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軌「日常」療傷之旅——「一白故事」】
採撰: 千夕 攝: GR
含蓄,本名陸家豐,自雨傘運動後,他便投身做全職插畫家。含蓄的作品線條簡單,卻有着滿滿的感情,引起讀者共鳴,因而為香港人所熟悉。這一年,含蓄和「創傷同學會」籌備了「一白故事」展覽,小小的展覽空間中,收集了一百個香港人這一年來的故事,記載了大家的傷痕,訪客經過閱讀和書寫,與故事產生共鳴,明白在脫軌的「日常」中,我們彼此同行。
▎經歷傘運 追求生活真蹄
含蓄筆下的面具人是他從小時候就喜歡畫的角色。這位角色一如他的筆名——含蓄而不直白,他躲於面具背後,在畫布上以肢體動作表達感情。面具人有着一種神秘感,讓觀眾不其然代入其中,思考面具背後有着怎樣的喜怒哀樂。
經歷傘運之後,含蓄對這個城市失去希望,而且當時有不少反地產霸權的聲音,他指出:「我覺得自己做建築設計係幫兇,起啲冇人住嘅樓。」於是,他選擇不做建築師,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歡的事——畫畫。藝術對他的意義,是連結生活和身邊人、事、物的重要橋樑,選擇畫畫,是想用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去傳達意念,引起大家思考。
港人生活於商業社會,習慣用金錢去衡量所有東西,含蓄指出:「錢係一把太容易嘅尺去度晒所有嘢,令人忽略咗其他價值。」但對含蓄來說,比金錢更重要的是「生活感」,他一直在反思:生活,到底是什麼?生命中的必需品是甚麼?「我對金錢唔反感,只係煩惱冇得選擇生活方式,我覺得唔應該只有一個方法。」現時他過着「以畫易物」的生活,以畫作換取生活所需:「『以畫易物』係雙向,因為對方要同你換,同一時間對方都會思考呢個價值係咩。」
⋯⋯(節錄)
全文刊於小黃書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5449638請支持訂閱小黃書Patreon,
瀏覽各式專欄及專題文章。
https://www.patreon.com/theyellowguid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