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Stat
TGStat
Type to search
Advanced channel search
English
Site language
Russian
English
Uzbek
Sign In
Catalog
Channels and groups catalog
Search for channels
Add a channel/group
Ratings
Rating of channels
Rating of groups
Posts rating
Ratings of brands and people
Analytics
Search by posts
Telegram monitoring
Flash Jetton Airdrop
Flash Jetton is an AI token on the TON blockchain
Get 100 FLA
ad
Flash AI Community
Flash AI is neural networks, AI agents, and token FLA
Join
ad
TGStat Bot
Bot to get channel statistics without leaving Telegram
Start bot
ad
Statistics
Favorites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zhihuribao_rss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China, Chinese
Category:
not specified
[RSS全文订阅 实时更新]
知乎日报
@zhihuribao_rss
纽约时报
@niuyueshibao_rss
BBC中文
@bbczhongwen_rss
路透中文
@lutouzhongwen_rss
美国之音
@meiguozhiyin_rss
FT中文网
@ftzhongwen_rss
双语新闻
@shuangyunews_rss
早起读书 书友群
@ideahub_ml
Related channels
|
Similar channels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China, Chinese
Category
not specified
Statistics
Favorites
Is this your channel?
Confirm
Канал в реестре блогеров РКН?
Confirm
Channel history
Posts filter
Select month
February 2025
January 2025
December 2024
November 2024
October 2024
September 2024
August 2024
July 2024
June 2024
May 2024
April 2024
March 2024
February 2024
January 2024
December 2023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Hide deleted
Hide forwards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7 Feb, 03:49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为什么水稻和麦子能成为地球上大部分地区人的主食?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为什么水稻和麦子能成为地球上大部分地区人的主食? - 知乎日报
看起来,距今约 10.5 万年前,谷物的野生祖先与数量相对多的古人类生活在同一区域,那时就有人吃过草籽,并以工具加工来方便食用。距今约 10 万年前,非洲古人类(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口腔微生物显示出对唾液淀粉酶的适应[1]。 过去数十万年间,古人类吃过肉、水果、坚果、根茎、树叶、草籽、蜂蜜等,通常来自动物和植物的热量各占一半,在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比例。 距今约 2 万年前,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导致亚洲西部等地的人相对熟悉的、体型较大的猎物灭绝或数量过少,迫使那里的人们进一步改变食物组成。 在野生水果、坚果等足以解决吃饭问题的地区,人类长期未发展农业。 距今约 11300 年前或更早,古人开发...
355
0
3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7 Feb, 03:49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为什么除了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大多用表音文字?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为什么除了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大多用表音文字? - 知乎日报
关注了一下这个问题结果发现给带起来了,我也来说一下吧。 换句话说这个问题的更好提问方式是,为什么只有我们在用大量表意文字,实际上我们的汉字确实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正在通行的非拼音文字了,而另一点也比较讽刺的是,其实全世界除了汉字,主流文明世界几乎所有的文字源头都是一个东西,所以不是别人太有共性,是我们太特殊了,不过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也不是天生就特殊的。 所以从表意到表音,其实是所有语言都存在的规律,汉字也不能免俗。 所以就要纠正大家一个问题,这世界上绝对意义的“表意文字”是不存在的,我们汉语也不是纯表意的,这个大家仔细想一下也能看出来了,否则要那么多表音的部首干嘛。而包括埃及的“象形文字”同样也是...
327
0
2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7 Feb, 03:49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哪吒 2 里的石矶娘娘是什么种类的石头?从最后的小石头「东山再起」需要多久?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哪吒 2 里的石矶娘娘是什么种类的石头?从最后的小石头「东山再起」需要多久? - 知乎日报
石头本家滑铲进场! 毕竟说到石头家族嘛,小石头可是专业的——(叉会腰!) 首先,我们来看石矶娘娘住的地方。 考试开始前,鹿童说石矶住在“骷髅山”,在陈塘关的西南方向。从骷髅山的形态来看,符合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由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溶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其岩石类型主要是沉积岩。 其次,我们再看她的形态。石矶娘娘头发为黑色含气孔构造的岩石,可能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如玄武岩;石矶娘娘的脸上有明显的杏仁构造,是有气孔的玄武岩后期被矿物充填所致。
275
0
0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7 Feb, 03:49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瞎扯 · 如何正确地吐槽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瞎扯 · 如何正确地吐槽 - 知乎日报
Q:你见过最无用的节俭行为是什么?
266
0
0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6 Feb, 03:33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做到像哪吒一样踢毽子能把对方拍到墙上需要多大力量?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做到像哪吒一样踢毽子能把对方拍到墙上需要多大力量? - 知乎日报
哪吒一脚的力量高达 2400 万吨,相当于 240 艘航母。 毽子速度接近第三宇宙速度的 18 倍,可轻松飞出银河系,在本星系群遨游。 以下是分析和计算过程: 我们容易注意到,哪吒踢毽子把人陷入墙体,主要分成五个受力过程:
518
0
2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6 Feb, 03:33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无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祖先,有没有可能大多数人其实有显性遗传病?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无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祖先,有没有可能大多数人其实有显性遗传病? - 知乎日报
何止是大多数人,实际上整个哺乳动物群体都有一个统一的显性遗传病:色盲 简单来说,由于自三叠纪至白垩纪的 1 亿多年时间里,哺乳动物的祖先被蜥形纲全面压制,被迫转变成了白天藏身洞穴、只能在夜间出来活动的小型穴居生物。 在长达 1 亿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个世代的夜行生活之后,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在进化中最终丢失了祖先曾经拥有过的色彩感知功能,通通变成了彻底的色盲—整个世界在他们眼里都是黑白电影。 这一点直到哺乳动物统治地球 6000 万年之后仍然未能改变。今天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要么完全没有色觉,看到的全是黑白色(比如大熊猫),要么就是红绿色盲(比如牛羊)。 人类的三色色觉是灵长类祖先后来重新进化出来...
508
0
2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6 Feb, 03:33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为什么说猫是液体的?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为什么说猫是液体的? - 知乎日报
猫不是液体,猫是一种非阿贝尔规范场。 只有猫场理论能很好地拟合猫能进入各种细小容器、猫能在家里瞬移,猫有量子隧穿效应(关上门也能进来)、猫从高处落下总是四脚着地(类似磁场对磁极的吸引) 论证如下: 1 场是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物理量,猫也是,其存在可覆盖整个空间,并且是均匀的: 猫无视体积守恒的现象,可通过“猫 - 超流体动力学方程”解释: 2 当你不观测的时候,猫出现家里的任意位置并不需要时间,是因为猫场的存在可覆盖整个空间 当你观测的时候,瞬移行为可解释为“场的局域激发”——猫的实体在某一位置突然被观测到,类似电磁波在空间中的能量聚焦。 你也可以理解为观测的时候猫的波函数坍缩了
481
0
1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6 Feb, 03:33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怎么向 5 岁孩子解释水滴落在水面的涟漪?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怎么向 5 岁孩子解释水滴落在水面的涟漪? - 知乎日报
嗯,特意为这个问题原创了一本绘本…… - 完 - 2025.2.10 更新 感谢评论区各位的建议! 我们在给 5~12 岁孩子讲解科普知识时,其实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一种是建立框架,也就是知识体系,蜻蜓点水地让孩子掌握整体思路。 这种讲解可以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更好地建立"认知塔";后期学习的时候,知道自己学到哪个知识板块了。但这种讲解方式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识记的术语比较多,需要反复巩固等等,所以适合 10 岁以上的孩子,尤其是初中生及以上。 比如: 第一步,让孩子理解波的振动和传播 可以通过水面上的波纹示范“水滴如何引发波动”,让孩子观察并理解波的传播方向和特征;也可以通过敲打物品,...
427
0
1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5 Feb, 06:17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为什么土耳其菜和中国菜、法国菜并称为世界三大菜系?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为什么土耳其菜和中国菜、法国菜并称为世界三大菜系? - 知乎日报
首先,国际上确实有三大菜系之说。 谷歌上搜索“3 Great Cuisine”或者“3 Grand Cuisine”能找到关于三大菜系的争论。而且国外所说的三大菜系确实是中国、法国、土耳其这三个菜系。三大菜系的说法在互联网兴起的 90 年代之前就已经出现,甚至可以追溯至 20 世纪 50 年代,是个舶来的概念,并不是中国网友的发明。 关于三大菜系本身,之前写过回答—— 世界三大菜系是如何排名的?中国为什么不是第一? 那么,为什么三大菜系是中国、法国、土耳其呢? 普遍的解释是这样的—— 1.物产丰富:中国本身就地大物博,充满多样性;土耳其(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奥斯曼帝国)可以得到地中海和中东的各种食...
573
0
2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5 Feb, 06:17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太乙真人对哪吒的教导方式,对应到职场中「导师带新人」,有哪些可借鉴和不可取之处?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太乙真人对哪吒的教导方式,对应到职场中「导师带新人」,有哪些可借鉴和不可取之处? - 知乎日报
抱歉,我来打破一下幻想。 职场上,能遇到太乙真人这样的领导,那属于祖坟冒青烟了……不对,那属于祖坟放烟花了。 职场上,能遇到一个申公豹这样的领导,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如今已经破 70 亿票房的《哪吒 2》,成为了全民讨论话题,我在海口旅游,吃椰子鸡的时候,背后一桌人还在聊玉液琼浆。 当然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我看到的,不仅是热血国漫的崛起,也不仅是摆脱成见和挣脱宿命的人生之旅。我关注的也有电影里表现出的三种不同方式的领导力: 创新派(Idealist):典型案例:佛系导师太乙真人 创新派领导永远充满活力,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潜力。 他希望团队都能和自己一样去学习去成长,但也能给下属足够的耐心。 和创...
537
0
0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5 Feb, 06:17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忽然、突然、猛然、骤然、陡然、猝然,怎么理解这些近义词?为什么汉字中那么多这种近义词?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忽然、突然、猛然、骤然、陡然、猝然,怎么理解这些近义词?为什么汉字中那么多这种近义词? - 知乎日报
这里涉及到是否“更文学化”的视角不同:越有文学化视角的语言运用者,越不会觉得这些词算近义词。同时,这还涉及到了学英语导致的汉英对译的暗示:在理解汉语的语词时,越不按汉英对译的英语单词词义反过来来要求汉语,就越不会有类似的疑惑。 日常语言是由科学语言和隐喻语言混合而成的。隐喻语言的成分,相当于是语言的文学性。也就是说,第一个因素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对日常语言里的科学性 - 文学性的混合比例是有私人的接受倾向的,有些人更偏向科学性,有些人更偏向文学性。越按文学性来感受日常语言的语言运用者,就容易理解这题所问的这种文学化的语词区分。 例如,这些词里看起来词义最像的“突然 - 忽然”,其实在文学化语感...
479
0
0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5 Feb, 06:17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为什么需要证明「1+1=2」?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为什么需要证明「1+1=2」? - 知乎日报
有点激动,不是因为点赞,而是因为大家对数学的热爱。我能力有限、水平不足(不是套话,真是越学越知道学无止境),所以文中不少错漏,各位大侠在讨论区里面平和、睿智的指出、讨论,和我所见的别的一些知乎的回答下面的评论中,情绪、荷尔蒙、喷子横飞的场景大不相同。果然,喜欢数学的都是好人。我爱数学! ---------------------------------------------- 正文 ----------------------------------------------------------- 1 引言 “为什么 1+1=2?”,我眉头紧皱,抚案沉思,答案涌上心头,“存在即合理”,不叫...
462
0
0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4 Feb, 05:49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在体内代谢有何不同,为什么果糖相对而言危害大?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在体内代谢有何不同,为什么果糖相对而言危害大? - 知乎日报
果糖巨大的危害是由其三大代谢特性决定的。 代谢场所单一 --> 极易形成脂肪肝 代谢不限速 --> 代谢、转化过快 无蓄水池 -->危害直接体现,几乎无缓冲 不管是果糖还是水果对于很多减肥及糖友来说都心存疑虑,也难以抵抗,因此我们将对果糖进行一次深度的解剖,就果糖的来源、代谢途径、对健康的影响及摄入量这几个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与分享。 “多吃水果蔬菜。”、“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我们常常听到这些来自医生、营养师和健身教练关于鼓励多吃水果的建议。而大部分专业人士已经越来越少地推荐水果 – 因为这样的建议太显而易见,...
612
0
7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4 Feb, 05:49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为什么人会失去婴儿时期的记忆?最早记忆是几岁呢?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为什么人会失去婴儿时期的记忆?最早记忆是几岁呢? - 知乎日报
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婴儿时期的记忆并没有消失,你并不会到了 3 岁突然就不认识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后又要重新认识一遍。 3 岁的你显然是记得事情的,只是不记得那些不重要、不常使用、不常回忆的事情,具体上来分,应该是倾向于记住“事物记忆”(比如这是苹果,这是电脑,这是爸爸,这是镜子),而倾向于忘记“事件记忆”。 下面是我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一些思考,未必正确,没有刻意去阅读相关文献,但从逻辑上应该是讲得通的。 我下面将围绕这句话展开论述:对一件事物的记忆加工,在心理学上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记住(encoding/learning)、维持(retention, maintena...
563
0
2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4 Feb, 05:49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干」解释为「吴」是通假吗,如果是通假有音韵学的依据吗?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干」解释为「吴」是通假吗,如果是通假有音韵学的依据吗? - 知乎日报
「干」就是指吴国。 因为先秦时人们有「用都城名指代国家」的习惯,而吴王夫差建都于「干(邗)」地,所以可以用「干(邗)」来指称「吴」。 〇.「干(邗)」即「吴」 先秦两汉人写文章,常常把「干」和「越」连一起说。结合上下文一看,就知道这个「干」是指「吴」:
516
0
0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4 Feb, 05:49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瞎扯 · 如何正确地吐槽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瞎扯 · 如何正确地吐槽 - 知乎日报
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瞎扯 · 如何正确地吐槽 - 知乎日报 [点击] 加入书友群 1.5TB电子书资源 @ideahub_ml [点击] 全网福利资源|薅羊毛·省钱中心 @rss_news_list [点击] 路透中文 @lutouzhongwen_rss [点击] 纽约时报 @niuyueshibao_rss [点击] 美国之音 @meiguozhiyin_rss [点击] 知乎日报 @zhihuribao_rss [点击] BBC中文 @bbczhongwen_rss [点击] FT中文网 @ftzhongwen_rss [点击] 双语新闻 @shuangyu...
517
0
0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3 Feb, 05:16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为什么熊冬眠可以睡很久,而人类却不行?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为什么熊冬眠可以睡很久,而人类却不行? - 知乎日报
熊是一种典型的冬眠动物。 对于熊来说,一年主要分为三个季节:春至秋的享乐季节;秋至冬的大吃特吃季节;冬至春的睡觉季节,因为时间延绵了整个冬天,所以这段时间又被称为“冬眠”。
636
0
2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3 Feb, 05:16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为什么人类很早就能迁徙到东亚,但汉朝才形成丝绸之路?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为什么人类很早就能迁徙到东亚,但汉朝才形成丝绸之路? - 知乎日报
如果从广义上理解丝绸之路,旧石器时代就有“石器之路”,新石器时代有“彩陶之路” 一、至少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起,“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就一直存在。 比如尼安德特人和莫斯特石器技术体系的东迁:
590
0
1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3 Feb, 05:16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为什么开心果那么贵?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为什么开心果那么贵? - 知乎日报
开心果的中文正式名称神秘莫测,叫做“阿月浑子”,按照中文的字面意思,似乎可以解释为“阿月的逆子”“阿月家的糊涂孩子”,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八竿子打不着开心果,显而易见,该名称来自异域。一百多年前,汉学大家劳费尔先生推测提到,中文的“阿月浑子”一称,可能由中古波斯语的某个复合词汇音译而来。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从那庞大冷酷的古语言巨石迷宫中找到阿月浑子的确切词源。 阿月浑子出身漆树科黄连木属,该属有 4 个品种经常现身中国古代文献: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笃耨香(Pistacia terebinthus)、乳香黄连木(Pistacia lentiscus)和黄连木(Pis...
564
0
2
知乎日报 全文 实时推送
13 Feb, 05:16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知乎日报
瞎扯 · 如何正确地吐槽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瞎扯 · 如何正确地吐槽 - 知乎日报
Q:为什么吃道具是剧组大忌?
572
0
1
20
last posts shown.
Show more
15 662
subscribers
Channel statistics
Popular in the channel
知乎日报 为什么广西都是这种又多又小又尖的山?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知乎日报 古人为什么会想象出龙?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知乎日报 《武林外传》中为什么白展堂睡在大堂里,连床都没有?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知乎日报 「凯旋归来」这个用法对吗?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
知乎日报 木星真的不绕太阳转吗? Telegraph | 原文 | 加入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