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精选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ий
Категория: Книги


感谢支持和关心我们众多读者朋友,我们将从投稿中筛选出真实、善意、公允的内容,努力为大家提供一个脱离平台算法,真正服务于读者的内容精选。
我们会做一些基本的事实核查,并尽力确保稿件不泄露个人隐私、稿件的发布不违反原作者的意愿。同时,我们也请求各位读者善意对待我们稿件的原作者。
我们谢绝营利性质或政府性质的合作,还请见谅。
如果您想关注更多频道,欢迎参考: t.me/channel_push

Связанные каналы

Гео и язык канал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ий
Категория
Книги
Статистика
Фильтр публикаций




向法国女性先驱们致敬这段真的棒!PS:少了一个大家最熟悉的波伏娃,据说机械卡住没有转出来所以没有镜头…… source




巴黎奥运会:你永远可以相信法国人的审美👍 source


我小时候有一本厚厚的杂志叫《知心姐姐》,是关注儿童成长和心理健康的。编辑部设置了一个知心热线,每天晚上6-9点是热线时间。电话号码我还能背出来,64060999。为什么能背出来是因为小学四年级以后,几乎每天放学都要给他们打电话。那时候似乎有无尽的烦恼和痛苦,但没有任何支持,没有任何人可以说,热线那头的陌生人变成唯一的希望。电话拨出去后,90%的时间都是占线,于是我像等待彩票开奖一样不断地按键、等待,期待有人接听。有一天傍晚,是哭着跑回家的,好像是被老师误会了,也和同学吵架了。还没到热线时间,但我感到痛苦,没有别的选择,还是拨通了号码。一个年轻的男声接通了,我说我知道没到热线时间,但是好难过。他说那你讲吧。我絮絮叨叨讲了很久,他也一一回应了,最后我说,爸爸妈妈一会回家了,不希望他们知道在学校又搞砸了。他说,那你哭了的话,可以去洗把脸。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给编辑部写信、投稿,你说的也是许多同龄人的烦恼。当然我最后没有写。但是这句话对我很重要,以至于记了十多年。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死亡会降临在每个人身上,惶惶不可终日,但也不敢和父母说。于是给编辑部打电话,是一个姐姐接听了。我问她,人死了会怎么样?我现在还记得她的回答,她说会把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这样她就无处不在,无比自由。这个答案很浪漫,安抚住了小学五年级的我。

还有无数个无助的瞬间,电话那头的编辑们的声音,给了一个小学生最大的善意与温柔。尤其是不在知心热线时间里,他们没有挂断,而是耐心地听一位陌生的小读者的烦恼。遗憾的是,这些耐心,大部分家长都没有。

我至今记得他们的编辑部在东四十条,小时候特别想去这个胡同看一看,但始终没有机会。现在,大概他们应该搬家了吧,这个杂志是否存在我也不知道了。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还报过选题,想写写他们的故事,不过没通过,这是一个陈旧的古典的杂志时代的故事。但可能也因为《知心姐姐》的存在,我对于一个编辑部作为连接人的共同体,始终抱有美好的幻想和期待。

和朋友聊起小时候的事情,发现这个残酷的东亚社会,很多父母不具备基本共情能力,培养出充满创伤的下一代,如此孤立无援地在世界游荡。幸好有一些美好的人存在,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source


今天在苏州听说的故事:

毛主席纪念堂里陈列的巨幅缂丝书法《西江月》,世人皆知是苏州工艺美术大师王金山的代表作。但其实这幅作品并非出自他手,是苏州缂丝厂的师傅们做出来的。日后王当上了苏州缂丝厂厂长,成了缂丝领域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渐渐地这幅作品也就变成他的了。实际上当年织这幅作品的时候他甚至还没进厂。

这幅作品的主创人员一共六位,领头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师傅,虽然年轻但手艺最好,担任负责人。这项活计当年是一件重大政治任务,八米宽两米高,难度和工作量都惊人。缂丝师傅们发挥那个年代特有的精神,24小时三班倒,花了六十多天,昼夜不停赶制出来。年轻的女师傅被推选为优秀工人代表,在全厂敲锣打鼓欢送下将这幅作品送去北京。当时去北京的那趟列车本来在苏州没有站,为了送这幅作品,特地在苏州停了八分钟。

年轻的女师傅如今已经老了,有人寻访她问起此事,她说:当年敲锣打鼓去北京的时候有很多人拍照,到了北京之后也有很多人拍照,但没有一张照片最后送到她手里。她无法证明这件事。她也再没有见过那幅作品。前几年她曾经想再去北京看看它,和它合一张影,但终于没有去成。 source



Показано 7 последних публикаци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