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書庫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China, Chinese
Category: not specified


想象、思考、怀疑、批判
*工作日4更,周末杂志*
热爱书籍,请购买正版

Related channels  |  Similar channels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China, Chinese
Category
not specified
Statistics
Posts filter




How Groups Encourage Misbehavior (Mur... .epub
2.8Mb
How Groups Encourage Misbehavior

作者: Murphy, Kevin R. / 凯文·R·墨菲
出版社: Taylor & Francis Group
出版年: 2021

本书探讨了一个非常常见又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机构如何影响身处其中的个体的行为;当群体、组织的整体环境被破坏,它们会如何纵容、甚至助长其中成员的不当行为,让原本好的成员变成坏的成员。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如果出现了祸害群体的坏人,人们往往将其称为“害群之马”。如果“害群之马”越来越多,环境和风气越来越差,在这样的群体、机构中,好人也难以立身、做事,有的也堕落为坏人的同伙,这样的“群”,是名副其实的“害马之群”。为了群体、组织机构的健康发展,不仅要警惕“害群之马”,更要警惕“害马之群”。

本书基于几十年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研究,结合丰富的历史研究成果,探讨了团队容忍甚至助长不当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社会过程,揭示了对团队、组织和群体活动的盲目服从如何让个人陷入腐败等不道德行为。本书将传统意义上不相关的研究领域结合在一起,详细而富有逻辑地证明了为什么有些本来优秀的组织或机构会变坏,以及各种类型的群体如何使原本诚实正直的个人以违反法律和社会规范的方式行事。书中说明了社会规范、自我合理化、正式和非正式团队的特点、对团队和组织的依赖以及组织生活的结构都会如何导致不当行为。书中每一章都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例子,以说明团队和组织鼓励和支持不当行为的方式。最后两章讨论了如何反向利用这些属性和过程,鼓励积极的个人行为,从而从功能失调、效率低下和腐败的文化和行为模式中恢复正常。

本书是社会心理学、组织伦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的大学生和教师、学者的参考图书,也是各种组织机构(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的管理者了解组织行为心理机制、保证组织生态健康的有益指南。

#群体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集体 #个人 #英文




密码女孩_未被讲述的二战往事_美_莉莎·芒迪Chinese_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pdf
64.6Mb
《密码女孩》
作者: [美] 莉莎·芒迪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未被讲述的二战往事
译者: 杨可
出版年: 2023-4
页数: 432

密码破译员世界里的爱国情怀、你争我斗和性别歧视在此一一呈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来自四面八方的“密码女孩”所组成的秘密部队为终结二战所做的重大贡献,便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芒迪文笔清晰,富有洞见,将这些内容和 20世纪40年代美国军事情报领域的蓬勃发展编织到一起来呈现。我绝没有夸大这本书的重要性。芒迪拯救了这段被遗忘的历史,给了这些美国英雄她们应得的赞誉。 ——娜塔莉亚•霍尔特

--

《密码女孩》揭露了二战最后的秘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年轻的美国女性是如何通过破译德军和日军密码让战争早日结束、拯救千万人性命的。同时,本书也是一部基于扎实研究的精彩的社会史,以富有冲击力的人物故事展现了女性争取权力的历史。为了这本书的写作,作者参照了三个大型的档案文献库,包括美国陆军和海军的战时文书,还参考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其他档案馆的若干口述史资料、剪贴簿和花名册。更为难得的是,作者还采访了二十多位健在的“密码女孩”。

#历史 #破译 #战争 #密码 #二战




愤怒与宽恕_愤恨、大度与正义_美玛莎·C_努斯鲍姆Chinese_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df
66.0Mb
《愤怒与宽恕》
作者: [美]玛莎·C.努斯鲍姆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中国人民大学·守望者
副标题: 愤恨、大度与正义
译者: 杨宗元
出版年: 2023-3-15
页数: 503

许多人认为,如果面对不公不感到愤怒,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追求公正。没有愤怒,个人就不可能维护自身尊严,也不可能在受到伤害后找到真正的平静。 本书考察了在亲密关系、日常休闲、工作场所、刑事司法系统和社会变革运动中的愤怒,指出愤怒的核心观念既幼稚又有害。本书认为,从宽恕而来的“慷慨”精神,结合公正的社会福利制度,才是应对伤害的最佳途径。本书对“愤怒”和“宽恕”的深刻洞察和博学观点为解决个人问题和政治事件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书源自她2014年在牛津大学开设的哲学讲座。

#不公 #正义 #公平 #愤怒 #宽恕 #社会




_粮舵_文明分流与现代化的起源_周夫生.epub
26.8Mb
《粮舵》
作者: 周夫生 / 波音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文明分流与现代化的起源
出版年: 2024-11

本书是一部历史理论普及读物。近500年来,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人口爆炸、全球化…各种古代世界闻所未闻的事物快速涌现。英国历史学家麦克法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都对现代世界的诞生之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影响深远。本书则提出,现代社会的诞生来源于粮食产出的确定性,粮食产出的确定与否,就成为决定文明演进方向的“历史之舵”。书稿围绕这一核心观点,深入地揭示了粮食剩余和文明社会之间的关系。

#历史 #人类 #经济 #粮食 #文明


元 赵孟籲《乔木高斋图》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诗歌




托马斯·曼:生命之为艺术品_德赫尔曼·库尔茨科(Hermann_Kurzke)Chinese_浙江大学出版社.pdf
98.8Mb
《托马斯·曼》
作者: [德]赫尔曼·库尔茨科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启真馆
副标题: 生命之为艺术品
译者: 张芸 / 孟薇
出版年: 2022-10
页数: 830

☆入选第二届“行读图书奖”11月书榜外文翻译TOP5

◎内容简介

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国著名文学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均已成为20世纪文学经典。除了文学创作之外,托马斯•曼也是颇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在反纳粹活动、争取德国统一等方面有巨大影响,曾被视为20世纪德国文化的主要代表 。

库尔茨科这本传记为托马斯•曼描绘了一幅精彩的画像,从托马斯•曼的生活入手,结合其作品的主题和思想,用丰富的材料向读者展示曼生活和创作的真实图景:爱情、死亡、宗教和政治不仅是《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作品的主题,也是构成托马斯•曼生命的组织材料。

#传记 #文学 #文学家 #德国 #历史




On the Run Fugitive Life in an Americ... .epub
1.4Mb
全员在逃_爱丽丝高夫曼_Alice_Goffman_Traditio_Z_Library.pdf
26.3Mb
《全員在逃》(台版+英文)
作者: 愛麗斯.高夫曼(Alice Goffman)
出版社: 衛城出版
副标题: 一部關於美國黑人城市逃亡生活的民族誌
译者: 李宗義 / 許雅淑
出版年: 2018-5-9
页数: 416

★★★★★★美國當代社會學界高度矚目與高度爭議之作★★★★★★

一個逃亡社區的故事,一本揭開美國當代社會痛處的民族誌,一個一腳踩上研究倫理爭議的社會學新星。

刑事司法系統的大規模擴張如何介入美國貧窮黑人的街區,讓生活其中的黑色男孩逃無可逃?

《全員在逃》做為城市民族誌研究,描述六、七○年代後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進展,如何從八○年代開始,因打擊犯罪與反毒戰爭的開展,使黑人社區落入新時代的「種族隔離」,其一是因為貧窮,其二是因這些社區淪為高犯罪區域。研究者愛麗絲.高夫曼想要問:為什麼進監獄的都是窮人?而且不成比例的都是黑人?為什麼四分之一的黑人小孩必須經歷父親身陷囹圄的童年?為什麼當其他年輕人忙著學業與成婚,卻有另一些年輕人在監獄中度過黃金歲月?而又是為什麼,黑人社區要區分出乾淨的人與骯髒的人,體面的人與街頭的人。愛麗絲.高夫曼的研究赤裸揭露這些被封閉在黑人底層社區裡的生命經歷。

愛麗絲.高夫曼的父親是曾著作《汙名》的著名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愛麗絲大學時代因在學校餐廳打工,偶然成為黑人同事蒂娜的家教,於是以蒂娜家族為核心,愛麗絲在費城黑人區開始進行六年的田野觀察。她努力克服身為白人中產階級女性的恐懼與無知,學習黑人的語言,成為第六街老大哥邁克、查克的死黨,還乾脆住進第六街,本書的方法論附錄詳細說明她偶然進入田野成為研究者的經過,甚至坦承友人查克遭槍殺身亡時,她明白了仇恨是怎麼回事,因為她一度想要去尋仇。愛麗絲高超的田野描述能力使她的研究極度吸引人,但這些故事的客觀性、真實性與是否違反研究倫理,也使愛麗絲飽受批判。

即便後續爭議不斷,本書第一手的底層研究或許仍舊對美國是否進入大規模監禁社會提出有力質疑。四十年來美國對打擊犯罪的政策日趨嚴峻,讓黑幫入獄的比例達到史上新高,也撕裂了在監獄之外人們的生活。「第六街」這個充斥逃亡的社區,就像是美國大規模監禁隱藏著的陰暗面。在反省「打擊犯罪」及「對抗毒品交易」的同時,本書點出了司法系統和嚴峻的打擊犯罪政策所無法顧及、甚至大幅損害的面向:對於人權的嚴重侵犯以及民主精神的逐步淪亡。

#逃犯 #社会学 #犯罪 #台版 #英文




不知归处_茨威格的流亡人生_美_乔治普罗尼克Chinese_生.pdf
48.0Mb
《不知归处》
作者: [美] 乔治·普罗尼克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茨威格的流亡人生
原作名: The Impossible Exile: Stefan Zweig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译者: 刘芳
出版年: 2023-6
页数: 384

本书聚焦茨威格晚年的流亡岁月,通过茨威格与家人、友人的往来书信和关于他的诸多传记、文章等一手资料,发掘他的生活日常、精神脉络和行为逻辑,探究他丧失故土、母语、文化参照、朋友、书籍和希望之后,陌生的世界在他眼中呈现的景象和这景象对他的冲击,并试图循此探寻这位著名作家自杀的动机。

在漫长的流亡岁月中,作为世界公民的茨威格愈来愈找不到精神的栖息之地,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流亡使他身心俱疲。故土不可归,英国——甚至作为他心中文化艺术殿堂的欧罗巴大陆亦然。美国不是归处,巴西虽有时让他仿若“身处家乡”也终归不是他想要回去的昨日的世界。“我们在任何国家都将无家可归,我们没有了现在,也没有未来。”

人间世,荒山明月都有归属,而他,遍历世界,却不知归处。

--

2014年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传记类获奖作品

2014年前言评论INDIEFAB年度图书奖传记类提名

60岁生日前,茨威格完成了《昨日的世界》的重写,获得了一段舒适平淡的时光。

此前的几年里,他经历了故国覆亡,并在漫长的流亡中发现自己已然丧失了母语和文化的参照。故土不可归,英国——甚至作为他心中文化艺术殿堂的欧罗巴大陆亦然;美国不是归处,巴西虽有时让他仿若“身处家乡”,也终归不是他想要回去的昨日的世界。游历了那么多国家和城市,肉体和灵魂双重的流亡令他越发找不到栖息之地、身心俱疲,“我们在任何国家都将无家可归,我们没有了现在,也没有未来”。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和妻子洛特在巴西彼得罗波利斯自杀。“我们的世界已经被摧毁”,他曾说,而这大概是他想到的回到昨天之前世界的唯一方法。

#传记 #流亡 #茨维格 #历史 #二战




5_18光州_光州_決定韓國命運_光州民主化運動全記錄.epub
16.4Mb
《5·18光州!光州!》
作者: 李在儀 / 田龍浩 / 黃晳暎
出版社: 二十張出版
副标题: 决定韩国命运,光州民主化运动全记录
原作名: 죽음을 넘어 시대의 어둠을 넘어
译者: 林瑞
出版年: 2025-1-2
页数: 496

★★光州民主化運動45周年紀念★★

★★台灣第一本光州運動專書★★

●何謂「國家」?走過戒嚴大哉問!

——八○年代亞洲國家民主化運動浪潮先鋒!

光州事件是認識現代韓國的關鍵,後續處理更為轉型正義的研究樹立重要典範

●以倖存者視角描述事件始末!

——韓國政府進行真相調查時第一手引用來源!

從禁書到地下暢銷書,首部代表人民心聲、全面記錄光州民主化運動過程專書

★榮獲——2017年韓國「萬海文學獎」特別獎

★韓文版作者——黃皙暎,韓國最具代表性國民作家,戒嚴年代親身犯險

★台灣版專業審訂——朱立熙教授,韓國史、光州事件研究權威

===============================

時至今日,本書不再只是一本血與淚的記錄,

而是一個朝向正義與和平社會的里程碑。

──黃晳暎(韓國最具代表性國民作家)

1979年10月26日,長期實行獨裁的韓國總統朴正熙無預警地遭心腹槍殺,國家陷入權力真空。時任國軍保安司令的全斗煥趁機發動政變奪權,強力鎮壓全國人民希望推行民主改革的要求。作為韓國民主思想的聖地、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光州,逐漸成為這波訴求民主化浪潮的中心。

1980年5月18日,全斗煥手下最精銳的空降特戰部隊進入光州,開始暴力鎮壓抗爭運動,「5.18光州民主化運動」前後約有數百位民眾遭殺害,上千人遭逮捕、扣押。

當年抗爭運動的參與者們,在事件結束後的威權統治氣氛下仍努力暗中尋訪當事者、蒐集參與抗爭的光州市民的視角和證詞,最終在1985年由韓國代表作家黃晳暎擔任潤校作者而集結出版,揭露亞洲最重要人權運動的細節與真相。

#光州事件 #革命 #运动 #民主化 #韩国 #历史 #政治 #台版


配图 / Henn Kim


To the Air

His fisherman’s cap
is gray as is the sea
where he stares. He once
saw a mermaid

there near
the shore tangled
in kelp. She wanted him
to not see her. She wasn’t

a gift. He wasn’t. Yet
he stared. Keeps returning
to stare at the now
nothing he sees. Nothing

as in not her.
He once said he loved
her sea life.
He’s captured capturer.

Blame agony.
Blame perpetual
return to the kelp
stuck to his feet for

the wind over
ears in canals.
She’s singing
a water hymn

not to him
but to the air.
This is where
he dissolves.

Myronn Hardy

#诗歌




权利革命_加拿大叶礼庭Chinese_南京大学出版社.pdf
27.4Mb
CBC_Massey_Lecture_Ignatieff,_Michael_The_Rights_Revolution_House.epub
1.8Mb
《权利革命》
作者: [加拿大] 叶礼庭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三辉图书
原作名: The Rights Revolution
译者: 成起宏
出版年: 2023-1
页数: 229

“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内容简介】

◆女权、原住民权、离婚权、魁北克维护法语文化的权利……

◆讨论种种备受争议的权利之前

◆先来审视权利革命如何造就今日的政治实践

···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诞生以来,“ 权利”已是世界各地讨论“公共善益”的主导话语。可当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权利时,不得不经受它带来的艰难拷问:权利如何既保护差异,又兼顾平等?人人强调权利,谁来担负责任?权利的话语进入家庭,亲密生活会否变成冰冷的战场?保障特定群体的语言或土地权利,是否赋予了他们特权?会让整个国家更团结还是更松散?

具有政治实践经验的著名学者叶礼庭以精练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权利革命使加拿大发生的重大转变,并尝试回应权利革命的质疑者最重要的关切:作为共同体的加拿大,还能承受一次次声张权利的运动对她的“摧残”吗?叶礼庭认为,正是在权利的恒久张力中,才能获得求取共识的最大可能;也只有通过权利,才能在这个变革动荡的时代,重新塑造具有凝聚力的集体认同。

#政治 #革命 #权利 #政治实践 #英语

20 last posts sh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