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一年,松江人朱玄圃参加乡试,第二场考试的时候,考题有写表文一篇,表就是向朝廷进奏的一种文体,在明朝一般是写庆贺内容的,表文的结尾有个固定格式,要写“臣无任瞻天仰圣”等结束语,朱玄圃竟然忘记写了,考完后才想起来,觉得完了,违反格式的试卷会被贴在考场门口,都不送阅卷组就直接落第了。结果不但没贴出,他还中举了。
如此奇怪的事,他就去查问了一下真相,原来是这样:明朝科举为了最大避免舞弊,试卷是墨笔写的,叫做墨卷,不直接送批阅,而是要由誊录手用朱笔再誊抄一遍,叫朱卷,朱卷才会送给考官改卷,免得万一考官认出考生的字迹,得以徇私。朱玄圃这份格式不对的表文试卷,誊录手拿到就抄,抄到最后才发现缺少固定结束语,格式不对,应该扔出去的,问题是一篇文章也好长,都抄到最后了,扔了实在可惜,誊录手不得已,就在结束语的地方写了“云云”代表省略号,这份朱卷还是送进去了。
等到考官阅卷,看到省略句,不以为然,觉得只不过是誊录手偷懒省笔,反正文章写的不错,就录取了。朱玄圃这是拜了一个不舍得浪费自己抄录工夫的誊录手之赐啊!想到那个誊录手,估计抄到最后一个卧槽,然后只能苦逼心想:抄都抄了……
source:«云间杂识»
如此奇怪的事,他就去查问了一下真相,原来是这样:明朝科举为了最大避免舞弊,试卷是墨笔写的,叫做墨卷,不直接送批阅,而是要由誊录手用朱笔再誊抄一遍,叫朱卷,朱卷才会送给考官改卷,免得万一考官认出考生的字迹,得以徇私。朱玄圃这份格式不对的表文试卷,誊录手拿到就抄,抄到最后才发现缺少固定结束语,格式不对,应该扔出去的,问题是一篇文章也好长,都抄到最后了,扔了实在可惜,誊录手不得已,就在结束语的地方写了“云云”代表省略号,这份朱卷还是送进去了。
等到考官阅卷,看到省略句,不以为然,觉得只不过是誊录手偷懒省笔,反正文章写的不错,就录取了。朱玄圃这是拜了一个不舍得浪费自己抄录工夫的誊录手之赐啊!想到那个誊录手,估计抄到最后一个卧槽,然后只能苦逼心想:抄都抄了……
source:«云间杂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