「世界摄影史」,看之前我期待它会对拍妹子照片有帮助,然而看了目录就知道只能解决「除了拍小姐姐之外,摄影还可以做什么」的问题,而且翻太快了这个问题我都没太搞明白,只能记录些许有趣的点:

1. 摄影技术发明后不久,就有人用它来创造色图了

2. 麦克斯韦对于彩色照片的发明也有贡献,他利用色彩色的原理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份通过摄影获得的彩色投影幻灯片

3. 单反的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相机,与之相对应的双反就是双镜头反光相机咯,双反解决的痛点是在数码相机还没普及的年代下实现取景预览,上方的镜头用来反射到对焦屏查看,下方的镜头用来实际曝光

4. 人文摄影很酷,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但这些照片背后的 narratives 比照片本身更重要,哪怕拍摄对象相同,想要表达的情绪也是不同的。
那些投身所谓“工人摄影师”运动的人,同社会纪实摄影师的改革运动有着相当不同的目标。工人摄影师运动的参与者无意于用证据让中产阶级意识到改进社会状况的必要性,而是旨在让其他劳动者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他们的政治力量。




新的人生目标:把用来刷一亩三分地和美国信用卡指南的时间用来发展爱好😅


与此相关的感叹:初中时我有天决定做个同人本,脑袋一热就去招募同好了,被一个似乎已经工作并参与了很多成功同人企划的前辈在群里一顿臭骂,觉得我什么都没准备好,也没有相应的能力,然后就退群了。虽然我拖了好几年,但一直没有放弃,最后真的做出来了点东西,没印多少所以也成功完售了。我没再和那位前辈联络,但那时有点少年屠龙的爽快感。

做如上所述的东西的中学时代的梦想是找个码农工作混日子然后做点喜欢的东西,而直到大学毕业前都是为了找工而忙活,毕业后会出现的焦虑也都和这些爱好完全无关。最近终于有点心情(去逃避世界),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了,游戏也好小说也好,哪怕捣鼓捣鼓 AIGC 也行。

然而事实上我总是想太多,什么都没开始就自己泼冷水——比如做游戏的话,没有明确的企划就在想怎么商业化、怎么落地、怎么变现、要怎么花钱雇人(因为我过分了解自己的不足),甚至连税务问题都开始有些担心了;写小说的话,不列个计划读100本成功作品然后分析爆点、或者琢磨几本好莱坞编剧指南就不能开始写。到最后,越来越觉得自己曾经的算盘子打得噼啪响,但根本不能实现。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诶,我不会已经到了那位前辈当初骂我的年纪了吧?可能大家说的都是对的,我最终还是变成了我最讨厌的那些人的模样。除了社死之外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阻挡我做和中二少年一样的事情,只是自己接受不了罢了。就算能够说服自己不放弃,我也会顺坡下驴——做个拙劣的作者,有几百个点击量,或者做个粗制滥造的游戏免费分发,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毕竟只是爱好而已,并没有认真去做,对吧?


ImpulseResponsive dan repost
一头社畜无法同时推进 5 项爱好/副业这件事可能是我对生活唯一的不满。


DPS Main dan repost
DPS 周刊 148 - 跑步与写作

村上春树写过一本小书《当我谈论跑步的时候谈些什么》,书名的灵感来自 Raymond Carver 的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其实这本书不仅仅谈论了他的跑步,还谈论了他的写作和他的人生。总之,这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小书。

村上春树庆幸长跑塑造了他,塑造了他的小说。他希望能一直跑下去,和长跑一起变老。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这样的:村上春树,作者(跑者),至少他从没走过。

村上春树从1982年,也就是他33岁那年开始每天跑步,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是因为他觉得跑步适合他,另外一个诀窍就是,他从不连续中断两天。而他决定尝试小说创作是在1978年,在观看一场棒球比赛时突然灵感一现。

在村上春树看来,跑步的痛苦在所难免。这份痛苦与疲惫正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这与他的人生态度一致,即通过痛苦的经历来提高自己。最妙的是,他说,相比坐班通勤的痛苦,跑步的痛苦根本不算什么。

所有的跑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打破一个具体的时间。村上春树当时的目标是在三个半小时内跑完全马。

对于他而言,跑步的一大好处就是独处,可以直面虚无。这是他每天都需要的。这也让他可以听从内心的声音。

他自认为缺少天分,但是勤能补拙。为了写小说,他去买了一只便宜的钢笔,然后关了还在赚钱的爵士酒吧。当时他和妻子说,给他两年时间,如果不行的话,他再回去开爵士酒吧。

经营爵士酒吧是体力活,所以不用担心身材。写小说是脑力活,还一直坐着,所以村上春树难免发胖。于是他决定开始跑步。

开始写作之后,他可以自行安排时间,于是他变得早睡早起。在和 Paul Theroux 的面谈中,他坦承自己四点起床,写到十点,然后就是自由时间。想跑步就跑步,想干嘛就干嘛。除了时间自由,他还可以选择想见什么人,见什么人。所以他可以大隐于市。

他认为作为小说家有几个要点:天分,专注和持久。这和跑步非常相似。

他多次参加纽约马拉松,因为十一月是纽约最美的季节。为了准备纽约全马,他还买了新的美津浓跑鞋 -- 跑鞋届的斯巴鲁。

写作并不是健康的工作,所以他要靠跑步来抵消这部分的不健康。写作对他而言更像是攀登高山,只有克服自己的弱点才能抵达顶峰,不然就抵达不了。

对他而言,用外语演讲时全新的挑战。而跑步时,他可以斟词酌句,在心中排练。

跑完马拉松的下一站是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他参加了位于北海道的佐吕间湖的超级马拉松。当他在极度疲惫中,仍能往前跑时,他觉得这是一大奢求。

对他而言,一场比赛的结束只是一个暂时的标记,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而他的目标有三个:跑到终点,不停下来走,享受比赛。

跑了超马之后,就是铁人三项。他又孜孜不倦地开始准备铁人三项。为了降低风阻,铁人三项中的骑行姿势和一般的骑行不太一样,很容易疲惫。他在一次练习中,因为疲惫而导致撞车受伤。于是他感悟道,这和生活中学习很多新事物一样,都难以避免痛苦。

在写这本书时,他已经跑了二十四场马拉松。当他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每年只跑一场全马。开始铁三之后,就变成了冬天跑马,夏天铁三。

铁人三项中,最难准备的是游泳。为此,他找了不少教练。最后在妻子的推荐下,找了一位教练,总算帮他调整了泳姿。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148/

20 ta oxirgi post ko‘rsatil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