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鴻投資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China, Chinese
Category: Blogs


歡迎投資同好交流,Fb上找得到我

Related channels  |  Similar channels

Channel's geo and language
China, Chinese
Category
Blogs
Statistics
Posts filter




轉自 周欽華

[體制抗衡:犯最少錯的選擇]

最近只要聽到飛機起降,我就會心中一緊,猜疑是不是中國打過來了?幸好都不是。只是接著我又會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太杞人憂天了?該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為了釐清思緒,我回歸老方法:寫作。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小結論。

1. 美日必協防台灣

美國與日本都有強烈誘因要保護台灣。台灣位於第一島鏈核心,扼守中國進出太平洋之路,以及從東南亞到日本、南韓的貿易航道。

若中國佔領台灣,突破第一島鏈,則西太平洋成為中國的腹地,並可控制往東北亞的貿易航道。美國光靠在菲律賓的駐軍無力覆蓋,因此南海亦將由中國控制。整個東亞 — 包含東協諸國、南韓、日本,同時也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 — 必然大幅度倒向中國。美國的超級霸權就將告終。

2. 中共必想奪取台灣

承上,基於一模一樣的理由,中國必然想奪取台灣。這是一體的兩面。美日要守台灣的理由,就是中國想要台灣的理由。

3. 台灣「挑釁」與中共侵台無關

再承上,可以推論台灣方面不論提出什麼主張、行動或「挑釁」,其實都不影響中共奪取台灣的打算。「留島不留人」這說法隱含的意義,就是光是島的價值就足以吸引中國侵略。

常聽到有人說:「中國軍力那麼強大,台灣妄想對抗是螳臂當車、蚍蜉撼樹」。同時也會聽到「都是民進黨搞台獨,引發兩岸緊張,才會逼中國威嚇台灣」。

但其實這兩種說法自相矛盾。車子豈會在意螳螂?樹豈會被蚍蜉挑釁?

台灣沒有那麼弱,中國也沒有那麼被動。收復台灣是中國上下灌輸的信仰,是寫在中國憲法中的國策。中國花了多少心力、金錢,籌備數十年,怎麼可能會因為台灣「不挑釁」而動搖?

人會過度歸因自己能控制的變因,因此我們容易將兩岸緊張歸咎於賴清德的言行。但事實上中國擴張與其國力上升直接相關,也符合中共樹立外部敵人的內部邏輯,跟台灣做不做什麼沒有太大關係。

4. 和平統一就是「一國一制」

既然中國必然想奪取台灣,那麼在台灣呼籲「反戰」、「要和平」、「棄軍備」、「不挑釁」的人,言下之意就是主張「和平統一」。因為我想不出,在「非統一」的狀態下維持和平的可能性。

但「和平統一」的代價是什麼?大部分呼籲「反戰」、「和平」的人,都不談代價,讓人遐想也許「和平統一」不但可以避免戰爭,還可以維持台灣的富裕、自由、法治、人權?

我的結論是不可能。其實只要看最新版的中國《對台政策白皮書》,就能知道和平統一就是台灣成為中國的一省,也就是一國一制。除此之外,還有至少四個原因說明為何統一之後必然是「一國一制」。

4.1 中國必須實質控制台灣

如前述,中國奪取台灣是為了進出太平洋,控制東亞航運,統治南海。因此中國必須在台灣駐軍。要維持島內安全、遏止反抗暴動、防範「外部勢力」,則必須駐警以及控制境管與國安系統。要保護中共的軍人、警察不被「台灣省政府」壓迫,就必須修法(控制國會)以及控制法院。

此外,要壓制批判的言論,中國就必須建立防火牆、控制新聞。要用台灣的財稅補貼中國的經濟,則必須控制財政權、鑄幣權。換言之,中國要實現佔有台灣的價值,就必須實質控制台灣,不可能任由台灣「自治」。

4.2 中國缺乏政治彈性

其實 4.1 的進程就是香港的翻版。香港「一國兩制」維持不到 25 年,百萬人上街抗議,導致中國必須徹底壓制香港。台灣的民主化更深,對法治、自由、人權的標準更高,大規模反彈中國的統治手段必不可免。因此也可想見會引發中國更猛烈的壓制跟關押。

此外,要經營「一國兩制」需要高度的彈性與寬容度 — 兩者都不是中共的強項。中國是剛性的專制極權政體,講求上下一體、全國同心。要在專制集權國家內容納自由民主政體,是天方夜譚。

4.3 台灣仍將是前線

如前述,一旦中國奪取台灣,台灣就將成為中國對抗美日,前進太平洋與南海的新前線。到時中國在台灣的駐軍、飛彈只怕比現在更多。且中國大概不會憐惜台灣人的性命,所謂的「和平」仍然是一場空。

4.4「和平統一」無法在台灣內部通過

第四,台灣要大幅度改變政體,必須要經過民主程序。而至少自我有記憶以來,「統一」就從未是台灣主流民意。目前也沒有任何主流政黨清楚的提出「和平統一」方案,認真的向民眾推銷。

基於上述四個理由,可以知道「和平統一,同時維持台灣體制」不可能。「反戰」就是「和平統一」,而「和平統一」就是台灣成為中國的一省。(這也符合中國《對台白皮書》的內容。)

5. 以撐待變

如果有人明確表明「為了避免戰爭,我贊成台灣成為中國的一省」,我不支持但會尊重。至少他邏輯一致。

但模糊的主張「反戰」、「和平」、「不挑釁」,卻不說清楚代價,甚至暗示「和平統一」之下仍然能維持台灣的現狀,那就是昧於現實了。

就我理解,目前台灣對於兩岸關係戰略有兩個大方向。一個是「積極戰備、抗中保台」,我稱之為「以撐待變」策略。另一個是「對中開放、降低軍備」,我稱之為「示好中國」策略。

「以撐待變」的代價 — 戰爭 — 清楚、重大且近在眼前,因此會引發明確的恐懼。而「示好中國」的代價 — 被中國統治 — 卻是長期、模糊而漸進的,因此人可以較輕鬆的把它暫時放在腦後。

但沒有選擇不用代價。光是喊「反戰」、「和平」卻不談代價,就像買樂透當作理財一樣。誰都希望台灣又和平,又能保有自由、民主、富裕,但那是中樂透。買樂透不是理財,也不是策略。

6. 幸運就是不幸

很多人可能會感慨「要是台灣的位置可以離中國遠一點就好了」。

但禍福相倚。台灣如今的成就也是賴此一敏感的位置所賜。因為位在第一島鏈,因此被荷蘭、西班牙、日本殖民,提早歷經現代文明的洗禮。因為做為圍堵共產主義的前線,因此獲得了美援、技術引進、開放的西方市場,以及最重要的,推動民主自由的外部壓力。相較於中國強力抗拒「外部勢力干預」,台灣一直是因為順應外部勢力干預而茁壯。

若是台灣的位置向東平行 1,000 公里,固然就遠離了地緣衝突,但有可能現在還是酋長制,以觀光、捕魚為業 . . . .

我們享有的富裕、自由、民主,很大一部份是源自於我們承擔的風險。這同樣是一體兩面。世界上沒有憑空誕生的樂園。所有富裕而自主的族群,都必須抵禦過其他勢力的爭奪。

7. 中國可以等,習近平不能輸

中國必然想取得台灣,但中國可以等。習近平不一定。習近平的動機與中國不同。習近平位極顛峰,應有盡有,只有一個核心問題待解決:接班。或者叫「如何安享晚年」。習近平樹敵無數,要如何體面的走下舞台,不被清算?

其中一個方法是建立偉大功績,震攝黨內,如毛澤東立國、鄧小平啟動改革開放一般。而「收復台灣」可能是習近平建立偉大功績的最後機會。這是習近平想打台灣的積極原因。

消極原因是習近平在中國經濟暢望時大舉擴軍,軍艦、戰機大量生產。如今中國經濟下滑,軍方變成刺眼的虧損中心,且虧損不斷膨脹,卻遲遲拿不出像樣的業績。CEO 越來越難交代,只能不斷的換 PM,也就是不斷撤換軍方高幹。

PM 不想做,老闆一直要,那麼 PM 只好不斷的「測試」,宣傳自己的概念有多好,準備有多努力。美國一直警告中國「不要誤判情勢」,就是警告中國不要誤信自己的「大內宣」。

可是大內宣與大外宣久了,中國國內也會凝聚成一股壓力,說:「不是一直說很能打?怎麼還不打?」PM 換多了,總是會換到一個覺得「可以做」的 PM。等到所有能測的都測完了,就算不想打也只能打了。中國恫嚇累積的越多,習近平反而可能失去更多退路。

能擋住這種勢頭的,一是發生其他轉移中國注意力的事情。二就是讓中國明確認識到,侵台代價高昂,不會成為偉大的功績。一旦侵台失敗,習近平任內一事無成,就再也無法掌握自己下台後的命運。習近平必須有萬全信心才會踏出此步。

因此示弱不會緩解中國侵台的壓力,只會讓中國更 hold 不住自己。認為自己越親近中國,中國就會跟自己越親近的人,沒有搞清楚心意在利益的面前,不堪一擊。

8. 體制的抗衡

這是一個上上一代遺留,上一代無法解決,如今落在我們肩上的長年問題。不會有簡單的解決方法。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摸著石頭過河,穩紮穩打。最終,犯最少錯的才有機會贏。

這也是體制的抗衡,勝負取決於組織的能力。個人的影響有限。個人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維持體制運轉順暢。美國要剝除對中國的依賴,中國拔掉辦事不力的將軍,台灣也在掃除匪諜。為敵作間的人危害國家生存,不該有容身之地。

從個人生存的角度,則人們必然會做最安全的應對。有資源、有意願的人可以移民。戰時少消耗一口飯,在海外遊說、捐輸國內,是從烏克蘭戰爭到孫文革命都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打算離開的人,則做最好的準備。積極推動體制運轉順暢合理。正常化討論戰爭、戰備。連結鄰里。居安思危。最重要的一點或許是:正視未來不可預測,且恐懼不可避免。同時戒慎不被恐懼驅動。

人都是自利的。但自利的前提是面對現實,包括面對戰爭的代價以及「和平統一」的代價。面對現實並不會引來戰爭。正好相反,逃避現實反而更容易引來糟糕的後果。真正的安穩不是來自於逃避恐懼,而是能與它並存。


















2008年奧運紀錄片,學到了即便在一群極度自律的頂尖球星中,Kobe還能技壓群雄,教隊友什麼才叫自律。

這次剛出爐的紀錄片,可觀察各國如何拼命想扳倒美國。

一些球員即便在NBA表現普通,但在國際賽卻表現好很多,推測原因:

1.愛國心爆發
2.多了許多上場時間
3.更擅長國際規則

大家真的很想贏美國,雖然這次沒能如願,但之後很有機會,這次美國已經贏的很驚險了,特別是四強賽最後靠Curry逆轉。

之後美國主將都要退休了,Durant、Curry、LeBron,但法國的斑馬才正要起飛。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739527?s=i&trkid=0&vlang=zh
Watch 金牌之路:巴黎奧運夢幻隊 | Netflix Official Site
跟著男籃奪牌熱門隊伍踏進幕後,見證他們在 2024 年巴黎奧運,為問鼎金牌的榮耀奮戰。



















20 last posts sh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