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区管理的无奈:认知水平越低,人就越固执,人与人,始于外观,终于三观。人类,不会存在有“感同身受”,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不同认知的人不会有交集,甚至还会有对抗。我现在从不提建议,只说观点,遇到能量不相同的人,话都懒得说。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思维就会沿着线性的方向一条路走到黑,从而缺乏判断力,表现得顽固不化。有很多人会说固执没有什么不好,它表示一个人有所坚持,不被同化。没毛病,但问题在于,固执和正向的执着或者坚持原则并不是一回事,而是表现为,在面对不同意见时,
扩大敏感度,提高自尊,拒绝反省、拒绝倾听、拒绝学习,从而会阻碍个体进步和成长。
把固执当成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仿佛一旦不固执了,就会随波逐流,变得毫无特点可言。
君子和而不同,和是接受人与人的不同,不同则是自我价值观的体现,有底线,有原则。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会保持其独特的个性,因为他们认识到,所谓的固执并不是独特的个性,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
固执往往使得一个人越来越偏激,缺少宽容和智慧,阻碍了良好个性的形成,阻碍了学习、思考以及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的发展。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时,一个人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他以往的经验来对该问题或者场景做出判断。颇有些路径依赖的味道。当很多人的认知能力不足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单一,缺乏弹性和张力。
遇到问题时,个人构念所提供出来的对策就很狭隘。但这种狭窄的对策却是他们的全部,因此会将之误认为是所有的、最好的,从而拒绝其他的可能。
为什么我们要读书,阅人,因为只有足够的见多识广,我们才能明白人的渺小和自我的无知,这也就是为什么“深海是寂静的,浅海是喧嚣的”。一个经历多和认知宽广的人,他一定会安静的,从而才会生发出智慧。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认知构建就会越丰富、越饱满。
在同样的问题面前便不会只是执着于一种答案,而是会同时浮现出不同的思考路径,为什么苏东坡会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因为他和苏格拉底都明白自己的局限,正因为他们有足够渊博的知识和智慧,他们才知道自我是如此的“无知”和不值得一提。
认知能力低的人,衡量价值的标准就只是金钱和无知。而认知水平高的人的衡量标准除了金钱之外,
更注重“无用之用”事情的投入,接受多元化,让自我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反复的摩擦自我,因此,认知能力高的人,往往更乐于提高自己,不断补充和丰富更多的思考可能性。
全球曝光头条 @bg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