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好多厂商的硅碳负极宣传猛如虎, 能量密度/容量/循环寿命都各种拉满, 然而硅碳负极电池在低电量区间的稳定性差/衰减严重的问题就没怎么多提, 即在额定容量的 0-10% 区间的充放电性能会显著下降, 碰到高功耗场景容易掉压关机, 循环损耗速度更快. 换言之经常用在低电量区间使用, 容易产生滚雪球效应: 即满电容量下降后, 日常使用更容易降低到低电量区间. 而很多厂商宣称的千次循环寿命基本都是「来自自家实验室数据」, 没有任何测试细节, 我觉得基本可以默认用最佳区间+比较低的充放电倍率来做的循环测试, 基本不太能反应实际用户负载, 还有日历寿命衰减.
虽然说能通过设计一套低电量模式来允许更安全的去放这部分电(也就是锁容机制, 即电池的默认情况下的 0% 相当于额定容量的 5-10%, 但开了低电量模式, 最后的百分比能放出更多电), 但结果就是消费者觉得日常场景电量掉的速度还是差不多, 好处是默认情况下的低电量段的充放电速度影响不大, 寿命衰减速度能基本维持, 可用容量上比起之前还是多 5-10%, 并且多了一个紧急情况下能用到的额外5-10%电量, 但就坏处就是极限充电速度/循环寿命会有一定倒车.
虽然说能通过设计一套低电量模式来允许更安全的去放这部分电(也就是锁容机制, 即电池的默认情况下的 0% 相当于额定容量的 5-10%, 但开了低电量模式, 最后的百分比能放出更多电), 但结果就是消费者觉得日常场景电量掉的速度还是差不多, 好处是默认情况下的低电量段的充放电速度影响不大, 寿命衰减速度能基本维持, 可用容量上比起之前还是多 5-10%, 并且多了一个紧急情况下能用到的额外5-10%电量, 但就坏处就是极限充电速度/循环寿命会有一定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