Фильтр публикаций


这道函数复合题居然是学校复习卷里面的,这谁做得出来啊,,,完全是构造性的证明(需要极强的观察力)
幂平均不等式按理来说是高考不考的内容,但它把基本不等式完美升华了,还是非常值得品味的,更遑论它本身还有不少二级结论。
最后附上一类嵌入不等式的证明与应用


Day19 习惯性挑错者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我有)这样的人:你说一句话,这个人一定要反驳你,哪怕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也会被他放大。即使在明知道自己错了的情况下,也会继续跟你杠下去的究极大杠精。
我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于是我作出了一种假设:这种挑错行为是长期养下的一种习惯行为,这类人应该是有过“因为指出他人错误而得到认同”的相似经历。换句话说,挑错为他们带来过好处。于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把挑错行为归纳为利于生存的好行为。有的时候甚至连那个人的脑子都没有反应过来,反驳的话就已经说出了口。
挖苦,批评的潜在含义,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权威性,维护自己的自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给自己找面子。每个人都有自信,人们需要,且认为自己需要一些存在的意义才活得下去。这类习惯性挑错者的自信的来源之一,就是通过贬低他人来获得自信。
可是,习惯得久了,就会变得刻薄。把对于对象的挖苦与批评养成了习惯,就会选择性忽视掉对象的优点。注意力集中在缺点上的人,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嗯. 人还是包容一点比较好。
当然,某些人也有不是“通常性”的习惯挑错者,而是“特定性”的习惯挑错者的可能。前者是对谁都挑错,而后者是对某个人或是某一群人挑错。某个人或许具备某些特点,比如好欺负,不爱说话(知道不会被反驳,所以越来越习惯挑错),对某群人的习惯性挑错,或许是偏见产生的原因之一。

#生活随记


上海唯一的乐趣就是在死贵的消费水平里找平价美食店(⭐标都是我尝过好评的

185 0 5 11 12

Day15 失望与冷静
我发现除失望以外,可以减少其他情绪波动的另一种情绪,那就是冷静。

失望是一种“情绪脱敏”,大多数关系的终止,并不是大吵大闹,而是平淡地说出一句:已经结束了。失望就像是一种其他情绪不会再产生的标志,且很难人为的控制。轻易可以唤醒情绪波动的失望不叫失望,倒像是被误解为失望的悲伤,失望就真的是失望。

而冷静却不一样,冷静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在面对认为重要的事情时,人们往往会表现出很冷静很认真的状态,生怕受到情绪的影响。

冷静像是战胜了自己的情绪,成为了自己情绪的主人,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失望像是杀死了自己的情绪,就算想要控制情绪,情绪也不会出现。

之所以没说“失望像是被自己的情绪打败”,是因为其他情绪有时候也可以“把人打败”:像是难以压制的喜悦,难以控制的愤怒,无法忍受的悲伤,难以掩饰的厌恶等。


一些人天生就很冷静,一些人有过引起很强情绪反应的经历,还有一些人受过某些特定的心理训练。冷静确实是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解决非人际关系的问题(如商业谈判)与做出重大决定时,格外重要的一种情绪。

失望与冷静,都表现出一种情绪的“低反馈”模式。我有一种直觉,这两种情绪有一些关联,但并不太好解释。是冷静的人都曾有过失望的经历?还是失望过的人对其他相关的事情表现得更冷静?

#生活随记


Day14 内心成熟的标准是什么.
刚毕业的应届生在职场上,好像与工作多年后的从业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呢。那评价一个人内心是否成熟的标准是什么呢.

是由乐观转变成麻木?

是由善良转变为冷漠?

是个性的消散?

是潜藏在言语和处事中的狡猾?

是不得不接受自己所厌恶的一些东西,内心的无奈?

是在美好的理想与乏味的现实之间的转变?

是切实体会到社会残酷竞争法则之下,自身的渺小?

是认清现实,体会到世界的残酷与乏味后,那一丝观念的转变?

或者,是上述的一切?

还是,体会到上述的一切后,仍以乐观的心态,去热爱生活?

#读书日记

207 0 2 13 11



出门觅食被强控十分钟
对面在施工,然后我旁边有 6 个男人在大冷天的街道上看挖掘机施工。

不愧是挖掘机大人,硬控 8 到 80 岁

280 0 0 11 12

Day8 读《恶意》有感
人们好像非常热衷于以玩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恶意。

玩梗的对象,可以是墨茶、科比、梅西、丁真、蔡徐坤(这个怎么能玩这么久)、胖猫、马嘉祺、阿 giao、阿诺、孙笑川、刀哥、虎哥。如数家珍,这么看来,只要梗够好玩,玩梗的对象是谁,似乎无所谓,无论死活。

至于玩梗的原因,一些人是为了找乐子;一些人是为了让自己表现得很有趣;一些人是为拉近与他人的关系,防止自己被排斥;一些人是无脑地跟风模仿,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是为了释放压力;一些人是为了转移恶意;一些人是为了从以上的“一些人”中谋取些利益:具体表现为流量与名气。还有很多人,是以上的“一些人”中的任意补集。

现实生活里,我也会玩一些人的梗。可以说,我甚至玩的更频繁。所以我没有资格以高高在上的道德评价者的姿态去指责这种行为。我只是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思考了一些东西,发出来,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思考:这样是对的吗?仅此而已。

要是讨厌什么人,或许明确地表示反对更好。玩梗模糊了支持与反对之间的界限,一部分玩梗的人或许想表达反对与不满,而另一部分玩梗的人或许只是想迎合上一部分人,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玩的梗是什么意思,就像《红毯先生》里学“奥利给”的小孩子一样。久而久之,也就搞得乱七八糟。

#读书日记


再补一些书评



Показано 10 последних публикаци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