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Stat
TGStat
Type to search
Advanced channel search
  • flag English
    Site language
    flag Russian flag English flag Uzbek
  • Sign In
  • Catalog
    Channels and groups catalog Search for channels
    Add a channel/group
  • Ratings
    Rating of channels Rating of groups Posts rating
    Ratings of brands and people
  • Analytics
  • Search by posts
  • Telegram monitoring
乌鸦观察

15 Apr 2022, 17:56

Open in Telegram Share Report

#观点 #Opinion #饶毅 #清零 #共存 #上海

【饶议科学:群体免疫、加强针接种和变异方向】
原标题:新冠与科学(及道德):答杜骏飞教授、梁建章博士

【三】经验教训 #群体免疫 #免疫逃逸

疫情早期有人推崇的“群体免疫”,‌指人群有足够的人因为感染或者接种疫苗后,其他可以有人不需要接种疫苗也可以获得间接的保护,因为已经感染或接种疫苗的人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这些估计是60%到90%不等。

事实给这种观点的简单版本以响亮的耳光。

因为所谓群体免疫,不仅首先要让一批人牺牲,而且假定病毒的免疫原性不改变。

而事实上,新冠病毒的突变到奥密克戎突变株,已经逃逸了以前的免疫,也就是说已经感染或接种疫苗的人可以被奥密克戎所感染。

那么,所谓的屏障也就自然消失了。再让一批人牺牲,‌再建立屏障?可以,只是无可预计需要再牺牲多少人。不能预计还会发生多少次、多少种再度逃逸以前免疫的突变。....

【四】答杜骏飞教授 #加强针 #疫苗接种 #老人 #抗原检测 #医疗资源
...
我在此再叙述一遍我3月29日提出的观点:尽快推广第三针疫苗,老年人和婴幼儿接近(当然不可能)百分之百接种,然后开放。具体而言,因为几个地方有大规模疫情,‌所以这几个地方疫情控制下,才可能做到。也就是说,它们疫情期间,其他地方应该赶紧第三针,而这几个地方疫情控制后,也赶紧第三针。

具体第三针是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有争议。我当时提出是用国产的,因为当时香港数据出来,在第二针及其之前,国外的mRNA疫苗显著优于国产的灭活疫苗,‌而第三针却两者类似效果。今天新加坡的结果也是显示第二针国外疫苗优于国产疫苗。但今天新加坡的文章没有第三针的情况。

国家可以确切知道:香港数据是否造假。如果没有造假,那么就可以用国产疫苗,如果造假、或其他原因的不可靠,就不用国产的,而用进口的。

国产疫苗很少导致发烧,而mRNA疫苗导致发烧的情况很多,‌这是国产疫苗的优点。如果国产疫苗效果差,副作用的优点没有意义。如果国产和进口疫苗效果类似,副作用的优点就很有意义。
...
我认为现在不用检测抗原。现在上海好像有时检测抗原,‌挺奇怪的,它与检测核酸有重叠,但关系又不明确。对于部分人员检测抗体却有道理:可能给今后提供指导(抗体与抵抗力的关系、抗体与发病症状的关系)。
...
哲学和人道主义,肯定不是看一时的结果,而存在着对于长期和最终结果的考虑。...正是因为我不认为目前任何方案有科学或道德的绝对性,包括对于上海市民的利益来说。例如:在外地应该普遍接种第三针,但在疫情没有控制的上海立即第三针恐怕难以实施。先管控后接种在实际操作上更有可能性。如果不第三针马上放开,看上去是有助于上海市民生活,但全国传播奥密克戎,我们国家、我国医疗系统、我国人民,准备好了吗?那样带来的人道主义问题,会更小、还是更大?
...
在面临复杂问题的今天,没有人掌握一种绝对的最优解,‌各种意见有道理,但不掌握绝对最佳的答案,更不宜以自己自动放在道德高地,认为其他人只要不是百分之百认同自己的意见就都是非人道的。

【五】答梁建章博士 #变异 #进化论 #突变

我从来没有说过“病毒会随机变异”。如果从没有学过统计的病人角度,可能觉得随机,但从科学角度,并非随机。病毒的变异是因为核酸序列改变。病毒(或任何DNA、RNA)序列在自然界的改变是因为核酸本身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核酸所处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核酸序列的不同部分,并非有同等的变异可能,而是经常有热点和冷点。所以,不能说变异是随机的。只是我们一般不掌握其规律,特别是还在流行期间,没有完结之前,我们没有人能够说出其规律,只能含含糊糊,连“随机”都不能说。

梁博士说:“传播性可能变强(不太可能变弱)”。这是没有科学基础的断言。有些病毒有时传播性增加,有时减弱。2003年的SARS,可不是哪一个人控制的,而是自己消失的,不能是它因为传播性强而消失的?

梁博士为支持以上观点,说“从进化选择的角度来看,未来病毒如果要取代omicron,其传播力必定要比omicron更强”。这是对进化的误解。下一个变异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现在的毒株,各种突变产生多种突变株,都没有目的。各种突变株之间也没有线性关系。

突变都是自己传播,不是为了替代。在长时间尺度,‌有些消失了,有些存在下来。

但在短时间尺度,它们可以反过来:早先慢的,‌以后可以传播更广,早先快的,以后却不行了。这种关系是无法确定的,更不是人可以预计的。

不能断定下一个突变株的传播力就一定比目前的omicron更强。

SARS就没有出现传播力越来越强的突变株,‌如果出现了,我们现在还在SARS疫情。(这里也给部分读者说明:COVID-19不是SARS演变过来的,虽然它们在同一个家族,却没有直接演变的母子关系)。

梁博士的第二点是“如果在外国传播病毒后,‌突变出现毒性更强的毒株,传给中国,中国人因为没有经过免疫,但外国人已经免疫过一次,新病毒可能对中国人打击更大”。这里梁博士的免疫应该是只通过自然感染omicron而产生的免疫,不是指疫苗。梁博士和我都同意应该尽快接种第三针疫苗,特别是还没有接种的人。如果接种了,通过疫苗产生免疫,我认为比感染omicron而产生免疫更好。感染后可能储蓄病毒,弱病毒在十几亿中国人身上产生突变。很快威胁我们的人生安全。而如果在外国产生,那么还需要一段时间,正如奥密克戎本身流传显示的,它在国外,给我们一定的时间。

梁博士的第三点,普及老年人的接种,‌与我的观点一样。是否有时间不一样?梁博士的意思是疫区、疫情流行期间也接种疫苗?那恐怕没有操作性。疫情控制后再疫苗的可操作性大很多。当然,没有疫情的地区,应该立即广泛普及疫苗。

内详👉(饶议科学 @微信)

3.4k 3 19
Catalog
Channels and groups catalog Channels compilations Search for channels Add a channel/group
Ratings
Rating of Telegram channels Rating of Telegram groups Posts rating Ratings of brands and people
API
API statistics Search API of posts API Callback
Our channels
@TGStat @TGStat_Chat @telepulse @TGStatAPI
Read
Blog Telegram Research 2019 Telegram Research 2021 Telegram Research 2023
Contacts
Support Email Jobs
Miscellaneous
Terms and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ublic offer
Our bots
@TGStat_Bot @SearcheeBot @TGAlertsBot @tg_analytics_bot @TGStatChatBot