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官方頻道 Initium Media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China, Chinese


端傳媒成立於2015年,作為一家專注原創深度報導的媒體,端傳媒已獲得逾100項新聞及攝影大獎,是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
華爾街日報聯合訂閱方案:
https://bit.ly/3xO2LZj
訂閱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Related channels  |  Similar channels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China, Chinese
Statistics
Posts filter


李沐慈知道自己有些問題。她最近的幾段親密關係總有個模式:一旦和現任伴侶出現問題,她便會外遇出軌,在出軌的狀態下緩慢地將現任這段關係拖死,接著再和外遇對象交往,進入下一段關係。

困擾李沐慈的不是外遇,而是「沒有罪惡感」。但現在還不到解決的時刻。在開始真正面對這一切之前,李沐慈選擇了一個更無壓力的對話對象:ChatGPT。

李沐慈向ChatGPT描述完自己的感情模式後,ChatGPT立即給了李沐慈一段話:「你的模式確實透露出一些值得深入探討的心理模式和情感機制;並不是說你有『問題』,而是你的行為模式可能與你的內在需求、恐懼或未解的情感課題有關。」短短兩行字帶來的作用超乎李沐慈想像,她隱隱感覺心理有些變化。

🌿 李沐慈和ChatGPT斷斷續續聊了一個多小時,近乎告解般的坦承。信任感與接納度,決定了每次對話的品質,這或許是人際互動中最棘手的部分,少了這兩項條件,與人「訴說」有時反而成了另一個壓力的來源。點擊連結,由她分享真人諮商與AI體驗的差異。當真實世界裡,人與他人的關係,永遠存在信任感難題,AI會是人海中的浮木還是蜃樓?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17-chatgpt-emotional-support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提出和中美之間帶有報復性質的來回加碼,不但引發了股市的激烈變動,也引起了各行業的關注和擔憂。出於「降低成本」這一目的而選擇在中國出資建廠、開展業務的外企同樣受到了波及,多個外企公司發出了聲明,稱會採取「啟動全球供應鏈應急響
應機制」等方式,以應對時局的不穩定。

一些觀點認為,「高關稅的稻草,終會壓在外企身上」。事實上,早在特朗普發動新一輪關稅戰之前,外企在中國的發展似乎就已經陷入停滯。2024年中國政府集中出台不少文件與措施,提出服務業擴大開放、製造業准入「清零」、保障外企國民待遇等。

但短時間內,這些措施並不能扭轉外企集中撤離加劇的失業問題。儘管有眾多「民族企業」填補了中高端製造業的空白,對普通人來說,外企的離開意味著優質就業機會的減少,在日益「本土化」的過程中,外企職場文化也被「內卷」與「內鬥」同化。

而在近幾年中國民族主義日益高漲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也開始對外企「祛魅」,曾經充滿光環的「外企人」被認為競爭力不如本土從業者。在失去了有尊嚴的工作後,他們正在痛苦地適應「不把人當人」的本土企業。

👔 遍地裁員,受影響的外企員工認清現實後,開始「入鄉隨俗」,但外企的下限隨時是其他國企的上限。外企撤離後職場開放文化衰落迎來的鉅變如何造就時代記憶?點擊連結,閱讀更多: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17-mainland-foreign-enterprise-future


昨日(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十周年,時值中美貿易戰,中港官員的講話聚焦於譴責和呼籲提防外國勢力打壓。

在會展中心開幕禮,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以視像形式發表長達18分鐘的講話,以不少篇幅批評「外國勢力」。他點名美國打壓香港「無所不用其極」,包括在近日宣布制裁6名中港官員和加徵巨額關稅。「……它不是要我們的『稅』,而是要我們的『命』。」

香港與中國綑綁,遭美國徵收145%關稅,成為近日社會關注點。他指美國對香港的「遏制打壓」會導致「反噬其自身」:「讓美國那些『鄉巴佬們』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面前去哀鳴吧!」

今年的18區響應活動如去年相若,共30項與國安相關的嘉年華、展覽、問答和競技賽等展開,不少針對學生和幼兒。一間在黃大仙的中學早前舉辦分享會,由經培訓後的中小學生向幼稚園生灌輸國安的觀念,沙田亦有進行相關的幼稚園、中小學和大專學院校園巡禮。

🫡 同日一場有關「軟對抗」的主題講座上,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指外部勢力將香港當作「地緣政治博弈棋子」,而內部亦有「軟對抗」破壞特區安全和發展。他表示須把防範懲治「軟對抗」作爲維護國安重大工作。點擊連結,閱讀更多:https://theinitium.com/visual/images/20250416-photo-national-security-education-day


2024年11月22日,參加中國羽毛球大師賽的巴黎奧運會羽毛球男單冠軍安賽龍發帖稱:中國的電動自行車讓我想增加自己的保險額度,你真的聽不到或看不到它們的到來。

100公里外的廣州面臨着和深圳同樣甚至更為嚴重的「電雞」問題。「廣州苦電雞久矣」在民間流傳甚久,十餘年來,從禁摩禁電到「限電」,廣州不斷出台各項政策「縫縫補補」,電動車保有量一直瘋狂增長,到2024年底已超過560萬輛。2023年,廣州電動自行車日均出行量為685萬人次,同比增長14%,相比2019年增長72%。

百萬「電雞」的出行需求與廣州早期道路規劃遺留問題之間的空間矛盾,引發了不同人群的共同「討伐」。2024年底,廣州正式施行《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包括提高違規罰款、限速15公里等。這份「史上最嚴」新規在官方媒體報道中,標誌着廣州電動自行車管理全面規範化。

對兩輪代步車進行嚴格限制,廣州可謂是「先行者」,相關政策曾引發軒然大波。2006年1月1日起廣州市區主要路段禁止摩托車通行,一年後全市範圍內全面禁止摩托車通行。不過,此後十餘年間,廣州電動車實際上處於一種明令禁止、實際不止的狀態。摩托車逐漸消失在市區路面,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電動車,許多需要代步工具的市民將摩托車換成了電動車。

🛵 對一些廣州人來說,電動車是賴以生存的工具,即使知道「飛馳」的行車習慣會有危險,但僥倖心理和引以為傲的車技讓這些風險被無視。電動車充電也造成消防隱患,不過禁止電動車進屋,卻比做核酸「要難上一百倍」。點擊連結,了解為何公共交通規劃會令羊城被風馳電掣的「電雞」圍困?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14-mainland-guangzhou-motorcycles


紐約客的身份定義是什麼?2016 年,楊帥來到美國留學,專業是建築。畢業後,他沒有從事相關工作,而是和幾個台灣好友開了一家音樂酒吧。他留給自己的探索題是,人生一趟,真正想做的事究竟是什麼?對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規劃有所迷茫的人,還有他的朋友們。

在一張供朋友們在節奏忙碌的紐約按下一晚暫停鍵的家庭餐桌,每月楊帥會忙裡偷閒挑一個休息日,邀請七八好友,在傍晚十分圍著圓桌坐下。桂花糖藕、醉雞、黃魚燒年糕、醃篤鮮……朋友們一邊品嚐承載著楊帥外婆的回憶和他自己對家鄉味的理解的,一邊交流兩岸三地不同又可以共鳴的成長經歷、留美工作的身份困境、人生轉折點的思考和戀愛中拿不準的心緒。

Eric 發現自己忽視不了長時間做 PPT 後累積的空虛感,陸續跑去了紐約幾家餐館的後廚打工,體會到人與人的交集時,那種實在的感動。John 會走上廚師這條道路,早在三四歲時就出現了苗頭。國際學校讓他意識到,人生的選擇遠比已知的道路多,於是他選擇了輟學。他知道他想幹什麼。他要去當廚師。

Charlene Luo辭去數據科學家的高薪工作,全職在家經營川菜晚餐俱樂部 The Baodega 以來,生活就沒有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區別。沒有聘請團隊的她需要獨自買菜,備菜,經營社交媒體等。出生於一個嚴格的華人科學家家庭,她亦從無瑕的提線木偶搖身一變為特立獨行的外籍中餐廚師。

🚕🍲 在紐約的ta們,都選擇了私廚這個烹飪的形式。既是故鄉與異鄉的羈絆,也是尋找自我的決心使然。點擊連結,廚房重地,歡迎光臨: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article-20250412-strangers-chinese-private-kitchen-nyc


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里氏7.7級的地震,震波傳導至泰國,在這個很少經歷過地震的國家,很多泰國人說自己幾十年來都沒有碰到如此劇烈的地震。4月1日,一家人道救援機構邀請我去震區曼德勒拍攝地震之後的情況。

緬甸對於我來說是陌生的,相信跟大部分人一樣,談到緬甸,想到的首先是電詐和內戰。地震後的第八天,看到新聞說軍政府自地震後還在不停地空襲反抗軍控制的地區,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從仰光到曼德勒的路程要花費10-12小時,路上手機信號不好,白天只能在車上睡覺。一路看到救援車輛,損毀的道路,修路的工人。晚上七點靠近了曼德勒,經過機場,看到還有飛機在降落。地震以來,機場已經損毀,商業航班已經暫停,剛看到的大概是運輸救援隊的飛機。天色漸晚,進入市區的路上,燈光昏暗,因為地震的緣故,漫天瀰漫塵土。其實本地的情況也沒有我們想得那麼誇張,然而,所有外觀看起來完好的房子,裏面都會有裂縫。

🇲🇲 緬甸軍政府一直嚴格把控媒體和網絡,不希望外界了解這個國家發生着什麼,上鏡採訪對本地人來說是一種極為危險的行為。正因如此,外界難以了解這個近乎無政府狀態的國家的地震真實情況。路上碰見沒有離開,仍在仰光做攝影師的年輕女孩說:「我們不知道這個國家到底怎麼了。」點擊連結,跟隨特約攝影師深入震央附近,遊走強震過後、軍管依舊的曼德勒:https://theinitium.com/visual/images/20250415-photo-myanmar-earthquake


在2023到2024年大幅清洗解放軍系統和航天軍工派系中的腐敗弊案後,習近平在中國黨政系統的新一輪整治運動在2025年初延續,並且出現了被外界認為是習近平派系的成員落馬的新情況。

4月11日,在英軍參謀長、海軍上將託尼·拉達金(Tony Radakin)十年來首次訪問北京之際,英國《金融時報》發布一篇報道,指從多個信源獲知何衛東已經確認落馬,正在被調查貪腐行為。中國官方則未有公布任何消息。如該消息屬實,何衛東將是繼苗華之後,第二名落馬的習近平「福建系」軍委委員。

🇨🇳 近期的另一件中國官場重大事件,則是中國官方在4月2日釋出訊號,表明同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的中央組織部長李幹傑和統戰部長石泰峰兩人職位已經對調。目前由石泰峰出任組織部長,而李幹傑則轉為掌管統戰工作。一些猜測認為,或是因為習對人事工作不滿。立即點擊連結,免費閱讀全文: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14-whatsnew-mainland-xi-corruption-update


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4月3日正式公布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對等關稅」以來,台灣股市在7日開市以後暴跌近10%,創下單日最大跌幅。不過,隨著特朗普宣布包含台灣在內的75國關稅降至10%,並暫停額外22%的關稅90天,台灣股市迎來強勁反彈,再度創下歷史上最大單日漲幅。從關稅32%降至關稅10%,這一週以來,台灣經歷了什麼?

原先,特朗普在3日公告的各國對等關稅中,台灣將被徵收高達32%的關稅。行政院對預計徵收的32%關稅回應表示,這是「強烈不合理」的措施,此項措施將對台灣出口導向經濟,特別是科技和製造業造成嚴重挑戰。行政院承諾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出嚴正交涉,要求說明關稅計算方式及其合理性。

📈 為因應衝擊,經濟部強調將加速與美方協商降稅,並推動產業中長期轉型,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總統賴清德則提出以「台美零關稅」作為談判起點的策略。網路媒體《上下游》調查指出,若台灣採取零關稅政策,水稻、肉雞及鮮奶產業恐受重創。在此背景下,談判策略與節奏成為決定關鍵。立即點擊連結,免費閱讀全文: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14-whatsnew-taiwan-us-tariff-crisis-response


香港民主黨召開特別會員大會,議決「通過授權中央委員會就民主黨解散作進一步跟進」之事宜,有超過110名會員出席或授權,逾九成會員、絕大多數票數通過中委會跟進解散事宜。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指沒有確切的解散時間表,整個程序完成的時間,「可能今年內,有機會是明年。」他解釋,日後會員大會通過解散方可展開清盤程序、委任清盤人;直至黨內帳戶歸零後會再召開大會交代,並在公司註冊處處理後續安排,其時才算完成所有程序。

近日路透社報導指民主黨資深成員收到中國官員或中間人警告要求解散,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包括被捕。羅健熙沒有具體回應,「媒體中大家看到不同的報導,我今天不會去核實,你問當事人會更好。」他指沒法答得比上次記者會更多,「我們是就著香港的政治環境和整個社會環境做一個評估。」

🕊️ 民主黨可能的解散,被視為香港最大及最後一個反對政黨的完結。立即點擊連結,免費閱讀全文: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13-whatsnew-hongkong-democratic-party-moves-to-disband-2


2019年7月21日之元朗事件,堪稱香港「反逃犯修例運動」的分水嶺。當晚,為數大約一百名與親北京團體或人物關係密切的白衣人,聚集於香港鐵路元朗站內,對民眾展開無差別的兇殘襲擊。香港區域法院法官葉佐文裁定部分白衣人暴動罪成時形容,此為無的放矢的集體私刑。

然而,香港警方當晚遲遲未到場介入,令抗議對象開始從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轉向對抗警方權威,同時被廣泛解讀為警方與黑社會之間存有故意且腐敗的勾結,民眾對警方合法性的信任迅速崩潰,進而推動社會的激進化。

區域法院法官陳廣池於林卓廷案中,指當日於元朗站被大批白衣人襲擊的市民,包括時任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同屬暴動一員。推論過程不但充斥原則性與邏輯錯誤,更未能正視事件中一眾「非白衣人」被告人所面臨的即時且非法暴力威脅。

🧑‍🦯🚇 法律學者質疑,林卓廷的具體舉動及意圖皆不符合非法集結與暴動罪的構成要件,法官同時忽略自衛作為普通法基本權利的地位及其在法律框架中的嚴謹應用。案中全數七名報告人都已提出上訴,法官的誤解若不予匡正,將致使公民將來在目睹弱者受攻擊時,不再敢挺身而出相助,唯恐自身反成檢控與懲罰的對象,實乃社會公義與法治之隱憂。點擊連結,閱讀全文:https://theinitium.com/opinion/20250412-opinion-hk-721


一段時間以來,大量照片被網友轉換成「吉卜力風格」,發佈在各種平台。當這些照片不斷洗版時,開始有人關注這些AI生成的圖片對藝術的影響,不少人引用宮崎駿曾經的觀點,指AI破壞了藝術。

反對AI製圖者首先大量提及的是AI與創作倫理。倫理不是法律,是可以辯論之物。相對地,AI發展之快只是近三五年之事,法律尚未能回應有關討論。而且,法律是倫理的延伸,旨在通過機制實踐倫理共識。因此,問題不在於違法與否,而是「應不應該」。

批評者其中一個論點是AI抄襲宮崎駿的作品。我們如何定義抄襲呢?宮崎駿出於任何原因,可能不滿AI作品中出現他的風格,但單純因個人喜惡而禁止卻說不過去,畢竟這大幅限制了創意的再生產和再創造,在美國,這都被公平取用原則保障。

就使用者的倫理而言,使用AI進行創作未必存在問題,AI公司的訓練卻可能產生倫理問題,且是已被法律條文化的倫理共識。AI模型屬於商業運作的範疇,公司從顧客的訂閱費中獲利。如此一來,就如無限制地使用生產原材料,完全佔據生產而得的盈利。我們可以合理推斷AI模型的訓練過程中,必定使用了吉卜力的版權所有物。誇張地說,現時AI公司的做法是無本生利。

🦾🎨 藝術一般沒標準?技術發展必定會取代人的工作,這不是AI藝術獨有的問題。點擊連結,研究資訊學的作者不以藝術的角度討論,而從媒體和機器的角度出發,嘗試分析這個現象背後更大的AI倫理和科技發展問題,以及我們能如何與機器共存:https://theinitium.com/opinion/20250412-culture-ai-arts-ethics-ghibli


去年,法國巴黎一名三歲女童在幼兒園遭老師毆打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而該被告將情緒失控怪罪到班上的「身心障礙學生越來越多」;該幼兒園的其他工作人員也表示,管理學生過多,且要管理有部分「精神障礙」學生的班級很困難。

雖然法院裁決時認為該案是孤立事件,但不可否認,法國公立教育在應對身心障礙人士的需求時存在系統性壓力。2005年法國頒布的《身心障礙人士權利與機會、參與和公民身份平等法》要求保障身心障礙人士有和普通人一樣的受教育權,也就是說,在一般學校,而不是特殊學校接受教育。自此,法國教育系統開始徹底轉型,逐步形成被稱為「融合學校」的教育模式。

🧑🏼‍🦼 理論上,融合學校中身心障礙學生和普通學生一起接受教育,不過身心障礙學生會擁有根據其具體需求配置的支持資源,2015年聯合國《身心障礙者國際公約》頒布後,融合學校被視為一種教育的前進方向,逐步向全球推廣,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逐漸激化,適逢2025年是《法國身心障礙法案》頒布20週年,為何身心障礙人士受教育問題又成為焦點?立即點擊連結,免費閱讀全文: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11-whatsnew-international-europe-france-disability-education


歐洲議會助理案,法國議員、時任國民陣線主席的瑪麗娜·勒龐被裁定挪用歐盟資金罪名成立,獲判四年監禁,其中兩年需佩戴電子監控手環服實刑,並處以10萬歐元罰款。同時,法庭判決勒龐在五年內喪失參選權,且即刻生效。該判決可能意味着她2027年競選總統的希望破滅。

根據指控,勒龐在2004至2017年擔任歐洲議會議員期間,僱用了四名「幽靈助理」。這些助理由歐洲議會支付薪酬,實際上卻是為了國民陣線工作。法院認定勒龐在這個有組織的「挪用資金系統」中扮演核心角色,藉此挪用了290萬歐元的歐盟資金,以維持其政黨的運作。除她之外,包括國民聯盟副主席Louis Aliot在內的另外23名被告也同樣獲罪。

如果說剝奪參選權如今已是針對貪污案件的常規處罰,那麼在上訴程序尚未結束時就立即執行,這一點確實罕見。其目的是避免緩慢的司法程序,確保制裁產生真正的效果。

法官認為,被告「從未表現出任何對其違法行為的認識」,藐視「歐洲議會的規則和法國共和國的法律」,因此具有再次觸法的高度危險。判決書指出,勒龐可能當選總統,而她卻因挪用公款被定罪,「這種情形本身就會對民主秩序構成衝擊」。

🇫🇷👩🏼‍⚖️ 已上訴的勒龐已三次參加總統競選,並在總統大選民調中領先。週二,巴黎上訴法院宣布已接收勒龐的上訴,並加速司法進程,重新審理的結果將會在2026年夏季公布。點擊連結,查看本案的判決以至勒龐及國民聯盟的激烈反擊,如何對法國政治投下震撼彈:https://theinitium.com/opinion/20250411-france-le-pen-convicted-banned-from-election


1月20日,珠海撞人案的犯罪者樊維秋和無錫校園持刀傷人案的犯罪者徐加金被執行死刑。兩起案件分別造成至少38人死亡、47人受傷和8人死亡、17人受傷。從作案到被捕、判刑、執行死刑,前後只有兩個多月,遠超一般刑事案件的審理和執行速度,但也留下大量沒有被探討的問題。

端傳媒整理中國大陸過往十年媒體報道和官方通報發現,幾乎每年都有數十起類似事件發生,但每起事件獲得的媒體報道、公眾討論卻逐年減少,更在近年跌至最低點。

公開討論的消失,將哪些應該攤在陽光下檢視的東西掃進了不可碰觸的角落?比如,為什麼會有無差別傷人行為?它還會再發生嗎?將它歸類為「偶發事件」後,我們就可以轉開頭繼續生活嗎?作為一個無法轉開頭的個體,要如何理解這類個體行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 或許這可以從直視問題開始。點擊連結,查看過去十年中國所發生的無差別傷人事件的特點,理解公開討論為何消失和帶來哪些影響,加害者又是如何走到這一步,還能採取什麼措施防範?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11-mainland-how-to-understand-indiscriminate-attack


30分鐘——如果 John 一家機票上的降落時間提早30分鐘,就不會落入特朗普新的難民入境禁令的生效範圍了。

「今天原本是我們登上航班的日子。」1月27日,37歲的 John 坐在尖沙咀重慶大廈、基督教勵行會中心裡無奈地笑著。原本應該身在美國的他,今天在這裡接受了多間媒體的採訪,把故事講述了一遍又一遍。13年前,他從東非到香港尋求政治庇護獲批,美國亦核准他遷移入境。僅僅因為30分鐘,他和家人前往美國展開新生活的計劃必須延遲。

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宣布一系列行政命令,其中包括90天暫停美國難民安置計劃,直至認為難民入境對美國有益。命令於1月27日美國東部標準時間凌晨12時01分生效。

庇護的道路封閉起來,將來未知會以怎樣的形式再次打開,甚至會否打開。如同其他滯留在香港的難民,John 多年來早已練成耐性和平靜。但他心底裡並不確定,當行政命令的限期完結,是否一切就會復常。

🗽 因政治原因被政府起訴,逃離東非輾轉到遷移中途站的香港足足13年,但隨時被中止的下一站旅程距離塵埃落定倒數只有不足90天。行政命令可能扭轉全球政局,但同時亦改寫身邊的個體命運。點擊連結,在重慶大廈等候特朗普發落: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10-hongkong-trump-refugee-ban


「我屬於你,又不屬於你。」在電影《雲端情人》(Her)中,當人工智慧莎曼珊如此回答西奧多時,他意識到與他「相戀」的她同時也與數百人戀愛,這幾乎讓他崩潰。在現實生活中,也曾發生過青少年疑似過度沉迷於與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互動,進而導致自殺的悲劇。

用關鍵字在社群媒體上搜尋,也會看到有不少人將AI當「心靈樹洞」的經驗。許多人認為,ChatGPT是很好的聆聽者、也會提供不錯的實用建議——就像是輕微感冒時能讓你好過一些的感冒藥。這讓不習慣跟AI「促膝長談」的人覺得意外,AI真的能提供「真人」情緒價值嗎?為此,一個延伸的討論是:諮商心理師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隨著大眾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及需求日益提升,而專業心理諮商的資源仍然有限,在這段「供需落差」尚未補足的過渡期,讓人工智慧分擔部分情緒支持的角色是否可行?甚至,人工智慧在某些情境下,會不會比真人諮商心理師更具優勢?

💬❤️ 為了深入探討此問題,端傳媒透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引介學者從諮商與AI技術的角度解析此議題。儘管背景不同,他們的看法卻不謀而合:「人工智慧要取代諮商心理師,目前還不可能。」人工智慧與心理諮商的距離有多遠?人機互動的界線將如何拿捏?歡迎點擊連結,明明在手機裡面,情感怎會沖淡: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09-chatgpt-mental-health-ai-vs-therapists


4月4日,大量美國大學國際學生突然收到校方通知,稱其SEVIS記錄已被取消。SEVIS是美國國土安全部用來追蹤和管理持 F、M和J簽證的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的數據庫系統。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等已發布聲明,確認出現類似情況。但據受影響學生自主收集,約有全美50所大學國際學生都收到了SEVIS取消通知。

SEVIS記錄被終止,相當於學生的在美數據記錄被刪除,也意味着留學生的合法身份將立即失效,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通常為15天內)離境或儘快採取措施恢復身份,否則將面臨被遣返、未來簽證受限等嚴重後果。

🎓🛂 一些學生收到校方發來的SEVIS後台截圖,發現系統給出的終止原因為:「因刑事記錄審查或簽證被吊銷」。有聯邦法院移民訴訟律師認爲這是通過刪除學生記錄的方式繞過正式驅逐程序,意圖將學生驅逐出境的政治操作。立即點擊連結,免費閱讀全文,了解此舉是否違反美國憲法和相關聯邦法規: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09-whatsnew-international-us-sevis-cancel


4月6日,在巴黎的一個晴朗周日,幾千名群衆聚集在榮軍院旁的廣場,高呼勒龐的名字,而這位法國極右翼代表人物正對著她的支持者們表示「我們必須與那些處處阻撓我們的人作鬥爭」。而與此同時,在巴黎的另一端,由法國中間派及左翼政黨號召的反對勒龐集會中,前總理阿塔爾則喊話「偷竊必有報應」。

3月31日,法國法院裁定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的領導人勒龐挪用歐盟公款罪名成立,判處其四年有期徒刑,五年内不得競選公職,以及罰款10萬歐元。其中,禁止參選這一項立即生效,雖然勒龐表示已提出上訴,但上訴期間不會有緩刑,如若無法及時得到判決結果,或者上訴失敗,那麽勒龐將無緣2027年的總統大選。這對勒龐本人的政治生涯來説,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

🇫🇷 案件的調查始於2017年。勒龐及其同黨議員被指控在任期間,將歐盟用於支付議會助理的薪水撥給了黨内開支。但案件於最近才進行裁定,對於判決結果,勒龐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判決前一日才剛剛出爐的民調結果顯示,如果即時舉行大選,勒龐將是獲得支持最多的候選人,最高支持率達到了36%,比位居第二的前總理菲利普高出9個百分點。但也有評論指出,這也不是法國第一起挪用歐洲議會助理資金的案件,從條文來看,法院只是在遵守法律。立即點擊連結,免費閱讀全文,看誰是勒龐的接班人,以及反對勒龐的人群中緣何高舉著「法國沒有特朗普」的標語?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09-whatsnew-le-pen-banned-from-2027-election


男性單身,近年來也逐漸成為當代社會下的常態,但在網絡上,部分男性在虛擬空間聚集,將自己重新定義成「非自願單身」(INCEL)這個解釋維持獨身的標籤。適逢劇集《混沌少年時》大熱,令互聯網上「男半球」的黑暗角落再度引起不少人的興趣和關注。詭異的是,如今單身不再需要宣示「梳起唔嫁」,而是透過電影比喻在社群中找到自我認同。

相比介紹出色的犯罪懸疑影集帶來的一次媒體奇觀,或是解讀社群內不同表情符號的暗語,我們更有興趣知道人們是帶著怎樣的好奇去認識「非自願單身」,甚至挑戰了西方社會對恐怖主義的理解?記者早前曾邀來這現象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分享,一鏡到底透視出扭曲的道德秩序。墮進同情和關懷的陷阱如何帶來厭女行為?選擇吞下「黑色藥丸」的他們在現實中沒有得到想要的愛和關心,又是否被社會忽視的一群?

💊🕳️ 點擊連結,由網絡黑洞到串流平台,穿梭隱藏次文化的虛擬空間,假若懷疑青春一早瓦解,這也是另一超越單身與否的公共生活話題: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1021-international-incels-led-down-rabbit-hole

🪮 女性單身的歷史課題也再度引起港中研究者的興趣,兩地的關注點又有何不同?記者亦邀來兩批研究者分享,一窺自梳女和姑婆屋折射出的社會面貌。歡迎同時點擊連結,兩篇截然不同卻同樣關於單身的文章,對讀起來還有什麼組合的可能?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06-her-country-homemaking-out-of-marriage


女性單身,並非儒家傳統下的常態,但十九至二十世紀,華南女性其實是有「自梳」等維持獨身的形式。女性在觀音前面做梳髻等步驟,宣佈「梳起唔嫁」,另找方法謀生甚或養家。估計最高峰時期,廣東的自梳女佔了女性人口十分一。南洋和香港的經濟發展,也容納了不少單身女性打「住家工」,成為「媽姐」。

這歷史課題再度引起港中研究者的興趣,甚至覺得有趣的觀眾也更多了。人們是帶著怎樣的好奇去認識自梳女,兩地的關注點又有何不同?記者邀來兩批研究者分享,一窺當中折射出的港中社會面貌。

現居南涌、已退休的文化研究教授陳順馨發現,原來山上叢林深幽處,有一所雅緻的齋堂古建築,儼如一個民間博物館。在五、六十年代,蘊貞堂是村民的集體記憶。山上的這批姑婆大多來自附近十多條村落,住在山上卻非遺世獨立,而是跟村裡有恆常互動,村民會稱呼她們為「姑婆」,親切和帶家族感情的,不像「老姑婆」般帶貶義。

追蹤又拼湊各方資料數年,慢慢梳理出三代女領袖的身世故事:這班未婚、不婚或失婚的單身女性如何在此彼此照顧,入世修行?蘊貞堂作為家族式女齋堂、先天道齋堂的角色,與宗族、宗教和香港社會一直都有互動。「自梳女」在香港大多屬民間流傳記憶,但身邊總不乏長輩認識一兩位。零碎記憶之中,這些單身女子通常都是以「媽姐」打住家工的形象出現。然而對蘊貞堂的了解愈深,三人發現,自梳女原來還有其他面向……

🪮 一個「家」,除了父母子女,還有什麼組合的可能?一個人的核心支持,除了原生家庭以外,在近代歷史上還存在什麼其他形式?隨著愈來愈多人單身、社群隨離散潮而瓦解,這些問題在當下,不只是閑時的幻想,還愈來愈重要。著迷姑婆屋的歷史,甚至有藝術家即將為它推出網絡遊戲。點擊連結,由香港南涌到廣東各處,穿梭不同姑婆屋的建築空間。走出老派約會之必要,這卻是超越不婚不育的公共生活話題: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406-her-country-homemaking-out-of-marriage

20 last posts sh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