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Lover 愛書看書映世界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ий
Категория: Книги


librojamanto = libro jamanto 愛書:人生不免會遇到種種問題、疑惑……能有良朋同探討固然好。不然透過書籍(其他人、先輩的智慧)而獲得啟迪亦是佳事。此處所介紹者即為生活上遇到種種事、而有所感……從而就所曾涉獵、而網絡上有者予以對應而成……望能助己鞏固所學外、亦可助人令有所啟發……(書得自網絡/自己購買而共享、切勿作商業用途)@16.01.2019
#尚有書籍分享在討論羣中: @openxsociety
友好夥伴 @telebookstall@anarkiismo

Связанные каналы  |  Похожие каналы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ий
Категория
Книги
Статистика
Фильтр публикаций


《酷虫学校》做个涂鸦艺术家 夏吉安 庄建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https://t.me/openxsociety/81298

你离开之后 [美] 泰勒·费德尔 尤采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https://t.me/openxsociety/81299

秦汉史讲义 (秦晖) 山西人民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00

《5G通信系统定位技术原理与方法》孙韶辉 编著;任斌 编著;达人 编著;范绍帅 等编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01

《一套书读懂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共八册)》姚芳;王志勇 东方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02

《人生很短,我决定活得有趣》李冰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03

《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泛文化研究所)》 [韓]孫希定[韓]林允玉[韓]金智惠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04

《手机摄影手册 1:拍出大片》麻团张 北京大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05

《手机摄影手册 2:拍出艺术》蒋磊磊 北京大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06

《手机摄影手册 3:拍出情感》贾树森 北京大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07

《史记》精华十五讲》陈其泰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08

《民本与民主: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学与民主》李晨阳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09

《先锋艺术思想史》查常平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10

《纪检监察证据制度研究(纪检监察证据法学)》邱爱民 中國法治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11

《变老又怎样_休息不羞耻_不要再沉迷优化人生 (安德烈娅·格尔克作品三册套装)》安德烈娅·格尔克 中信
https://t.me/openxsociety/81313

《现代新儒家的自我观》王斐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14

《社交心法》恒洋 台海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15

《该有下一次约会吗(“人生学校”系列)》人生学校 中信出版集團
https://t.me/openxsociety/81316

《金蔷薇 (帕乌斯托夫斯基写作课)》帕乌斯托夫斯基 人民文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17

《蛋壳乾坤:一家中国企业的全球突围(1923~1949)》张跃;周建波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18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殷海光 湖南文藝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19

《摄影构图核心技法》李进 编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20

《静心守一:一个民族羊绒品牌的“隐形冠军”之路》郭秀玲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https://t.me/openxsociety/81321

西方宗教学说史 (上册) (吕大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西方宗教学说史 (下册) (吕大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23

社会·历史·文学 贺照田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24

怎样做口述历史 定宜庄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25

荆火:1933-1935年中共上海中央局研究—吴海勇 上海人民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26

為什麼是臺灣?:中國領土完整的地緣戰略理由_=_Why_Taiwan_Geostrategic_Rationales_for_China’s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https://t.me/openxsociety/81327

疯癫,语言,文学 [法] 米歇尔·福柯 西北大学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29

重审风月鉴:性与中国古典文学_康正果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30

音乐爱好者(2021年度套装12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品!国内权威的古典音乐期刊杂志!以音乐欣赏为中心,在经典音乐长廊里勾沉索隐!】 上海音乐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31

哲学谈话录. 爱比克泰德 吴欲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32

理想国译丛050_东京绮梦:日本最后的前卫年代 [荷兰] 伊恩·布鲁玛 北京日报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33

移民 [德国]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35

维特根斯坦精选集(全五册) [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方义 海南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36

最后的耍猴人 马宏杰 浙江人民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37

裸體抗砲:你所不知道的暗黑明清史讀本 蔣竹山 蒋竹山 蔚藍文化
https://t.me/openxsociety/81338

墨洛温王朝_创建与变革 [美]帕特里克·J.格里(Patrick J. Geary)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39

燃烧的多瑙河:匈牙利1956年事件真相 侯凤菁 新华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341


今日(4-02-2025)“開放社會”羣中新增書書目:

(作家参考丛书) 阿瑟·库斯勒(Arthur Koestler) - 中午的黑暗 Darkness at Noon
-作家出版社 (1988)
https://t.me/openxsociety/81199

《梦游者:西方宇宙观念的变迁(智慧宫)》阿瑟·库斯勒 九州出版社https://t.me/openxsociety/81201

《世界之门:感官的故事》阿什利·沃德 九州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03

《原来我值得:冒名顶替综合征疗愈手册》 [美]阿西娜·达尼洛(Athina Danilo) 赵倩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06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本雅明·范·罗伊 上海三聯書店
https://t.me/openxsociety/81208

《四万万顾客》 [美] 卡尔·克劳 徐阳 九州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11

《了解当下美国必读书:分裂的共识_美国底层(共二册)》吉尔·莱波雷
https://t.me/openxsociety/81213

《焦虑症的自救》系列三册
https://t.me/openxsociety/81216

《不归路之门》 [法] 达维德·迪奥普 高方 陶沙 人民文学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19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大卫·萨普特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22

《韦伯传》思与意志 [德] 迪尔克·克斯勒 黄自勤 高星璐 阎克文(审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24

《就这样,斯拉沃热成了齐泽克:一位声名鹊起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学考察》埃利兰·巴莱尔 北京日報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27

《巴拉吉预言》技术、真相和构建未来的指南 [美] 埃里克·乔根森 周游 中信出版集团
https://t.me/openxsociety/81229

尾巴主义与辩证法(卢卡奇文集)—格奥尔格·卢卡奇 江蘇人民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31

《战场特工》 [英] 约翰·勒卡雷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32

《火边的艾丽丝》 [挪威] 雍·福瑟 张莹冰 人民文学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34

《幽靈社團》[上下] 莉.巴度格 康學慧 悅知文化
https://t.me/openxsociety/81237

《西方三千年战争简史》 【英】李德·哈特 柳宗秀 江苏人民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38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利德尔·哈特 光明日報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39

《原来我可以爱自己:童年受伤者的自我关怀指南》琳赛·吉布森 機械工業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41

《吃火》1965-1995诗选 Margaret Atwood 上海译文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43

《多面的谷氨酸》马克·P. 马特森 中信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46

《午夜圖書館》麥特.海格 漫遊者
https://t.me/openxsociety/81248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彼得·克劳福德 上海譯文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50

《缺陷之美:自然、科技与生存之钥》彼得·汤森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53

《战胜人格障碍》彼得·泰勒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https://t.me/openxsociety/81255

《再会,公共人》 [美]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 李继宏 上海译文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56

《消失的远古巨兽》寻找巨型动物的灭绝真相 [美]罗斯·D. E. 麦克菲(Ross D. E. MacPhee) [澳]彼得·斯考滕(Peter Schouten) 宋阳 中信出版
https://t.me/openxsociety/81259

《还会找到真爱吗(“人生学校”系列(阿兰·德波顿)》人生学校 中信出版集團
https://t.me/openxsociety/81261

周期真实义:涛动周期录(4本合集) (周金涛) 中信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63

《我的自然笔记:校园里的蚜虫餐厅》芮东莉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64

《我的自然笔记:植物的秘密法宝》芮东莉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66

《汉家天下 1》楚汉争锋 清秋子 河南文艺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67

《汉家天下 2》刘邦定鼎 清秋子 河南文艺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68

《汉家天下 3》吕氏兴衰 清秋子 河南文艺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69

《一颗文心济时代(全三册)》之江轩 编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70

《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大学问·学术名家作品系列)》王瑞来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72

《大使衣橱》外交礼仪之旅 傅莹 中信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73

《大概是時間在煮我吧》張西 三采文化
https://t.me/openxsociety/81275

《中国人的活法》王充闾 天津人民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76

《从零开始大模型开发与微调:基于PyTorch与ChatGLM》王晓华 清華大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77

《元朝理财记: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郭建龙 中信出版集團
https://t.me/openxsociety/81279

《写给大家的美术简史》傅雷 天津人民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80

《卡卡的信仰》崔曼莉 人民文学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81

《正义的刻度》李志刚;熊秉元 中信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82

《生命的起源》刘大可 中信出版集团
https://t.me/openxsociety/81284

《先秦诸子与中华民族精神》康中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85

《后史辨》汪荣祖 中華書局
https://t.me/openxsociety/81286

《场景文化力:新芝加哥学派解读城市发展》吴军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88

《自律上瘾:用自律拿到结果的28个逆袭策略》何圣君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89

《你的父母不再是你的父母:透过内在小孩心法重整成人与父母更成熟的关系》玛丽-弗朗丝·巴雷·德·科克罗蒙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90

《我的科研助理:ChatGPT全方位实用指南》安若鹏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91

《品牌通识》科学系统的品牌全景 谢俏 丁亦思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93

《帝国的科学:现代日本的科学民族主义(西方日本研究丛书)》水野宏美 江蘇人民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94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丛书》[套装共九册]
https://t.me/openxsociety/81295

《荣禄与晚清政局:修订本(鸣沙)》马忠文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https://t.me/openxsociety/81296

《职场励志成长指南》[套装共8册]
https://t.me/openxsociety/81297


整體上無論
喜歡       沒興趣       提不起勁
《歡迎理性討論》謝絕任何形式廣告






“本故事純屬虛構,影視效果切勿模仿.....”



沉迷於不道德的事物的幻想在道德上是錯誤的嗎?許多電子遊戲允許玩家實施各種暴力和不道德的行為。但是,玩家是否應該擔心其虛擬行為的道德性呢?一個常見的觀點是,遊戲僅僅提供了暴力的虛擬表現。在遊戲中實施暴力行為實際上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傷害。因此,從道德上來說,這樣的行為並沒有甚麼錯誤。雖然這是一個直觀的論點,但它並不能解決問題。“Video Games, Violence, and the Ethics of Fantasy: Killing Time” 關注個別玩家為何會被激勵去享受不道德和暴力的幻想,它不僅揭示了虛擬幻想這一有趣且未經充分研究的案例,還推動了關於藝術倫理批評的辯論,也因為它對美德倫理學的新穎運用。電子遊戲是一種虛構的作品,可以讓玩家實現幻想。因此,要全面理解對電子遊戲的道德批評,就必須注意為甚麼個別玩家會被激發去享受不道德和暴力的幻想。 “Video Games, Violence, and the Ethics of Fantasy: Killing Time” 涉及大眾媒體以及哲學、心理學、媒體研究和遊戲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中關於遊戲的辯論和批判性討論。

xxxxxxxxxx



站在莫斯科 Zakhaev 國際機場的電梯裏。當做好打開門的準備時,同伴堅定地說:“記住,殺光俄羅斯人”。接下來就是殘酷的屠殺。用全自動 PKM 輕機槍照亮了這個地方,遊客們驚恐地四處逃散。機場已成廢墟,漫不經心地走過屍體。這是一個模擬現實 —— 具體來說是「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2」中的埸境。當其時,玩家可能還是個眼神明亮的 12 歲男孩,對暴力充滿著迷。但這是否意味著玩家有虐待傾向?



關於遊戲與暴力的爭論常常因一樁可怕的犯罪事件而重新激起。 1999 年 Colorado 州 Columbine 高中慘案發生後,媒體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將兇手的行為與他們所玩的「Doom」等射擊遊戲聯繫起來。在一名 16 歲少年槍殺其同學後,該問題成為英國新聞焦點:法庭獲悉,該男孩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是其 “暴力幻想” 的一個 “重要因素 ” 。



當玩家在電腦遊戲中對非玩家角色(NPC = non-player character,由程式碼控制的角色)實施暴力時,他們的行為是否不道德?人們可能會期待 Christopher Bartel 在他的研究中能夠參與關於虛擬暴力是否會增加玩家的攻擊性,甚至增加殺人傾向的長期爭論。 相反,“Video Games, Violence, and the Ethics of Fantasy: Killing Time” 將注意力轉向玩家的道德,詢問電子遊戲的虛構性質是否使它們「可以參與」。他調查了各種視頻遊戲,特別研究了開發者的意圖如何與玩家的意圖互動。他指出,如果暴力是有背景的 ,這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Red Dead Redemption」中,非玩家的角色(遊戲中的虛構人物)批准或不批准玩家的行為。 “「Red Dead Redemption」中使用榮譽作為道德體系的基礎,巧妙地暗示了玩家應該做出甚麼樣的選擇”,“正如其名稱所暗示的那樣 , 「Red Dead Redemption」的故事是一個道德救贖的故事”( p 12 )。在此過程中,開發人員表達了他們對理想原型玩家的偏好。書中探討了這個位於符號學、遊戲學、倫理學和(道德)心理學交叉領域的問題,其答案隱藏在模棱兩可的副標題 “消磨時間Killing Time” 中:如果採取暴力,是為了消磨時間還是花時間去殺人(a time to kill)?



顯然,「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2」中的「殺光俄羅斯人 no Russian」任務是一件非常不同的事情,而且現在已經臭名昭著:為了不暴露你作為間諜的身份,你的任務是屠殺機場的所有人員。但 Christopher Bartel 並沒有簡單地認為這是不道德的。他認為,這凸顯了戰爭的模糊性,戰爭從來都不是黑白分明的:畢竟,許多政府都執行過類似的「灰色」任務。他還包括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思想實驗,該實驗與他對哲學家 Morgan Luck 開發的「玩家困境」的改編有關。Bartel 指出,儘管 “許多玩家認為電子遊戲中的謀殺只是無害的樂趣,因為它不會對現實世界造成傷害,但同樣的論點也可以同樣有力地用來捍衛電子遊戲中的戀童癖” ( p 5 )。



Christopher Bartel 首先提出了對電腦遊戲行為進行倫理批判的可能性的基本論點。從半語用學的角度來看,Bartel 認為,如果玩家對 NPC 的行為是從現實世界的態度引發的 ,那麼 NPC 的象徵意義就具有高度相關性。如果針對 NPC 的行為是出於自由意志和惡意,不受遊戲機制約束,那麼這可以被理解為 “替代 substitute” 行為,從而有助於培養對現實世界 NPC 的惡意態度和有害行為模式。從美德倫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應受到譴責,因為它違背了對幸福的追求,即人類品格的美德平衡。然而,它未能探討更廣泛辯論的一些關鍵領域。當我還是個玩「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2」的孩子時,我不具備吸收任何有關戰爭模糊性的信息所需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但 Bartel 似乎並沒有區分兒童遊戲和成人遊戲。Bartel 宣稱,Immanuel Kant 的責任倫理和功利主義等其他倫理觀對於他的問題來說毫無用處,因為它們必須與暴力媒體消費的長期負面影響缺乏實證證據的情況進行衡量。



Christopher Bartel 在前 120 頁提出的論點很有說服力。然而,他的美德倫理學方法如果一貫推行的話,就會不合適。每種倫理道德的根本問題都是什麼構成了『好的』行為。美德倫理學中的「善」行為是服務於正向自我形象的心理效應的原則。一個行為最終是否「好」是由個人來評價的。因此,只有行為人才能批評自己的不道德行為。這使得 Bartel 得出一個恰當的結論:電腦遊戲確實可以作為自我認知的工具;他呼籲遊戲玩家要有自我意識,以便及時發現針對特定群體的惡意態度。但該論點的美德倫理基礎使得使用 Anders Breivik 的「不道德」例子變得過時,他在 2011 年的暴行中接受了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訓練。因為他並不認為自己是個不道德的殺手,而是他所理想化的文化的道德捍衛者。Bartel 顯然忽略了一個事實:美德倫理學充其量只能作為其他倫理學的基礎,而人類的行為最終必須以此為基礎來衡量。然而,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有一個社會共識 —— 而不是個人共識 —— 來決定什麼是美德。



基於多種原因,為何這本書中會出現有關玩家困境的章節值得懷疑。一方面,Christopher Bartel 放棄了他的美德倫理方法,以說明電腦遊戲中不同形式的暴力之間存在著類別差異。例如,虛擬謀殺在某種程度上在道德上是正當的,但虛擬性犯罪永遠無法得到正當化。其次,他認為性犯罪應該受到譴責,因為這是一種激進的歧視形式,而且他不了解謀殺的概念 —— 從定義上講,謀殺是不道德的 —— 這些都清楚地表明他不能理解遊戲玩家的困境。關於這一點更有說服力的討論可以在 Morgan Luck 的文章中找到(請參閱 “Is it distinctively wrong to simulate doing wrong?” 在: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 [3], 2018, S.205-217)。。



Christopher Bartel 也完全忽略了「兒童友善」暴力描寫可能存在的問題,例如《Super Mario》系列等針對年輕觀眾的遊戲中出現的暴力描寫。由於其一貫的不一致性,這項研究最多只能作為對電腦遊戲倫理考量領域潛力的介紹,以及對自我意識玩暴力電腦遊戲的媒體教學依據。最終,Bartel 得出結論,這並不像說遊戲是虛構的,因此沒有道德意涵那麼簡單。他建議我們採取更多措施來理解為什麼個別玩家會產生不道德和暴力的幻想。但他表示,他的目標是 “不譴責球員的行為;也不是為了捍衛或建議任何有關遊戲銷售或可用性的立法” ( p 31 )。因此,讀者對他的結論如何適用於遊戲之外的世界感到懷疑。




整體上無論
喜歡       沒興趣       提不起勁
《歡迎理性討論》謝絕任何形式廣告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 “學院 Academy” 則對此遺產進行了探討。除了 Walter Burkert、Andrea Nightingale 和 John Cooper 等人的作品之外,Christopher Moore 還希望看到Plato 的革新性而非創新性。對 Moore 來說,Plato 並沒有標誌著哲學史上的突破,也沒有開創一種新的、技術性的概念。Plato 將哲學的口語意義擴展為 “與志向遠大的人進行某種有教育意義的談話”,並將對其可能性條件的考慮融入其中 —— 今天我們可以說 ,他為哲學提供了一種道德形上學 —— 這反過來又提供了為後來發展的學科專業化和技術精細化奠定了基礎。



本部分第二章 (CHAPTER 9 Aristotle’s Historiography of Philosophia)則認為 Aristotle 的哲學史學為那些早期以各種方式進行哲學思考的人提供了明確的突破,而現在則出現了追求知識培養和好奇心的做法,這種做法本身就是 “熱愛智慧”,無論是在建構上還是在精神上。然而,早先對於哲學的矛盾態度並沒有消失;最後一章 (CHAPTER 10 Ambivalence about Philosophia beyond the Discipline) 探討了這種觀點在抵制哲學及其潛在空虛的雙重幽靈中如何體現。



第九章 (Aristotle’s Historiography of Philosophia) 對 Aristotle 哲學與 Plato 哲學進行了區分。這個故事我們都很熟悉 —— Aristotle 發明了哲學作為一門學科。但正如Christopher Moore 所說,這個故事變得不那麼為人所知了。首先,甚至在 Aristotle 之前,就必須有一個粗略定義或理解的智慧 “經典”,它可以追溯家譜,或者後來可以作為構建家譜的材料。必須將某些人納入其中(Thales、Solon 等等),並將其他人排除在外(或許是某些詩人),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可識別的 sophoi 羣體。在這個前學科經典形成過程中,Hippias 收集聖人格言的已丟失的選集在 Moore 看來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他 “提供了一種合作、樂觀和本地化的智慧形成”( p 263 )。然後,Alcidamas 的 “Physics”(DL 8.56 中有報導)中的一條評論進一步以不成熟的形式預見了一個清晰的學科概念的要素,即一羣研究人員,在活動中與其他研究人員有所區別,對問題、方法論有著共同的興趣,並嘗試在製度化的環境中尋找解決方案,使得結果能夠在幾代人之間進行修改和發展( pp 267-269 )。最後,仔細閱讀 “Metaphysics A”(Aristotle 似乎在其中給出了第一部或最早的哲學史之一),就會發現他 “正在將其理性史重新用於哲學史”(276 ) 。 “一個人能夠與誰有效地交往”(非確切引述:pp 277、279 )這個標準使Aristotle 能夠建構哲學的譜系。熟悉 Plato 的讀者可能會立即想到古代智者對存在的評論,並想知道學科概念是否已經存在。Moore 並沒有具體討論智者派的段落。然而,他確實在 pp 269-272 中將 Plato 對前輩的做法與 Aristotle 的做法進行了對比。Plato 在解讀中認為古人的觀點在原則上難以確切了解,因此以自我為中心,他的哲學概念始終包含自我認知這一組成部分。另一方面,Aristotle “從不從自我認知的角度來定義哲學” ( p 271 ),因為他至少假設人們可以盡可能寬容地重建古人的觀點。這兩位哲學家之間的對比部分看似合理,部分則有些牽強。一方面,Plato 是否也實踐了 “認識論慈善epistemic charity” ( p 272 ) —— 例如,想想 “Theaetetus” 中對 Protagoras 學說的參與。另一方面,認為 Aristotle 的許多思想中都隱含著自我認知,這並不完全令人困惑。例如,將已經有美德的成年人作為 “Nicomachean Ethics” 的目標讀者,似乎使這本書成為一種自我認知的訓練,一種對有美德的人的行為中已經起作用的原則的灌輸。(Jonathan Lear, “Aristotle: The Desire to Understand, CUPress, 1988” , p 157.)



最後一章 (Ambivalence about Philosophia beyond the Discipline) 與第七章有點相似。它涉及 Plato 和 Aristotle 之後普通日常意義的存續。換句話說,儘管這兩位偉大的思想家的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們並沒有壟斷「philosophia/philosophos」的含義。這裏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對一塊抄錄了 Delphic 銘文「哲學化」的石碑的討論表明了 philosophos 的積極文化貨幣,在某種程度上與一些五世紀的用法重疊。然後,對哲學的消極態度在後來的古代相當明顯地存在,喜劇演員嘲笑哲學家(Alexis 的斷簡殘篇) ,其他人則公開表現出敵意,以至於人們談論避邪者,並迫使逍遙派做出回應(有一個關於 1984 年出土的紙莎草紙斷簡殘篇;見 pp 301-6)。最後,考慮到這些斷簡殘篇的意義,Christopher Moore 展示了兩件事。首先,Aristotle 的 “Protrepticus” 涉及一種詭辯,或根據個人觀點而稱為「完美的辯證法 perfect protreptic」( p 306 ),它在普通的、日常的非學科的哲學概念與其學科概念之間徘徊。這種模稜兩可的說法之所以有效 ,正是因為這兩個概念有足夠的共同點。其次,偽 Plato 式的「情敵 Rival Lovers」可能被理解為描繪了哲學學科概念與「認識自己」的普通概念之間的某種橋樑,這種橋樑是Socrates 在對話中透過對略帶荒謬的知識分子的考察所提供的。



在結論部分,Christopher Moore 就他的歷史如何闡明當代情況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想法 。他所得出的一個教訓是,「哲學」並不是鐵板一塊,它所涵蓋的活動範圍比人們想像的要廣泛得多( p 318 )。毫不奇怪的是,以歷史為導向的研究議程使人們傾向於歷史主義或準歷史主義的哲學立場。但這種想法應該根據整個工作的成果來仔細衡量。如果Moore 關於古代哲學轉變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哲學雖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在其歷史的修改和轉變過程中,或許一直保持著一種模糊的統一性。



從這個概述中可以明顯看出,Christopher Moore 的作品論證清晰、文獻全面、研究出色。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常常透過自己對眾所周知、熟悉的段落的解讀來提供新的見解。他不時展現出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用學者的博學來閱讀這些作品,但又不背負這種博學常伴隨的傳統負擔。據所知,他的創新並非僅僅為了創新而創新。再加上他對文本的社會學向度的敏銳洞察力,產生了極為細緻入微且豐富的哲學研究。另外,為了讓故事令人信服,Moore 還在故事途中挖掘了許多題外的樂趣,其中一些上面已經提到過。這樣說並不想給人留下錯誤的印象,但歸根結底,Moore 的主要論點是否正確並不比他如何尋求間接證據並為他的論點建立論點更重要。這是一項高水準的語言學偵探工作。它必將成為研究古代哲學觀念的標準,並成為進一步研究的豐富資源。



本書除了常見的索引外,還有三個可用的附錄。第一篇記錄了 Pythagoras 故事的雙語版本 。第二個是所討論的所有古典文本中的哲學事件的索引。最後是所討論的其他哲學詞彙的索引。



在這項研究中,Christopher Moore 透過詳盡的語言學研究和敏感的歷史敏銳的證據評估,超越了早期的研究。總的來說,他在相關的詞彙學和史學課程中取得了令人欽佩的成功。直接的結論是,要推翻今天所謂的「哲學」直接「源自希臘的『熱愛智慧』」這一觀念,並強調被視為當代大學專業實踐的哲學與大學教授,以及這種觀念所壓制的一種具有政治後果的生活方式的感覺。除了 Moore 研究的優點之外,現在我們很難不去反思哲學變成了甚麼樣子。Moore 在結語中指出,了解古希臘哲學史及其反傳統和明顯的政治關切,有助於我們在恢復對哲學的生活方式被理解為專業的理論研究而不是政治活動時,失去了甚麼。考慮到他的研究成果發表於這樣一個世界,我們最好聽從他的提醒,政治利害關係曾經激發過哲學,並認識到 Socrates 並不是因為「熱愛智慧」而死,因此「哲學家」僅僅能夠解釋世界。正如 Karl Marx 提醒我們的那樣,關鍵始終在於改變它。


本部分的最後一章 (Non-Academic Philosophia) 探討了 “Phaedo”、 “Antisthenes”、 “Dissoi Logoi”、 “Alcidamas” 以及尤其是 “Isocrates” 中的 “非學術哲學 non-academic philosophia”;並得出結論:Plato 並不是在關於 philosophos、philosophia 和 philosophein 含義的爭論中 “獲勝”,而是他憑藉學院的制度持久性戰勝了 Isocrates,將哲學確立為一個知識領域。在全面討論 Plato 的救贖計畫之前,這一章討論了學院之外的哲學的意義。所收集的證據十分詳盡,對幾段文字的解讀也很有見地。

(i)關 “Phaedo” 的對話錄 Zopyru 和 2014 年歸於Antisthenes 的莎草紙( p 198 )的證言,以及關於他的其他報道,都表明 Phaedo 和 Antisthenes 認為哲學意味著克服人的本性( p 195 )或改變人的慾望,以便重塑自我( pp 196、199 )。換句話說,幫助人們獲得人生見解的會話技巧在他們的哲學觀念中是次要的( p 197 )。

(ii)在 “Dissoi Logoi” 和 Alcidamas 的 “On the Sophist” 中,哲學作為對話的強調被轉變為一種更正式的辯論概念(參見 Gorgias 的 “Encomium of Helen” 第 13 章第 143-147 頁的討論 ) ,沒有提及 ta meteōra 或公共政策辯論( pp 206、204 ),並且出現了可透過此類辯論活動的實踐來識別的 “一群哲學家的新生意識” ( p 209;這可以與第九章中對阿爾基達瑪斯的 “Physics” 的討論一起富有成果地閱讀:見下文)。

(iii)最後,Isocrates 的作品進一步發展和深化了葬禮演說中首次提到的「哲人」意識,其中演講或辯論技巧集中於造福城邦( pp 211-4 )。就 Isocrates 而言,這導致了 “全力致力於民主積極的職業”,正如他在生命的盡頭的 “Antidosis”( p 214 )中表達了他的哲學計劃。這引出了一個關鍵點,Christopher Moore 將在本書的其餘部分以不同的方式重申這一點,該點在這篇評論中已經提到過幾次。其中一個更完整的版本如下:

“因此,我們不必說, Isocrates 底試圖「定義」哲學,就好像他想提出一個同名的新詞一樣。相反,他會從過去或常見的用法中汲取靈感,提取出公元前 390 年代末他認為突出或核心的特徵。 ……它重建了規範性要素——哲學有助於實用,它依賴於邏輯,它涉及教學和學習,它具有城邦背景,它不僅僅是關於氣象學或法醫競賽,而且它它與詭辯和政治藝術在關鍵方面有所不同——這支撐了該術語的主要公開用法。” ( pp 215-6 )



換句話說,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的一部分所匯集的材料構成了 Isocrates 將哲學 philosophia 新穎地轉變為以演講為中心的研究的基礎,可以說是「工作材料」。Isocrates 的哲學 philosophia 觀念 並非憑空而來;相反,它具有連續性。



同樣的觀點也適用於 Plato,儘管他以激進的方式實施了這項計畫。“Plato 的創新似乎來自於對哲學先決條件的思考,即哲學實踐是否能真正使實踐者受益”( p 22 2)。“前提條件 Prerequisites” 指的是Plato的讀者所熟悉的廣泛問題 —— 對話的規則(辯證法 )、這種對話的目的(作為知識的終極對象的倫理形式)、相應的形上學(作為原因的形式)、靈魂學說以及心靈在生命中的作用等等。那麼,按照這種解讀,Plato 的救贖計畫就帶有一些先驗論證的味道:如果這樣或那樣的條件不成立,那麼哲學就沒有益處;但它是有益的;因此這樣的條件確實成立。或者,用 Christopher Moore 自己的話來說,Plato “挽救了表象 saves the appearances” ( p 221 ),也就是說,捍衛(並以更清晰的方式劃分)了在他之前被粗略地理解的哲學活動。



Christopher Moore 不僅主張過去認為不存在的連續性,他也反對投射一種實際上不存在的虛假連續性。第一章和第三章的意義再次出現:Pythagoras 需要解釋他在軼事中的自我標籤,再加上 Aristotle 分析支持的以 phil- 為前綴的單詞的調查,都表明 Plato 的philophia 字源學是一個創新元素,是哲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Moore 審查了許多出現哲學的對話 : “Charmides”、 “Protagoras”、“Phaedrus”、“Parmenides” 、“Philebus” 、 “Lysis”、“Symposium” 和 “Republic”。結果總結如下。Plato 並不總是以技術性的方式運用哲學,而這種方式最終形成了我們所理解的哲學;他可以按照普通的、五世紀的意義來使用它(“Charmides”、“Protagoras”、“Parmenides” 和 “Philebus” )。這意味著 Plato熟悉普通含義,通常是其中性或積極的方面。此外,正是考慮到這些意義,人們才能更清楚地觀察到他如何從那些普通含義上升到某些關鍵對話中更為明確的含義( “Phaedrus” 和 “Republic”:前者佔據了相當大的篇幅)。最後,伴隨這一點的是Socrates 的 “似是而非的詞源學”,旨在 “重新評價哲學”( p 249 ),例如在 “Lysis” 和 “Symposium” 這兩篇具有指導性質的對話中。由此得出的印像是,哲人是 “有自我認知、在知識論上謙虛、在教育上樂觀、崇拜智慧的人” ( p 249 );即使一個人沒有全心投入哲學,他也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程度的益處( p 259 )最後,對話中描繪的這個概念無法實現,除非它們在讀者中激發的吸引力最終形成集體和合作研究的製度化安排( 結尾處為 p 258 )。雖然與 Moore 的主要論點沒有直接關係,但他在 Chrm 上讀了 poētikos。 155a1( pp 224-6 )以及如何解釋回文中的九個靈魂等級( pp 234-6 )非常精彩,令人大開眼界。


第二部分 “發展 Development” 以一章 (CHAPTER 5 Fifth-Century Philosophoi) 追溯 5 世紀哲學詞彙的使用(Herodotus、Thucydides、Gorgias、Lysias、Aristophanes 和Hippocratic 的 “On Ancient Medicine” )開始;仔細討論了六篇文本(Hdt. I.30、Th. II.40、Hippocratic 的 “On Ancient Medicine/De Vetere Medicina” 20.1、Gorgias 的 “Encomium of Helen” 13、Ar. Ec. 571 和 Lys. 24.10)提及該術語或其同源詞。其目的是展示多種用途中大致統一的哲學概念。哲學現在擴展到描述許多雜項活動,這些活動可能被視為由某種智慧所引導,或被認為是智者所關心的事情,包括對最佳生活的判斷和麵對生活障礙,審議政治問題和政治憲法,同時也推理宇宙和醫學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現在所說的倫理學、心理學和知識論。這些用法為 4 世紀以 Socrates 為中心對 philosophein 一詞的使用提供了橋樑,Christopher Moore 將其概括為指代「一種說話方式 」,其特點是 “審視自己和他人,爭論正義的本質,重新引導一個人的願望,學習公民事務,並練習政治演講” ( p 173 )。結果顯示, “成為哲學家意味著不斷地研究,通常是在對話交流中,構成城市和生活指導原則的底層和重要的規範結構”( p 128 )。這是為了準備一個重要的主張 :後來在四世紀出現的相互競爭的哲學觀念實際上並沒有它們表面看起來那麼有創造力( p 150 )。限於水平無法公正地評價 Christopher Moore 在處理這些文本時所進行的精彩討論和細微差別。於此僅提到他對 Pericles 葬禮演說中「哲學家」的解讀。以演講的上下文為指導,Moore 認為 Pericles 在《第 40.1-3 節》中對這個詞進行了擴展並因此對其進行了闡釋。以這種方式解讀周圍的背景表明,該動詞 “命名了一種特定的政治對話模式”( p 135 ),這種模式旨在闡明一個人的城邦的基本原則和價值觀。雅典人之所以傑出,是因為他們是唯一能夠做到這一點而又不削弱對緊急和實際問題的把握的民族—— 事實上,他們的哲學甚至加強了這種把握(參見 p 168 )。這種分析對於指定葬禮演說中該動詞的價值極為有幫助。



第六章 (Socrates’s Prosecution as Philosophos) 探討了一個奇怪的事實:雖然 Socrates 經常被視為哲學史上具有世界歷史重要性的人物,但 Plato 和 Xenophon 似乎都不願意用「哲學家 philosophos 」這個詞來形容他。Christopher Moore 先前已經闡述了 Xenophon 的綱領性關注,即疏遠 Socrates 與哲學家 (Danzig, Gabriel (editor), Johnson, David (editor); Morrison, Donal - “Plato and Xenophon (2018, BRILL)”。這裏,他將分析延伸到了 Plato;儘管後者更容易接受哲學詞彙,但他似乎與 Xenophon 一樣,懷著深刻的辯護目的,想要將 Socrates 與流行的貶義詞 philosophos、philosophia 和 philosophein 區分開來,他認為這些詞激起了對他的起訴。



Christopher Moore 相信對此有一個解釋,或者更確切地說,他的敘述提供了故事中缺少的一個環節。正是因為 philosophos 具有負面意義,Plato 關於 philosophos 和 philosophia 的 “救贖計畫redemptive project” ( P 158 )是一項看似矛盾的雙管齊下的努力:他將 Socrates 與此稱謂區分開來,同時又對其進行重新概念化,使其更受尊敬(這種矛盾似乎存在著Xenophon 也是如此,儘管他似乎沒有這樣的救贖計劃:參見 P 172 )。缺少的一環是Anaxagoras,Moore 認為,他親自認識 Socrates ,或者透過 Archelaus 間接認識 Socrates ,或者至少,兩人屬於同一社交圈( P 160 )。本章第一部分( PP 158-164 )指出,Plato 和 Xenophon 對 Socrates 和 Anaxagoras 的區分,最好理解為對兩人之間關聯的反應。第二部分( PP 165-171 )認為,Plato 的 “Apology” 18b-c、19b 和 23d 中記載的對 Socrates 的指控表明了這種關聯。第三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pp 171-189 )討論了Xenophon 作品中提到該術語的六個段落。只有 “Oeconomicus” 16.9 記錄了 Socrates 稱自己為哲學家 philosophou……andros 。Moore 從這段經文中得出的謹慎結論是,當 Socrates 這樣稱呼自己時,他 “知道追求某些問題的價值” ( p 189 ):哲人是知道要問的重要問題的人,即使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是,雖然 “Xenophon 從未否認 Socrates 是一位哲人”,“但他似乎對此事不太確定,甚至是有意識的確定”( p 189 )。本章中出現的有趣觀點是,Anaxagoras 可能對人類事務感興趣並教授修辭學,這與他通常的生理學家形象相反。Moore 對此說法的證據包括:重新考慮 “Phaedo” 中批評Anaxagoras 的著名段落( pp 163-4 );在前面討論過的葬禮演說段落、已知的Anaxagoras-Pericles 之間的聯繫、以及 Socrates 在 “Phaedrus” ( pp 168-170 ) 中對Pericles 的評論之間建立聯繫;最後,駁回或重新解釋與此觀點相反的明顯證據,認為它們可能是扭曲的( p 167 )。對 Anaxagoras 的這種新描述是合理且令人信服的,它解釋了為甚麼普通的雅典人會透過這種聯繫認為 Socrates 犯了無神論和腐敗的罪行。


本書的第一部分 “起源 Origins” 以一章 (CHAPTER 2 Heraclitus against the Philosophoi ) 專門討論 Heraclitus 對 philosophos 一詞的使用開始。Christopher Moore 認為 Heraclitus 的殘片 B35/D40 是真的,並將其與殘片B40/D20、B57/D25a、B129/D26、B81/D27 一起閱讀,認為 Heraclitus 對這個詞的使用是輕蔑的。 Moore 的論點依賴於對 Heraclitus 認識論的出色重構,聲稱 Heraclitus 專注於理解「邏各斯 logos」的單一需要 ,這導致他貶低了 Pythagoras 和其他在這些殘篇中以博學為特徵的人 —— 他們尋求許多事物中的智慧,而不是智慧本身。我們也可以在此得出這樣的推論:儘管 Heraclitus 後來成為哲學史上的傑出人物,但他本人並不想被稱為「哲學家 philosophos」。



第三章 (What Philosophos Could Have Meant: A Lexical Account) 探討了 phil- 複合詞的形成,以及它們的含義從荷馬時代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如何變化,同時也關注了 Mycenae 人對 phil- 複合專有名詞的使用,指出以 phil- 為前綴的單字通常是一種「辱罵 name-calling」手段。首先,總結 Aristotle 對 phil- 字的分析,認為有時它是中性的,但有時也可能帶有批評性( pp 73-83 ),然後用前古典希臘語中以 phil- 為前綴的詞驗證他的分析( pp 83-88 )。 Christopher Moore 令人信服地證明,Plato 式的 “熱愛智慧 lover of wisdom” 的註解掩蓋了 phil- 之複合詞的原始和有些消極的含義,其中第一個元素並不表示積極的願望,而大致上是一種以生命為導向的活動,第二個元素是關懷的生命實踐。例如,“Odyssey” 中的 Phaeacians 人和 Taphians 人是愛好劃槳的人,我們無法想像他們會是 “槳迷 oar-loving” —— 划船是一項體力活—— 除非是其他人對他們航海的便利性做出諷刺而困惑的評論。這就證明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追溯了sophos 的演變過程,從一種特定的技能或專長(六世紀前)到一種能夠給出關於如何生活和堅持什麼價值觀的極好的實用建議的能力(六世紀至五世紀之間:關於 Theognis 的討論) fr. 120 on 97-8 至關重要)。Christopher Moore 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推測,即公元六世紀末左右舊城邦體系的危機導致了 sophos 的語義轉變,因為人們需要實際的指導,“有望改善公民生活的模式”( p 102 及後)。因此, “Philosophos” 這個詞似乎被用來描述那些以成為 sophoi 那樣的人為目標的人 —— Moore 稱之為 “聖人崇拜者 sage-wannabes” —— 這是一個有點奇怪的目標,因為這種地位曾經是傳統上 ,這個頭銜是透過歡呼獲得的,也許是對某人博學多識的認可,而這並不是一個人能夠或會追求的東西。隨後的章節則論證說,最初是 Pythagoras 學派使用這種描述,不管 Pythagoras 是否曾經或是否會使用這個詞來描述自己。 Philosophia 和 philosophein 的出現似乎只是為了描述他們所從事的活動 —— 尤其是他們在大希臘 Magna Graeca 城市中以組織社區而聞名的活動。雖然這表面上看起來與古代聖賢的政治活動類似,但一些派系認為這是越軌行為,並導致了針對他們的暴力行為;所以在這裏這些詞語貶義地標記了他們的活動所遭遇的怨恨。無論如何,這種針對 Pythagoras 學派的帶有政治意味的辱罵與 Plato-Aristotle 的 “熱愛智慧 lover of wisdom” 的觀念毫無關係,儘管這一傳統後來也將他們納入了其歷史自我理解之中。



這兩部分結合起來表明,在六到十五世紀左右稱某人為哲學家,就是在將他描述為一個努力 “獲得一定的文化地位和權威……而這很可能無法透過展示的方式獲得”( p 106 )的人。根據這項建議,Pythagoras 學派是這種批判性描述的最突出的目標,這引出了 Moore 的下一章。



Christopher Moore 讓人們看到,美德的可教性,這是詭辯家和 Plato 的一個重要話題,在 sophos 和 philosophos 的對比中已經存在問題。 。當 Pythagoras 自稱是啟蒙哲人時,他暗示某種人類的努力可以克服智慧的缺乏( pp 108-9、111 )。但當 philosophos 用作辱罵時,使用者就暗示一個人只能天生成為聖人,或者至少不能通過學習成為聖人 :認為一個人可以通過努力變得聰明是荒謬的( pp 105-6:Plato 的 “Meno” 似乎與此特別相關。



第四章 (Pythagoreans as Philosophoi) 是 Christopher Moore 故事中較弱的環節之一。他打算比最後兩章更直接地解決第三章;但正如我們之前所見,記錄 Pythagoras 故事的最早的現存文本寫於四世紀末。在第一章中,Moore 認為 Pythagoras - Leon 軼事的不同版本有著共同的、更古老的來源。在本章中,他引用了從 Xenophanes 到 Alcidamas 的許多文本,這些文本對 Pythagoras 及其追隨者的描述恰好符合「哲學家」的詞彙描述。換句話說,雖然他所討論的文本並沒有將畢 Pythagoras 學派稱為哲學家 ,但這些文本中對他們的描述綜合起來表明,在他們那個時代,他們可能被這樣稱呼。Moore 坦率地承認了現有證據的間接性和推測性: “不可否認,沒有任何前學術文本明確地將 Pythagoras 主義者稱為哲學家 philosophos;我們正在根據間接證據開展工作” ( p 107 )。


Christopher Moore 方法的核心是仔細審查文本證據 —— 包括考慮紙莎草遺跡、Mycenae 的 phil- 複合詞(僅在專有名詞中證明)和銘文。在數百個(大部分是古典和後古典時期的)希臘語 phil 複合詞中,Moore 的論點是建立在對大量可追溯到 5 世紀初的詞的仔細考慮之上,以及 phil- 複合詞的意義從負面意義轉變為後來的中性或正面意義。 (附錄列出了全書總共出現的 73 個 phil- 複合詞。)



他的主要論點是,philosophos 是一個有點輕蔑的稱謂(標題的“辱罵”),後來被那些使用它的人(顯然最初是 Pythagoras 學派)認可地使用 —— 與 對貶義詞 “酷兒 queer” 的接受沒有甚麼不同在 20 世紀後期受到如此歧視的人。只有當 Plato 為 philosophos 賦予了錯誤的字源 “熱愛智慧 lover of wisdom” 時,哲學才會作為一個獨立領域出現。然後 ,Aristotle 透過歷史的自我意識來確保它的自主性,這種自我意識不是透過前身的名稱來識別和吸收前身,而是透過回顧性地考慮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將它們視為對他所理解的自己的哲學項目的貢獻者來識別和吸收前身。



本書的其餘部分分為三個部分,後兩部分構成了 Christopher Moore 論證的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四章重建了 philosophos / philosophia 的起源。第二章討論了 Heraclitus 斷簡殘篇 B35,“因為哲學家(philosophous andras)確實應該( chrē) 成為許多事物的研究者。” 該斷簡殘篇的真實性尚有爭議。看起來這個斷簡殘篇與 B40 和 B129 相矛盾,這兩者都批評了博學。為了調和這些說法,真實性的捍衛者有時會訴諸 Moore 所說的「兩步驟」智慧模型,在研究開始時鼓勵博學,但不鼓勵將其作為最終目標。 Moore 既拒絕了那些對真實性持懷疑態度的人( pp 41-45 ),也拒絕了那些對兩步驟解決方案持懷疑態度的人( pp 45-51 )。在他看來,兩步驟辯護在兩個方面存在錯誤:它假設 Heraclitus “完全符合愛奧尼亞-義大利研究傳統” ( p 50 ),而哲學的 andras 對 Heraclitus 來說具有積極意義。對兩步驟解決方案的拒絕迫使 Moore 對 Heraclitus 的知識論做出一般性解釋,結果發現這既對實證研究的前景表示懷疑,也對哲學家所做的事情表示不信任。因此,Moore 認為,B35 並不是建議 “進行大量研究”,而是對Pythagoras 學派的一種諷刺。



第一章 (Introduction: The Origins of Philosophia),同時也是導言,討論了 Pythagoras 和 Leon 之間的軼事對話,記錄在 DL 8.8 ( Dorandi, Tiziano (ed.) - “Diogenes Laertius. 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 (2013, CUP)” )中,以及其他作者的變體 ( p 27 )。Christopher Moore 認為,雖然沒有比公元前 4 世紀晚期更古老的現存文獻。記錄這個故事,幾乎沒有理由認為這個故事是為了 “宣傳 propaganda” 目的而捏造或虛構的。我們應該把這些軼事當作真實的歷史,或至少提供一些可靠的歷史資訊。Moore 參與了Walter Burkert 的古典論述,該論述聲稱 Heraclides 將 Plato 的哲學觀念反射回了 Pythagoras 學派( pp 20-24 );他認為,仔細評估 Burkert 的論點,故事的重要部分仍具有歷史可靠性。討論這些變體的目的是為它們在 4 世紀之前的共同出處建立一個合理的依據。因此,這個介紹性敘述促使人們更深入地挖掘公元前 6 世紀 philosophos 一詞的可能流通和意義的整個背景。



由於斷簡殘篇中的 chrē,這種解讀難以令人信服。Christopher Moore 預見了這個反對意見,並在 57 n.54 中對其進行了處理,讀者應該參考。本章旨在證明在Heraclitus 的時代,哲學既是當前的,又具有負面意義;這 “…將證明在 Pythagoras 的一生中,philosophos 這個字的存在”( p 37 ),並使 Pythagoras 故事的歷史真實性稍微更可信一些。

Показано 20 последних публикаци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