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网上讨论「老登电影」,我觉得挺好的。
因为这对男性来说同样是一种困境。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男性榜样,都是「人狠话不多」的类型,即便在表达爱的时候也是。
从《入殓师》里的父亲,到藤井樹、遠野貴樹,云天明、至尊宝,甚至西弗勒斯·斯内普……这种「深沉的爱」早已成为一种固定范式。
你们别笑,这一代男生就是这样的,都觉得「爱」是一种通往世界尽头的,纯洁而强大的力量,就像工藤新一和毛利兰。然后一夜之间,他们又要蜕变成一个丈夫和父亲,被责任的棘轮驱动,即便没有任何爱了,每天回家要坐在车里抽根烟再上楼了,也要沉默地做供养者。
大家都深受其害。包括我自己,从小到大,总是女孩在教会我「具体的爱」。最早记得我的生日,送我圣诞礼物的是女生,带我听 Taylor Swift 和 Lana Del Rey 的是女生。再后来,亲手帮我一点点改病句和错别字,借此影响了我文字风格的编辑,也都是姐姐,男编辑从来都是发 60 秒语音的修改意见。
但我觉得,创造「老登电影」概念的下一步,不应该是切割,给老登电影刷一星。而是尝试树立一种新的男性形象,一种敢于承认痛苦,能表达具体情绪,不是在沉默中追求不朽的男性。且这种男性不是某种「浪荡子」 or necessarily gay。我觉得《Sex Education》是一个好的开始,又比如 Jesse Eisenberg 今年拍的《A Real Pain》,我还没看,但我感觉也具有类似的气质。
很大程度上,只有打破这层壳,「不预设条件的情谊」才有可能生长,并可能发育成强大又具体的爱。这种情谊现在常被称为「女性友谊」,《A Real Pain》则将它表现为了「男性友谊」。但最终,这个东西不应该预设任何条件和标签,它的内核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博爱,《明天会更好》里唱的那种。
某种程度上,这届小朋友正在愈发落入这一陷阱。近年我常常发现,很多人将「与异性单独吃饭看电影」视为一种不单纯的互动交往,对我自己也造成过数次困扰……这简直不要太荒谬。
人和人之间的交互,有越来越多的「预设前提」,异性的交往范式要么是约炮,要么是相亲结婚。而我很不喜欢邵艺辉,which is a 电影人,新城市女性,也把「一起看电影」当作一个梗放在《好东西》里。
这与我的个人经验完全背离。On a scale of 0-100%,一起看场电影顶多算 10% 的不单纯。也就是说,我有 90% 的一起看电影的关系,最终都以友谊为结局,这没有任何问题。
对我来说,距离 100% 的不单纯,只差一层窗户纸的交互,可能是:一起去泡温泉,从汤泉出来后,坐在门口,一边吃草莓味的冰棍,一边互相分享了内心最隐秘的 insecurities,又或者是一起去看了一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花火大会……但看电影真的太基本了,如果人和人连不附带条件地看电影都做不到,那难怪你会和不爱的人结婚。真的,如果这样,这个世界可以到此为止了。
因为这对男性来说同样是一种困境。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男性榜样,都是「人狠话不多」的类型,即便在表达爱的时候也是。
从《入殓师》里的父亲,到藤井樹、遠野貴樹,云天明、至尊宝,甚至西弗勒斯·斯内普……这种「深沉的爱」早已成为一种固定范式。
你们别笑,这一代男生就是这样的,都觉得「爱」是一种通往世界尽头的,纯洁而强大的力量,就像工藤新一和毛利兰。然后一夜之间,他们又要蜕变成一个丈夫和父亲,被责任的棘轮驱动,即便没有任何爱了,每天回家要坐在车里抽根烟再上楼了,也要沉默地做供养者。
大家都深受其害。包括我自己,从小到大,总是女孩在教会我「具体的爱」。最早记得我的生日,送我圣诞礼物的是女生,带我听 Taylor Swift 和 Lana Del Rey 的是女生。再后来,亲手帮我一点点改病句和错别字,借此影响了我文字风格的编辑,也都是姐姐,男编辑从来都是发 60 秒语音的修改意见。
但我觉得,创造「老登电影」概念的下一步,不应该是切割,给老登电影刷一星。而是尝试树立一种新的男性形象,一种敢于承认痛苦,能表达具体情绪,不是在沉默中追求不朽的男性。且这种男性不是某种「浪荡子」 or necessarily gay。我觉得《Sex Education》是一个好的开始,又比如 Jesse Eisenberg 今年拍的《A Real Pain》,我还没看,但我感觉也具有类似的气质。
很大程度上,只有打破这层壳,「不预设条件的情谊」才有可能生长,并可能发育成强大又具体的爱。这种情谊现在常被称为「女性友谊」,《A Real Pain》则将它表现为了「男性友谊」。但最终,这个东西不应该预设任何条件和标签,它的内核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博爱,《明天会更好》里唱的那种。
某种程度上,这届小朋友正在愈发落入这一陷阱。近年我常常发现,很多人将「与异性单独吃饭看电影」视为一种不单纯的互动交往,对我自己也造成过数次困扰……这简直不要太荒谬。
人和人之间的交互,有越来越多的「预设前提」,异性的交往范式要么是约炮,要么是相亲结婚。而我很不喜欢邵艺辉,which is a 电影人,新城市女性,也把「一起看电影」当作一个梗放在《好东西》里。
这与我的个人经验完全背离。On a scale of 0-100%,一起看场电影顶多算 10% 的不单纯。也就是说,我有 90% 的一起看电影的关系,最终都以友谊为结局,这没有任何问题。
对我来说,距离 100% 的不单纯,只差一层窗户纸的交互,可能是:一起去泡温泉,从汤泉出来后,坐在门口,一边吃草莓味的冰棍,一边互相分享了内心最隐秘的 insecurities,又或者是一起去看了一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花火大会……但看电影真的太基本了,如果人和人连不附带条件地看电影都做不到,那难怪你会和不爱的人结婚。真的,如果这样,这个世界可以到此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