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官方頻道 Initium Media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China, Chinese


端傳媒成立於 2015 年,面向全球華語讀者,專注於原創深度報導和評論。上線以來獲得逾 80 個新聞及攝影大獎,累積付費會員超過 60,000 名。
端Plus會員計劃:https://bit.ly/2UL1Tqt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China, Chinese
Statistics
Posts filter


【#V太太評論 台大經濟系學生政見歧視爭議,開玩笑與不長大的特權】https://bit.ly/3MYUXyC

台灣大學經濟系系學會選舉,一組候選人政見引發軒然大波,「A罩杯以下女生必修國防兩學分」「陰莖10公分以下要上家政課」等等,當中對族群與性別的偏見及歧視,讓人嘩然。

有人說,這不過是兩位男同學在「打嘴砲」,雖然未能掌握好尺度,但終究還未長大。#V太太 認為,縱然兩人可能並無惡意,但能說「幹話」或者「長不大」本身就是一種特權——是只有擁有特定身分與資源的人才享有的自由。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天真與不長大的自由,某些人的「沒有惡意」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會也不需要注意到其他人的傷痕,而某些人的不長大與長不大,是在資源和權力的保護底下,所打造出的安全感。

「當我們感到歲月靜好,往往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雲南古寨 #翁丁 :僅有外殼的旅遊區,大火與政策中消亡的,最後一個「原始部落」】https://bit.ly/3MZlYkr

雲南邊境的古寨翁丁,2021年初發生了一場大火。之後,當地最後17戶居民搬至新村,但也把近20年旅遊開發的問題暴露於眾。

翁丁老寨是重點打造的4A級景區,曾被稱為「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為了旅遊開發,為了保留所謂的傳統茅草房,2011年啟動了「新家園行動」,讓佤族村民們搬去新村,保留舊屋「改造」後吸引遊客,但格局與一直以來的生活空間完全不同,遭到大量村民反對。

「我們也不是牛馬,你們一樣也沒建好就搬搬搬……」「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兒,生活了二三百年,你共產黨過來才多少年。」

而那場大火,除了仍在老寨的村民,已搬遷走的似乎並不關心,因為已不是自己的家,只是上班工作的地方,內裏沒什麼東西,就是一個殼。

「他們要改造,這是政策,我們對抗不了政策,政策讓我們死,我們也只能等着死。」


【土耳其總統大選:埃爾多安第三度連任,4篇文章,端傳媒帶你了解這場關鍵選舉】

2023年土耳其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結果終出爐,已掌權20年、強人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以52.14%得票率,勝過反對派基里達歐魯(Kemal Kılıçdaroğlu)的47.9%,獲得第三次連任,為期五年。

這次是土耳其史上首次需要進行第二輪投票的選舉。儘管外界認為,土耳其近年的經濟危機與年初的地震都影響到埃爾多安的支持度,投票前民調一度由在野勢力佔優勢,在日前的第一輪投票也能看到絕大部分省份對埃爾多安支持率有所下降,但最終仍由埃爾多安贏得選舉。👉看更多分析:https://bit.ly/438W3gF

今屆亦被視為2023年全球其中一場重要的總統大選,將牽動烏俄戰爭局勢與歐盟未來發展,因此格外受到矚目。

針對此次選舉,端傳媒刊出多篇文章,從現場採訪到評論,深入分析,以下精選4篇文章,帶你從不同角度,理解埃爾多安的管治失當以及這次大選結果:

💭 「決心恢復鄂圖曼帝國榮光」的埃爾多安,掌權20年,卻為土耳其帶來了貪腐,以及相當嚴重的通貨膨脹:堅持低息政策,流通貨幣里拉表現疲軟,生活成本急劇上升,許多人日子愈來愈難,100里拉(約40港幣)只夠買0.33kg的肉,但工資卻不見上漲⋯⋯https://bit.ly/42oNJcm

💭 在第一輪大選前,我們的記者曾身在土耳其現場,採訪了在婦女權益非政府組織中,唯一一個男性義工,只因他姐姐被當街暴打,但在不公司法制度下,兇徒只被判了5年。腐敗、不公、貪污、危險、歧視……埃爾多安統治下的土耳其,丁點都不美好:https://bit.ly/3pBjnFg

💭 敘利亞難民問題亦是今次選舉爭議之一。人口8400萬的土耳其收容了逾400萬敘國難民,不只在土國國內形成不小政治張力,也導致歐盟與土耳其長年來關係緊張。但在一場地震後,敘國難民成為了犧牲品⋯⋯https://bit.ly/40TJ2Gc

💭 此次大選,有多達340萬土耳其公民可以進行海外投票,約為合格選民的5%,比例較2018年選舉明顯上升,被視為推翻埃爾多安的勝負關鍵,儘管最後未能成功。但這些海外選民為何會出走?為何討厭埃爾多安?我們記者也與他們聊過:https://bit.ly/3MnkMrG

📍更多報導,請按此訂閱:https://bit.ly/3HWBCeo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前線·焦點》獎,端傳媒斬獲圖片故事冠軍及亞軍🔥】https://bit.ly/43NMi7V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舉辦的《前線‧焦點 2022》新聞攝影比賽,於2023年5月27日晚公布得獎名單,端傳媒奪得兩個獎項,其中包括在圖片故事組奪得冠軍及亞軍。

端傳媒攝影記者林振東憑紀錄香港的一輯《25年後,香港所失去》,奪得圖片故事組冠軍,內容主要呈現2022年香港變幻;而端傳媒攝影記者陳焯煇則走訪台灣各地,拍攝轉型正義下不同型態的蔣介石像,憑《蔣介石像,站在轉型正義的台灣》獲得圖片故事組亞軍。

今屆比賽一共收到74名參賽者,合共905張相片及67輯圖輯,參賽人數及作品較去年略減。《前線.焦點》新聞攝影比賽為一年一度全港最大型的新聞攝影比賽,最早於1993年開始舉辦,為本港同類比賽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因香港受的傷口沒法結痂。但又能怎樣?生活只能繼續,即便移居外地⋯⋯】https://bit.ly/42asfz8

香港的2019年存在過,時間依然流逝,這幾年好像有些東西改變了,但捂住傷口,我們還是要過活,讀書、工作、結婚、移民⋯⋯即便到了外地,原來,那些傷痛還在。

他最終搬離香港,在耶魯,看了部來自香港的短片,結尾時,隨着演職人員表上升,背景音夾雜了一陣奇怪噪音,又彷彿人聲。他說,那是催淚彈打向學生的聲音,是人群呼喊的聲音。然後,他鼻頭發酸,眼淚扑面,整個人向後仰,不能平靜。不久後,他加入了一個政治PTSD研究治療實驗小組。

又一個他,走了,因為他不想妥協,但又自責內疚,因為他走了。但他偶爾回來,照顧父母,傷口再撕扯、再痛苦。她在香港讀書、工作過,最終因家庭原因,回到中國,再不能跟人深交,從前熟悉的、相信的,原來已失去⋯⋯

傷口一直在,血也繼續流,我們硬是這樣過活了。


【土耳其第二階段總統選舉,造假、控制媒體的指控下,埃爾多安或將連任,繼續強人統治?】

土耳其即將於今日進行總統大選第二階段投票。

不少學者專家視這次大選為土耳其一次翻身機會,渴望結束埃爾多安多年統治。惟從首輪投票來看,儘管未達過半門檻,埃爾多安得票率49.5%,即便得票率較往屆下跌,但仍有一定支持度。而其主要對手、反對黨候選人基里達歐魯則僅取得44.9%得票率。

但自選舉以來,土耳其內外對埃爾多安控制媒體的指控從未停息,亦有不少人投票不公甚至造假⋯⋯這可能影響到次輪結果嗎?還有甚麼可能扭轉到選民投票意向?

端傳媒整理了過去兩星期發生的事,以及影響結果的因素,分析這或將改變國際局勢的重要大選。https://bit.ly/3qekKtM


【香港公民黨通過清盤決議,步入解散,梁家傑:公民黨將從地球上消失】

曾是香港民主派第二大政黨的公民黨,今日(27日)下午舉行特別會員大會,並通過決議,啟動自願清盤程序,亦即走過約17年後,快將走到盡頭,面臨解散。

公民黨主席梁家傑在特別會員大會後表示,超過四分之三的黨員確認議案,將啟動清盤程序,並已委任了清盤人,若有剩餘資產將捐出作慈善用途,估計餘下資產僅約5位數字。梁家傑又稱,對於他或執委會,公民黨走完這個程序後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梁家傑在主席報告提到,公民黨與港人一同經歷低潮,在困境中互相支持,「過往16年就算未夠行到頂峰,公民黨已走了應行的路,來到屬於這民主派政黨的終點。」
公民黨一直決心捍衛民主法治,守護港人權益,政局大起大落,幸得港人支持,「過往16年就算未夠行到頂峰,公民黨已走了應行的路,來到屬於這民主派政黨的終點。」並寄語香港人活好當下,期待明天。

出席是次大會的公民黨黨員有31人,決議獲30票支持,1人棄權。

事實上,公民黨去年底召開周年大會時,因沒有黨員參選換屆執委會,令該黨處於「斷莊」狀態,只成立了臨時執委會,當時梁家傑已表示,將於今年處理清盤工作。

公民黨於2006年3月成立,素有「大狀黨」之稱,初期成員以四十五條關注組為主骨幹,曾一度成為泛民主派第二大黨。然而,隨着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港區國安法》實施,公民黨倍受壓力,該黨立法會前議員楊岳橋、郭家麒、譚文豪、毛孟靜及前區議員李予信等,因初選案被捕,部分更發表公開信呼籲解散公民黨。

📌反修例後,香港政壇天翻地覆,反對派陣營遭受重創,入獄、流亡、退黨⋯⋯他們還剩下甚麼?https://bit.ly/34ZegBd


【《人選之人》展現的個體與女性力量——理想的社會或許仍不完美,但值得期待】https://bit.ly/3N1I7Qh

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除了在台灣造成風潮,也在中國引起一定討論,儘管作為一部以總統選戰為背景的作品,它毫不意外地在豆瓣網「銷聲匿跡」,仍不阻有人翻牆追劇。

一位微博博主這樣評論:「有人說這部劇太討巧了⋯⋯但後來我明白了,即便是口號,也是我們從來沒聽過的、在電視劇裏用中文喊出來的口號。」是的,《人選之人》並非完美,但作為少見的華語政治職人劇,它展現了一個不完美的社會,也是值得期待。

它展現了個體也可以通過制度去改變社會,儘管沒有試圖進入「統獨」等宏大議題,但誰又可以說個人的不是政治的呢?少數群體可以光明正大地發聲,並且讓我們看見女性同盟的力量——劇中女性一點點互相扶持著,從往日傷痛和桎梏中自我實現。

「我們不要這樣算了。」用中文說出來,去追求正義,去保護對方,總是讓人熱血與感動。


【紀錄片再度入圍康城影展主競賽——當紀錄片愈來愈受重視,終於能走入大眾視野?】

今年的康城影展,王兵的紀錄片《青春》納入主競賽單元的爭奪,《黑衣人》也被收入特別展映。這是康城電影節在近二十年後,再度將紀錄片視作入圍主競賽的選擇,也標誌著紀錄片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但究竟何為紀錄片呢?它也許更多是創作類型而不是電影類型,因為在眾多討論中,紀錄片都在實際的創作方法與教條上,與虛構片的方法論相區別開。

而似乎在觀眾的視角中,「真實」與「客觀」就是代表紀錄片之所以是紀錄片的最重要的選擇標準。然而,「客觀」是真的能做到嗎?即便紀錄片具有「主觀性」,是否就真的會影響「真實性」?

在紀錄片漸漸受到重視的此刻,也是時候,去真正了解、討論:紀錄片為何重要?它是否能走向大眾?https://bit.ly/3WAkTUu


【美國總統大選可能仍是特朗普vs拜登?明明醜聞纏身,為何特朗普還能在共和黨呼風喚雨?】

美國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週期拉開了帷幕,民主黨拜登主動謀求連任,初選應只是走形式,但共和黨的,因為特朗普的存在,注定火藥味十足。

對,即使朗普朗這幾年官司、醜聞纏身,但他仍是最有力勝出初選的人。特朗普在這些年所積累的政治資本,特別是他在共和黨內所收攏的大量無限忠誠於他的基本盤選民,讓他即便在輸掉了20年總統大選之後,仍然保留了作為共和黨實際領袖的超然地位,能夠在黨內呼風喚雨。

明明特朗普已有種種負面因素「加持」,倘若是一般政客早已被拋棄,為何他卻有力一戰?甚至在初選民調中領先?他的情況明顯不能用常理去推論,那應該怎麼分析?

真的沒有人可以在共和黨總統初選勝過特朗普?若果他成功,最終會不會又是2020年特朗普VS拜登的翻版?這次情況又會如何?https://bit.ly/3MzAhf9


【#數洞 在香港佛誕假期,細看佛教在社區、政治到骨灰場的影響力】https://bit.ly/43reptf

是日,佛誕,也是香港的公眾假期。事實上,在兩岸三地中,僅有香港設為假期,而佛教更是除基督信仰外,唯二擁有公眾假期的宗教。

對很多打工仔來說,佛誕是難得的休息日,但佛教在香港,除了是信仰,還有社區、政治乃至商業影響力,只是未必為公眾所感知。

逾400間的佛寺道場、再到安老院舍及中小學,佛門深入香港社區,同時歷經多個政治時刻,更是深度參與私人骨灰場營運⋯⋯

端傳媒從數據和圖表的角度切入,在佛誕假期,一探佛教在香港的存在。


【外國企業減少在中國的投資——凱盛被查與國安政策等,讓諮詢公司與外資人人自危】https://bit.ly/3MyF0Ok

「對外企而言,現在risk遠大於gain。」

5月8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罕見播出一則針對諮詢企業現場執法的新聞,指凱盛融英的工作人員專門挑選國防軍工等重點領域的專家,他們有的在涉外諮詢中洩露內部敏感內容,甚至是國家秘密和情報。

對這行業來說,現在有些人人自危,會擔心自己不知道甚麼時候踩中雷區。

但事實上,早在凱盛被調查之前,因為美國制裁中國、中國疫情、《反間諜法》實施等⋯⋯不少諮詢公司憂慮,外資企業也對投資中國感卻步。從一些數字可以看到,外商對華投資意願在之前已經開始下降。而中國的投資在減少,也變相影響到香港的盡調公司。

「現在是一個奇怪的邏輯,中國政府是不是數據開放?是。是不是工商開放?是。那查數據怎麼辦?查了就打擊你。」


【至今在 #國泰歧視風波 裏噤聲的空服員,這是他們的自述】https://bit.ly/3qcvcSv

國泰涉歧視事件在中港輿論場爆炸。即使港府極速反應、國泰航空行政總裁林紹波已對外用普通話致歉,稱事件已告一段落,但網絡輿論並未結束,依然眾多網友以「殖奴文化」、罷乘、玻璃心等言語互相喊聲,但有個聲音至今是被隱藏的──#空服人員。

「公司好像沒有打算還個公道,或者什麼三日調查,沒有的。原來官媒一譴責你,你就馬上被解僱。自從2019年舉報開始都不用解釋的,他說你是,你就不用上班了。」

「公司的官方語言是英文。」「我會講中文。如果我在飛機上看到華人面孔,我也是講英文的,如果乘客用中文回應我,我接下來才會講中文。……如果我不講英文,可能有乘客會覺得『你是覺得我不會講英文嗎?』」

「現在這個處理結果,我覺得很無奈,但也可以理解公司在政治壓力和各方壓力下做出這樣的決定。我覺得是公關的手法,可以理解,但會為那幾個同事感到可惜。」

這是兩位 #國泰員工 的自述,我們採訪到身在內部、卻在這場風波噤聲的 #國泰空服員,請他們談談對事件的看法、業內現狀,以及近年工作環境的轉變。


【晚報:微軟發現中國國家級黑客活動,指關島通信基建已成監控入侵目標】https://bit.ly/3WAdlAZ

1. 美國科技企業微軟(Microsoft)於當地週三(24日)發出警告,指他們發現有由中國政府支持的黑客組織「伏特颱風」,針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作出監控和截取信息。

- 微軟提到,「伏特颱風」已經瞄準了美國海外領地關島,以及美國其他未指明目標的通信系統,相關系統於今年2月發現被植入不明電腦代碼。

2. 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於當地週三(24日)以口頭表決的方式,通過兩份有關台灣和新疆的報告,提出了多項建議。

3.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長野縣中野市於週四(25日)下午發生槍擊案,有至少四人受傷,兇徒仍然在逃。

4. 世界衛生大會(WHA)以大比數通過決議案,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且攻擊烏克蘭境內的醫療衛生設施。

- 投下反對票的包括中國、北韓、古巴、白羅斯、敘利亞等。

5. 中國商務部公佈,部長王文濤將會到訪美國,期間出席當地週四至週五(25日至26日)在底特律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另外分別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舉行會談,將就中美經貿關係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互相交流。


【對離家的孩子來說,怎樣的「回家」才算有意義?】https://bit.ly/422CMfD

「家」是什麼?當「家」不再是避風港,你會離開嗎?或者,你離得了嗎?

9歲,是阿國離家的年紀。「家」在阿國眼中就像「火坑」,在那裏,有一個會迫阿國吃下臭酸食物、把他吊起來毆打的母親,還有一個複製母親行為的哥哥。這樣的家逼得他一再離開,一再被尋回,再被毒打,最後又一再離家。

「有一次我逃家三天被抓回來,媽媽拿起球棒猛打,打到我骨頭都歪了,眼睛瘀青。」離家、尋回、被毆打後再離家的情節,也一再發生在正媛身上,毒癮、暴力、賭博卻也隨着襲上了她……

很多時候,大人們不知道孩子為何離家,更不會知道,孩子會因為一件在大人眼中的「小事」而離開。雖然阿國與正媛看似「自願」離家,但背後是「被迫」的無奈、偏見與風險,更困難的還有,離家後需要處理的那件事:https://bit.ly/422CMfD


【#國泰歧視風波:短短兩日,一宗小紅書投訴如何升級至香港特首的痛憤?】https://bit.ly/3orPlDD

國泰航空「歧視」事件迅速激化矛盾,同時點燃了兩種情緒:一邊是歷數普通話在港的冷遭遇,又聯繫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部分國泰員工支持運動、付國豪在機場「被打」事件;另一邊則針對國安法和「舉報錄音」,上升至政治立場和官媒輿論引導,充滿憤怒和不安。

在事發後兩日內,國泰航空三度在微博以簡中發表道歉聲明,並迅速解僱涉事三名空服員。從小紅書的投訴開始,事態不斷升級,再到特首李家超及一眾官員表示「痛憤、失望、整頓」。然而至今,暫未見具體的調查細節和事件全貌。

究竟,事件是如何從小紅書投訴極速升級?兩地就事件如何互相攻擊?而這次站於風口浪尖、被港人笑稱「因航」的國泰航空,又是怎樣屢屢捲入政治風波?

端傳媒為你梳理已知消息:https://bit.ly/3orPlDD


【早報:俄羅斯涉嫌「叛國」的高超音速科學家被指向中國洩露機密】https://bit.ly/45v8dlJ

1. 路透社引述兩名消息人士指,因涉嫌「叛國」被捕的俄羅斯科學研究所所長西普尤克(Alexander Shiplyuk),被指控向中國洩漏了有關高超音速導彈研發的機密。

2. 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已經提交文件,確認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將與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爭奪共和黨候選人提名。

3. 在2021年1月6日的「國會山騷亂」中,有一名闖入者坐在時任眾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的桌前,還將腳放在桌上,這張照片當時廣為流傳,照片中的比戈·巴尼特(Bigo Barnett)昨日被判處四年半監禁。

4. 被譽為「搖滾女王」的美國歌手Tina Turner在瑞士的寓所中離世,終年83歲。她贏得過八項格萊美獎,2021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晚報:俄總理米舒斯京訪問中國,先後會晤李強和習近平】https://bit.ly/3OF4ZWO

1. 據俄羅斯傳媒報道,正在中國訪問的俄總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已由上海轉抵北京,較早前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隨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

2. 俄羅斯國防部宣稱,美國空軍兩架 B-1B 戰略轟炸機於當地週二(23日)在波羅的海上空飛向俄領空邊界,俄軍派出一架蘇-27戰機升空戒備,防範美軍轟炸機侵犯領空,最終美軍兩架戰機沒有越界。

3.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與到訪的荷蘭副首相兼外相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於週二(23日)舉行會談。據報道,秦剛請求荷蘭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開放、非歧視的營商環境,稱中方願同荷方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根據荷蘭政府發放的外交新聞稿,胡克斯特拉跟秦剛會面期間,特別就中國對荷蘭的干涉表達了擔憂,包括源自中國的網絡攻擊,以及中國針對荷蘭境內記者的舉動。

4. 圭亞那中部城市馬赫迪亞(Mahdia)一個學校宿舍於當地週一(22日)發生火警,導致至少19人死亡。警方經過初步調查,懷疑一名14歲女學生縱火。


【中國打工博物館「被清理」,3億「農民工」的窒息記憶將無處安放?】https://bit.ly/424EFZa

5月20日,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度過了它的告別之夜。

這家博物館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家由打工者自辦的公益博物館,位於北京東五環和東六環的城中村 #皮村 內。那裏生活成本低,容納兩萬多名外來務工者,是北京有名的勞工村。居民們吃住簡陋,處在城市的底層,是被邊緣化的群體。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則是存放着中國3億外出勞工的個體記憶,為這群被忽視的群體留存了被看見的空間。過去,這座博物館多次面臨拆遷,卻一次次倖存,直到這一次再無僥倖,大門牆面被政府噴了兩個大字:拆除。

如今,隨著博物館將被拆遷,那些曾經存在過的工人日記、被處罰紀錄、家書,有工傷認定和艱難維權,有留守兒童和打工子弟的照片和生活用品、NGO刊物……又將安放何處?

「既然歷史是人民書寫的,為什麽要漠視我們的存在?」


【#尋找一塊墓地:在死亡面前、在愛面前,隔閡與恨意還會存在嗎?】https://bit.ly/3WxdJAi

灰濛的天下起細雨,我用手擋住頭在路上直奔。10點05分,我趕到殯儀館三樓,找到Jess的靈堂──那裏除了遺照和一個香爐,什麼都沒有──送花牌不是菲律賓人的傳統;Jess信天主教,更不用說燒香。

我上前和眼睛滿是血絲Jassy擁抱打招呼。

Jassy和Jess她們相愛9年,是伴侶、還是戰友。2017年,二人從香港轉到澳門當家務工,後來成立工會,擔任正副主席。初接觸Jassy是2022年6月,那時澳門「半封城」,我透過電話採訪她,了解移工的狀況。沒想到半年後再聯絡,就收到Jess因感染COVID致死的消息。

但因為疫情,澳門往返馬尼拉的飛機停航,Jess就在醫院殮房冷藏了三個月。而現在,這座靈堂只是她最後一程的起點,她們即將起程機場──回家,回菲律賓的家。Jassy拍拍包裹着Jess的木箱,「Baby,我們在菲律賓再見。」

我也將隨着Jassy她們返鄉。原以為這趟記錄的是死亡,但最後發現,其實這是一個關於愛、關於與傷痕和解,關於活著的故事……https://bit.ly/3WxdJAi

20 last posts sh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