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精选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ий
Категория: Книги


感谢支持和关心我们众多读者朋友,我们将从投稿中筛选出真实、善意、公允的内容,努力为大家提供一个真正服务于读者的内容精选。

Связанные каналы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ий
Категория
Книги
Статистика
Фильтр публикаций


https://ismy.blue/ 一个测试你眼中感知的绿色和蓝色分界大概在什么位置的网址,测完后点about能看到作者对这个项目的一些说明,在早期测试中,人们的分界线大概在175左右,恰好是turquoise(绿松石色)。但蓝色和绿色传统定义上的分界线是180的cyan青色,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会认为cyan(青色)是一种蓝色。作者还提供了github来让大家自己做别的色谱~ source


下课10分钟不能出教室,放了学就去补课,寒暑假还是补课。不要说孩子,大人这么搞精神都会出问题。即使成绩好的孩子,到某个时间节点也会被逼到厌学。不要迷信“抓得紧、管得严”,考察一个学校,看看孩子们出校门时的表情就知道。精气神全在脸上。 source


我们通常认知里的压力过大,会呈现一些明显的不适症状:食欲不振,眩晕,失眠,心悸,病倒……这些情况下,大家都知道,压力太大了,需要调整。

但还有一些更为“正常”而隐蔽的症状,其实也是压力过大的表现。如果你每天明明有紧急的事情,却赖床不起;事情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做;平时习惯的做饭、穿衣叠被、打扫卫生这些基本的自我照顾,开始胡乱做或不做;不愿见人,逃避群体活动;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听别人说话时神游……很可能都是压力造成的。 source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之前是学心理学的,但是她告诉我对于很多忙碌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们来说,钱的问题其实是很直接的,有时候要是钱稍微多一点,工作时间稍微好一点能好好休息,人的精神状态都会好很多,而这最基本的需求都不用去看心理医生。

【网评】这个人说的太简单了,不过是我经常听到的一种论调,即“我的痛苦是某种结构性困境(贫困,性别,种族,残障等等),所以心理咨询对我来说没用,只能改变这个结构性困境”。我觉得作为一个临床心理工作者,对这些结构性的困境需要有非常深的认识(其他的社会人文学科对我们非常重要),但是人并不仅仅是其环境的被动性产物,心理层面的工作正是让你认识到你受困于你的环境种种,但是你依然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好像是萨特还是巴特勒说过的这句话,即认识到我受限于他人和环境之后,从而赋予我可以从中解放出来的力量。我的理解是认识到自由的边界之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我理想的临床心理工作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赋权性的工作。 source




我的藏族向导说,他们乡有一家人,兄弟四个娶了同一个老婆。三个出去打工,留一个陪老婆。春天一个老公,夏天换另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又是一个。没有人纠结生下的孩子是谁的,反正都是自己的孩子。小朋友上学写作文,题目《我的爸爸》,上来就是我的大爸爸,我的小爸爸……震撼汉族老师一整学期。 source


“儿童福祉对于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而言意味着什么” source




澳大利亚“断联权”法案周一(8月26日)生效,这意味着人们将有权在下班后无视工作电子邮件和电话。

这个新法案并未禁止雇主在下班后联系员工,而是赋予员工不回复的权利,并且不用担心受到老板的惩罚——除非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目前,全球有20多个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主要在欧洲和拉丁美洲。

去年发布的一项调查估计,澳大利亚人每年平均无偿加班281小时。

根据规定,雇主和雇员应该努力自行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如果未能找到解决方案,澳洲平等工作委员会(FWC)可以介入。

该委员会可以勒令雇主在下班后停止联系该员工,但如果它发现员工拒绝回复是不合理的,它也可以要求他们回复。

违反命令的员工可能最高被罚1.9万澳元(1.29万美元),违反命令的企业可能最高被处以9.4万澳元的罚款。

代表工人的组织对此举表示欢迎,认为其有助于限制不合理的工作联系,使工作与生活更加平衡。但也有人认为新规可执行性不强,实际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source


情况是不是从“新手爸妈带婴儿乘飞机给四周乘客准备致歉礼物”开始恶化的?

我真的记得从前不是这样。坐飞机火车当然难受,成年人都不舒服,遑论儿童,他们忍耐力低,难抑哭啼,大家也都觉得是必然的,都忍一忍,互相体谅点吧。

大概在几年前,有个贴子在互联网转得非常火爆,讲一对爸妈带一岁多婴儿坐飞机,给四周都分发了小袋礼品,袋子里有以孩子口吻写的致歉信,有糖果,还有噪音耳塞。
大家纷纷夸那对爸妈——体面。并纷纷表示,如果自己有类似情况,也要这么体面一次。

然而,感觉从那之后,有不少人被反向点醒了:哦,原来我们被小孩干扰到,是应该获得歉意的!原来小孩发出些噪音进入我耳朵,他们是损害到我利益了——否则为什么他们要致歉呢?
仿佛一种恶意的“启蒙运动”(此处恶意是名词)。

体面,成了主动示弱。恶意像闻着血味的鲨群,聚集过来。
我不知道我的感觉是否准确,但似乎就是从那个时期起,天平开始倾斜。
再后来,没有准备如此充足的“歉意”和“礼物”的家长们,就成了理亏的一方。

再后来,有几次当众怒骂“熊孩子”及其家长的事件,人们为之叫好,定义成一种替天行道。
有了舆论风向的支持,天平完全倒向另一边。大家发现了从前未发现的、可以争回一点利益的新领域。
打击面迅速扩大。八九岁的孩子吵闹不能忍,三四岁也不能忍。
到现在,一岁婴儿也可以被陌生人拎出来理直气壮地折磨。

婴童,变得跟残障人一样,失去了公共空间里几乎所有的善意。

弱者受欺侮,转身挥刀向更弱者。
在一个大多数人感到受欺侮的地方,“更弱者”快要不够用了。
于是婴童们作为最弱的“更弱”,被献祭给了那些无处发泄的恶意。 source


以后脑子一热想不开要结婚的女生可想好了,现在结婚跟坐牢已经没区别了,进去容易,想出来的话,不死也要扒层皮的。 source


“我妈说不管你和谁结,但是你先结”

“原来是预售婚姻。我去民政局说,你先下单,三十个工作日发货。”

“嫁出去是外人,不嫁出去也是外人,我是哪里人,里外不是人。”

“他们的意思是,房子留给我弟,我以后就没有自己的房间了。”

“我弟一听就急了,凭什么啊,不是给我买新房子吗?! source






希腊推出LGBTQ+主题邮票 source



Показано 16 последних публикаци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