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与逻辑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ий
Категория: не указана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ий
Категория
не указана
Статистика
Фильтр публикаций


#上文摘要 我深以为然。公民身份与生俱来,当好臣民才需要千锤百炼。美国《独立宣言》(1776)说,“人皆生而平等,享有造物主赋予给他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人权宣言》(1789)说,“人生而拥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1948)说,“所有人类生而拥有自由、平等的尊严与权利。”这些生而有之的权利,就是公民权利。换句话说,每个人天生就是公民。


Репост из: 噫~这世界
人一到群体中
智商就严重降低
为了获得认同
个体愿意抛弃是非
用智商去换取那份
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勒庞《乌合之众》






贺卫方教授曾讲过个段子~
北京到处都是标语,那个时候标语都挂在立交桥上面:
“高举某某理论伟大旗帜!”旁边是“限高 2.8米”,
“紧密团结在以某某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周围!”旁边是“请保持距离”,
“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旁边是“限速80公里”。 https://t.co/E8o8g9qewe


财经学者吴小平昨天发表一篇旗帜鲜明的文章,标题是:“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这篇公开发表的财经文章,短短十几个小时,跟帖评论就超过2万条!在这个新时代,总有些政经观察人士的嗅觉比常人要灵敏许多,在关键时刻,也总能够说出一些主子想说而又没有说的话。 https://t.co/YJfrZSBbcA


或许有一天,你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情形:一些中国人,将一无所有。无产、无知、无情、无法,无德、无美,最后都变成无赖,睁着眼睛说瞎话,张着大嘴说屁话,昧着良心说假话。荒唐无耻到不知道自己的灵魂为何物!

——电影《风筝》独白


#想法 在这个发不出声音,言论受控制的社会,冤屈得不到伸张,正义不能实现,不断的有人陷入绝望,但只有让更多人受牵连,声音才能发出来,这个代价就是死,拉着大家一起死,这是对社会的绝望。






Репост из: Violet
#书摘#刘晓波
“马克思主义为世界留下的最具破坏力的理论遗产,一是强调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二是虚构了一个在道义上最先进的无产阶级;三是在谈到资本家时,只讲剩余价值的剥削性,而不讲剩余价值的获得在道义上和法律上是否正当,剩余价值投入再生产之后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只讲工人出卖体力算作正当劳动,而不讲资本家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投入对生产的关键性作用。于是,穷人把资本家或广义的富人看成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仇恨便由此获得道义上的绝对正当性。而中国又恰恰是中马克思的毒很深的国家。毛泽东把这套理论发展成造反有理的痞子革命和对财富的刻骨仇恨。这种仇恨之于国人,当然不是甘愿一无所有,甘愿贫困并以此为资本,永远占领道义制高点,而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嫉恨。”




Репост из: Violet
#书摘
“我们尊重英雄,佩服枭雄,但却鄙视蠹虫。

蠹虫再有才华,再有颜值,再有财富权势,也终究是蠹虫,但不幸的恰恰是:

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而卑鄙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

曲婉婷的母亲对曲婉婷好,侵华日军对自己的家人也不错——这并不代表他们做得对。

尤其是让别人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雪中偷人炭,添我锦上花。

而最让人痛恨的是:这样的人最后却能在异国他乡安享晚年,嘲笑着被她伤害的人家破人亡。

而后者除了咒骂,也只剩下咒骂。

风水轮流转,明年到你家!”








Репост из: Violet
#书摘
“德国政治学者诺埃勒-尼曼(Elisabeth Noelle-Neamann)以研究群众的“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理论著称,她观察群众的“公众舆论”形成,发现有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沉默升级效应”。在群体中,尤其在组织化的团体中,人有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能本能地知道哪些看法可以安全地说出来,哪些不可以。对此,美国政治学者库伦(Timur Kuran)又称之为“谨慎升级效应”,他指出,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隐瞒自己原来的真实想法,自我审查不该说的话,而且还会当众说出与自己原先想法相反的话来,他们在说“正确”的想法时,会变本加厉地比原先没有’不良“想法的人更坚持,更过分。”


Репост из: Violet
#书摘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有一次在谈到文学的使命的时候说过,文学的本质就是回忆,而未来只有通过回忆才能变得清楚,历史必须参与到现实中来,如果拒绝这种参与,此前的失误将会以更苦涩的形式出现。但是事实上,人们对历史普遍表现出了可怕的冷漠,甚至厌倦,作出种种努力以求摆脱现在的“历史”过程。战后的德国曾经出现了一个“零起点”的口号,大约相当于中国“文革”过后的“向前看”的观点。格拉斯是反对的。 1979年6月,在纽约举办但泽犹太教会堂圣物展览会时,他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奥斯威辛过去25年之后,我们应当怎么对孩子们说?我们有没有告诉孩子们,在奥斯威辛,特比林卡,马基旦涅克等地发生了什么事?是谁以德意志民族的名义进行这所有一切,而这一切又何以成为可能?”




Репост из: Violet
#书摘#BBC
“在中国明星中,广泛存在的认知是,打造“美德”的形象是留住中国观众的关键,再者中国的主流媒体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名人需要在年轻观众中传播“正能量”,这使中国明星的道德瑕疵会被快速放大,因此一旦与丑闻牵扯后极难反弹。而且与政府言论保持一致的明星也会获得更高赞誉,对台湾的称谓以及对于香港民主活动的态度,越界者则会被“封杀”。在这种背景下,再加上最近对社会责任的强调,中国明星们面临更微妙的舆论压力。”

Показано 20 последних публикаций.

213

подписчиков
Статистика канал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