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filter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78 - I Spent 90 Days Rebuilding My Brain. Here's What I Learned.

Joan Westenberg 发现高效其实是深度的敌人而所有有趣的事物都藏在深度里

1 她每周会留出整整一天不使用 AI
2 那一天她坚持用自己大脑生成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而不是依赖任何外部支架
3 就在那时她意识到自己一直缺失的东西原创思考所带来的满足感
4 现代生活让人习惯性地逃避这种状态因此坐在模糊与不确定里不急于转移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激进的自我找回
5 每一条思路最终都走进了死胡同或者落入陈词滥调但这正是重点她正在学习如何与一个问题待在一起即使它迟迟不给答案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78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77 - Writing Code Was Never The Bottleneck

Pedro Tavares 发现添加新软件的边际成本正在接近零尤其是有了大语言模型LLMs但理解测试以及信任这段代码的代价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1 他不确定作者是否完全理解自己提交的内容
2 他注意到生成的代码引入了不熟悉的模式或者打破了既有的惯例
3 在他看来真正的瓶颈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代码审查通过指导和结对编程进行知识传递测试调试以及协调与沟通所带来的人力成本
4 最终他发现我们陷入了这样一种局面代码生产变得更简单但验证却更复杂这并不一定让团队整体运转得更快
5 他回忆开发者们过去常常拿复制粘贴工程师开玩笑但 LLM 所带来的速度与规模却让这种复制粘贴的习惯被进一步放大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77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76 - How to Become a Time Billionaire

Joan Westenberg 明白时间不会积累也不会再生时间不能借出去收利息只能用或者不用

1 对她来说成为时间亿万富翁始于一个前提她的每一个小时原本就属于她自己只是她忘了账户的主人是谁
2 在金融领域套利是利用市场失效来获利而在生活里时间套利就是用同样的方法去利用注意力的差价
3 每一个自动化的 SOP每一个由虚拟助理管理的任务每一次被委派的决定都是时间套利每一个明天不再需要她亲自做的决定都是时间套利
4 她明白你没法在一个专门用来分散注意力的系统里把效率优化到极致唯一的做法就是退出那个系统
5 所谓时间亿万富翁如 Graham Duncan 所说就是生命中还剩十亿秒的人这大约等于 31 年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76


DPS 周刊 200 - 吃人吃得骨头都不剩

听闻《夹边沟记事》这本书很久了,一直没机会看,直到最近读到高尔泰写的《寻找家园》,里面有不少关于夹边沟的回忆。于是决定找来读一读,读完的感受就是,真是吃人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一九八二年,我回到蘭州大學。有一天,系上的同事、教中國哲學史的楊梓彬氣沖沖跑來,說他要抗議,抗議甘肅省委批准蘭州醫學院到夾邊溝挖掘完整人骨,做實驗和教學用具。那件事本來是嚴格保密的,但醫學院的辦貨人事先答應附近的農民按計件工資付酬,後來發現不用挖掘,只在農場大門遺跡前面的第一道沙梁子底下撿了一天就夠數了,覺得太虧,要求修正合約,改為按勞付酬,農民說他賴賬。他說農民騙錢。雙方一衝突,秘密就公開了,這才傳到了老楊的耳朵裡面。


为什么二十年后在夹边沟农场门口的门口就能很容易捡到尸骨?在高尔泰的回忆中,一开始还有人有力气挖个坑,把饿死的人埋了。到后来,饿死的人越来越多,挖坑都来不及挖,更可怕的是,后面的人都没力气挖坑了。只能随便把饿死的尸体就近丢弃。

至于说右派接受的劳教,其实就是随意捏造出来的一种折磨人的手段,根本不在法律范畴内。尽管劳教劳改听起来很像,但后者是一个法律概念,所以可以在法律范畴内执行,而前者全凭领导一句话。没想到七十年之后,在2019年-2022年,类似的荒唐事又再次上演。

采访了拍摄夹边沟口述史的艾晓明之后,Ian Johnson 在 Spark 一书中写道:

Its name is Jiabiangou, the Ditch, the most notorious labor camp in China, a place where thousands were worked and starved to death in the late 1950s and early 1960s. Improbably, this field of stone and sand, blown flat by the winds and patrolled by guards, has become a touchstone for Chinese people seeking to recover their past.

希望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些,也永远不要相信这个政党。

https://letters.acacess.com/weekly-200/


昨天吃饭的时候,朋友问我怎么找到好吃的餐馆,我说很简单,不用小红书就好。

我一般用 google map:

1. 搜索框下面有个 restaurant 的按钮,点一下之后,会出现带有分数的红点🔴;

2. 点一下高分餐厅,看看是不是自己想尝试的;

3. 看一下有多少评分,如果只有很少人打分,分数有很高,要么是刷出来的,要么是新店。这种就要谨慎。一般而言,打分比较多,分数比较高的店,都还不错。毕竟是众人投票的结果;

4. 有一种例外就是在游客比较多的区域,这种打分会失真。这种看一下评论也能猜出个大概。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74 - Versions of reality

Seth Godin 相信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版本的现实带着自己关于发生了什么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故事

1 他认为自己所选择的现实有两个重要作用
2 当现实与他心中的叙事以及目标相配合时他就更容易到达想去的地方
3 但他也承认现实总会在最不想面对的时候出现
4 他认为通向更准确现实的最佳途径是愿意分享自己的假设展示自己的推理过程并根据有用的反馈去调整自己的故事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74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73 - Is ChatGPT really rotting our brains?

AnneLaure Le Cunff 解读了最近 MIT 关于使用 AI 会加速脑蚀的报告

1 他们发现仅用大脑组表现出最强最广泛的大脑连接尤其是在与注意力和记忆相关的 alpha 和 beta 频段上
2 仅用大脑组中有 89 的人能准确引用原文而搜索组为 83令人震惊的是LLM组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引用原文准确率为 0
3 NLP 分析显示ChatGPT 协助写作的文章往往使用类似的措辞和例子
4 研究者指出过度依赖 AI 工具可能导致所谓认知债务也就是人们没有投入足够的思考因而难以深入学习或记忆
5 事实上人们使用 AI 时往往比 LLM 组所接受的严格指令更灵活LLM 组被要求完全依赖 AI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73


这个更名通知听起来既无奈又荒唐,新时代的苏联笑话

https://overcast.fm/+AAyHD-b0k7A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72 - AI Agents Need a New Syntax

Vaibhav Gupta 指出React 彻底改变了网页开发因为它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 HTML 和 JavaScript 融合到同一种语法里会怎样这催生了 JSX以及后来的 TSX

1 他们认为提示词prompts应当易于查找和阅读本质上它们就像 HTML 一样只是字符串但往往非常动态更像 TSX
2 他们主张切换模型应当非常简单因为模型每周都在进步你的应用也应该随之进步
3 他们提出了一个方案BAMLBasicAss Machine Learning也可以幽默地向老板解释为Basically a Madeup Language
4 BAML 的核心原则是LLM 的提示词就是函数
5 在 BAML 中每个提示词都是一个函数它接受参数并返回某种类型的结果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72


原来 Salesforce 早就把 Time 杂志买了

https://youtu.be/d-s-3V56o54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70 - Everyday choices

Herbert Hui 明白每一天他都有机会做出选择

1 这条既痛苦又充实的道路最美好的一点在于虽然过程更艰难但只要记住走过之后他很可能会感觉好很多
2 一件经历越艰难他事后对它的感受往往就越好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70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69 - This single decision will determine most of your life

Dan Koe 认为人生的质量取决于自己所做决策的质量

1 很多人之所以毁掉了自己的人生是因为他们无法做出这样的决定更别提其他关键决定了
2 他意识到人生一开始就被放在了一条默认的轨道上
3 如果不做出大胆而清醒的决定去改变轨道他永远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
4 所有决定中最重要的就是拒绝那条默认的道路
5 犹豫不决的问题在于当他不做决定时实际上就是让别人替他做决定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69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68 - A receipt printer cured my procrastination

Laurie Hérault 注意到自己可以花几个小时全神贯注地玩电子游戏如果能专注于游戏那大脑也应该有能力专注于其他任务

1. 他发现自己唯一能完成事情的方式是依赖压力比如来自客户或财务方面的压力
2. 一款 FPS 游戏围绕一个简单的循环构建瞄准 射击 命中或未命中这就是所谓的游戏循环
3. 一款游戏要让人上瘾这个游戏循环必须频繁重复并且反馈要足够强烈
4. 一款游戏可能包含多个游戏循环例如游戏中可能还有一个循环是寻找角色的随机装备反馈也可能来自主循环之外比如战利品箱或支线任务
5. 当所有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时每个游戏循环都会让人获得一小剂量的多巴胺创造一种心流状态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68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67 - One Question that Will Help You Become Consistent

开始做一件事之前Recovering Overthinker 会问自己我能以同样的方式坚持做这件事一年吗

1 如果他发现很难保持一致性这个问题会提醒她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流程直到她能够给出肯定的答案
2 他意识到最重要的是解决一致性的问题因为克服内心的障碍比如冒名顶替综合症或完美主义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始行动并且持续去做这件事
3 他建议对于那些刚开始想了解自己项目和感受的人最好调整流程让自己能够高频率地输出成果
4 他也明白有时候事情会比预期更耗时因此必须随时准备好愿意投入到长期的坚持中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67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66 - The Cult of Hard Mode

Joan Westenberg 觉得困难模式往往是地位的象征

1 1985 年伊塔洛卡尔维诺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后来结集成书给下一个千年的六个备忘录他赞美的第一个美德就是轻盈一种能够提炼澄清并超越世界沉重感的能力
2 在卡尔维诺笔下轻盈是一种智性的优雅也是一种美学的优雅
3 而隐藏在一切之下的冲动是把事情搞得比本该复杂好让自己感觉比实际更聪明
4 这些复杂往往没有必要它们只是姿态用来表明我在玩困难模式的地位信号
5 在大多数领域简单是专业的体现而在科技领域简单却常被视作你根本没用心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66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65 - The Gentle Singularity

Sam Altman 认为,从宏观视角来看,ChatGPT 的“能量”已超越历史上的任何个人:

1. 每天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依赖它办事——小幅能力提升能带来巨大益处,而微小偏差被放大后也可能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2. 进入 2030 年代,“智能”和“实现想法的能量”将空前充裕,不再是稀缺资源。
3. 这正是“奇点”的惯常节奏:昔日奇迹先变日常,最终成门槛。
4. AI 产生的经济价值已启动一套正向飞轮,推动基础设施不断复利式扩建。
5. 随着数据中心生产被高度自动化,“智能”成本终会逼近“用电”成本本身。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65


季风书店的播客发布了

https://www.instagram.com/p/DLGHhIGPWJO/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64 - Different Kinds of Smart

Mogen Housel 回顾有史以来最聪明投资者在20年前破产的悲剧,认为这其实是由很多忽视铸就的:

1. 在多个领域有 B+ 水平的人,往往比在单一领域有 A+ 水平但完全忽视其他领域的人,更能洞察世界的运作方式。
2. 一种理想的性格是“杠铃型”:一边是自信,一边是警惕,敢于大胆行动,但始终以生存为最高优先级。
3. 商业中唯一不可饶恕的罪过,就是把现金烧光。
4. 关键是要意识到:总有人比你聪明、短期表现更好,但如果他们缺乏偏执式的安全边际,最终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时更可能被淘汰或放弃。
5. 正是这种“偏执”,才让你的大胆赌注有机会活得足够久,最终成长为有意义的成果。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64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63 - Habbit for Daily Writing

Isaac Clayton 认为传达复杂思想需要批判性思考与高效写作,而高效协作只能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获得:

1. 写作是将大脑中悬浮的思维结构变成纸上文字的过程:作为写作者,必须尽量无缝跨越这条边界。
2. 我们的目标是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完整地重建到读者的大脑中,让她持续投入,否则读者的目光一旦游离,尚未传递完的结构就会在自身重量下坍塌。
3.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思维结构拆解后跨越心智边界“分段运输”,每个句子都能独立站得住脚,方便读者逐步重组。
4. 像生活中的其他技能一样,想真正提升写作能力,就必须练习;而要练习写作,就要持续写作。
5. 他曾保留一个名为《Questions》的文档,每当冒出有趣想法就记录进去。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63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62 - Don't Chase Goals, But Limits


Joan Westenberg 认为目标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它是这个世界悄悄递给我们的 -- 这个世界习惯用“向前的速度”去衡量进步,而不是“向内的深度”。

1. 她不再问自己想去哪里,而是开始问:为了到达那里,她绝不愿意违背什么。结果是,事情确实更难了,但方向却清晰了。
2. 很多真正做出创新的人,其实并不设定明确的目标,她发现这些人选择在各种约束中行动。
3. 约束是这场游戏的规则,但并不是所有游戏都值得去玩。
4. 约束不会扼杀创造力,它反而会引导创造力的方向。就像十四行诗的格式,看似令人抓狂,但正因为限制,反而成就了伟大作品。
5. 目标常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看得见的缺口上,但真正重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约束,它们才真正告诉我们什么值得在乎。

https://letters.acacess.com/daily-productive-sharing-1262

20 last posts sh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